订阅邮件推送
获取我们最新的更新
金融服务文化产业的新局面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强调中国式现代 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推出了一系列旨在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包括建成文化强国等重要战略目标。随着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程度不断提升,如何利用金融服务文化生产、助力文化强国建设的命题也日益重要,文化与金融合作面临重要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一系列的挑战。
金融服务文化产业面临的挑战
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大背景下,文化领域的概念和边界不断发展变化,文化与金融的关系也变得愈加复杂。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产业自身一直处于不断发展和变化之中。这些变化直接影响了金融需求,并逐渐产生了一些差异性特征。当前的文化领域可以分为传统的业态和领域、相对新颖的业态和领域及新新业态三个层面。这三类业态的差异形成了截然不同的金融需求。传统业态仍然是金融与资本支持、竞争的主阵地,而新新业态已逐渐成为资本尤其是互联网资本追逐布局的蓝海。在新新业态中,文化与金融的关系变得愈加复杂,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也面临更多的问题和挑战。文化与金融的关系不仅仅是简单的资金支持,更需要深入理解和协同发展,以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和创新。
面对愈加复杂的情况,文化金融需要更加关注以下四大本源问题。一是文化金融的服务对象。目前,文化金融的问题实际上并不在金融本身,而在于需求端——文化产业自身——能否真正拥抱数字化、工业化、现代化,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二是文化金融的服务主体。文化金融服务主体应当是系统性、体系化的,逐渐形成各类主体、各类机构彼此协调配合的多层次发展格局,以此才能够在支持文化产业自身发展的同时,在中国式现代化层面作出更多的贡献。三是文化金融的功能和产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与安全,文化产业也需要产业链与供应链进一步提高韧性和安全,与之相应的金融功能和产品也需要更多基于文化产业链的金融服务产品。四是政策与生态。随着文化领域的业态变得愈加复杂,金融活动也越来越复杂,二者叠加会在交叉地带产生一些风险。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优化监管制度是重中之重。与之相应的,文化金融的基础设施服务、数据信息基础支撑、伦理标准与文化则是构成文化金融生态土壤的最重要的要素,值得我们重点关注。
文化金融发展需要关注五个相关动力因素
当前,数据、新技术、文化旅游、数字产业和金融本身是文化金融蓬勃发展的核心动力要素。这五大因素相互交织,相辅相成,共同推动文化金融领域不断壮大和创新发展。
一是数据。当今文化金融的发展中,数据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是不可或缺的要素。为实现文化金融领域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将现有的数据要素进一步提升为数据资产,即将数据转化为可量化、可交易、可持续利用的数据资产。这一举措将为金融机构、投资者和文化产业带来更多商机和活力,也将为文化金融领域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从而推动整个文化产业链的发展。
二是新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分布式技术、安全技术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为解决文化金融领域的实际问题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大数据能够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了解用户需求和行为模式,从而提供更个性化、精准的金融服务。人工智能用于风险管理和投资决策,提高金融机构的效率和准确性。分布式技术有助于构建更安全、更高效的金融交易和结算系统,降低交易成本和风险。安全技术的应用可以保护金融机构和用户的数据安全,建立可信赖的金融生态环境。上述新技术的出现有助于文化金融领域实现更高效、更安全、更具有创新性的发展。
三是文化旅游。随着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不断融合,提升文旅核心竞争力成为文化金融发展的重要动力。文化金融可以通过提供资金支持、投融资服务等方式,促进文旅产业的升级和转型,推动文旅产品的创新和提升。同时,文化金融也可以通过金融工具的创新和应用,为文旅产业 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支持,推动其产业化进程。例如,金融科技的发展为文旅产业提供了更多的数字化、智能化 发展机遇,促进了文旅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升文旅核心竞争力、促进其产业化不仅是文化金融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推动文旅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
四是数字产业。数字产业的兴起为文化金融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数字化技术,文化产品得以更广泛地传播和推广,也为文化金融提供了更多的创新发展机遇。例如,数字化的艺术品交易平台、在线文化娱乐平台等为文化金融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同时,数字产业也为文化金融提供了更多的投融资渠道和金融工具,促进了文化产业的融资和投资活动。数字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推动了文化金融的创新发展,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五是金融本身。金融不仅可以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更可以通过金融工具将数据、新技术、文化旅游和数字产业等核心动力要素有机地连接起来,为未来文化产业发展带来新的动能。金融不仅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者,更是文化产业创新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量。
文化金融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产品体系、风险管理与生态构建
文化金融的高质量发展需要着眼于构建多元化的产品体系、规范的风控体系及完善的文化金融生态。
首先,文化金融建设需要构建一个多元化、彼此互补、层次分明的产品体系。对照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科技金融等领域先进的金融支持体系建设,文化金融建设需要构建一个多元化、彼此互补、层次分明的产品体系。文化产业包括传统文化、文化创意、艺术表演、影视制作等不同领域,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因此需要为不同领域的文化企业提供专业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这意味着需要为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文化企业的需求构建多元化的金融产品体系,包括贷款、融资租赁、股权投资、保险等多种金融工具,以满足其不同的融资需求。
其次,强化风险管理中风险分散的功能,开发更系统 性的风险管理手段,解决文化产业在融资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难题。加强风险管理中的风险分散功能,是为了在文化产业融资过程中更好地分散和降低各种潜在风险,从而提高整体的融资效率和安全性。这需要通过多元化投资组合、跨行业、跨地域的投资布局等方式,将资金分散投向不同的项目和企业,以降低特定风险对整体投资组合的影响。为了更好地应对风险,需要创新更系统性的风险管理手段,包括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模型、采用先进的风险管理工具和技术,以及建立完善的监控和应对机制。例如,可以引入风险投资基金、风险再保险等金融工具,以平衡和规避文化产业融资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从而保障投资者和金 融机构的利益。系统性风险管理手段将有助于提高文化产业融资的可持续性和稳健性,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更为稳固的金融支持,为文化产业的长期发展奠定更为坚实的 基础。最后,建设健全软性和硬性要素相结合的多元化文化金融生态,形成“适用于所有文化产业参与者的激励相容 机制”。建设健全的文化金融生态系统需要考虑软性和硬性要素的结合。在软性要素方面,需要健全征信体系和评级评价模式,提供更为全面、准确的信息,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了解文化产业参与者的信用状况和风险水平,从而为其提供更合适的金融支持。在硬性要素方面,需要健全文化金融的数据与技术基础设施,以支撑文化金融活动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发展,提高文化金融的服务效率和质量。通过软硬结合的生态要素的建设,形成适用于所有文化产业参与者的激励相容机制,以实现金融生态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推动整个文化金融领域的繁荣与创新。
作者相关研究
Author Related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