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首页 > 研究 > 研究评论 > 如何认识转型金融的探索与挑战
Home > Research > Research Comment > 如何认识转型金融的探索与挑战

如何认识转型金融的探索与挑战

作者Author:杨涛 2022-09-30 2022年09月30日

当前,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发展绿色金融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由此来看,绿色金融更多地用来精准支持符合绿色低碳发展方向的行业或部门,从而使其获得更多的金融资源保障,以此实现行业增长目标,达到奖优罚劣的政策引导效果,同时为金融业开辟新的市场蓝海。在对绿色金融的探索过程中,与之相关的转型金融也成为近两年各方关注的焦点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在4月召开的研究工作电视会议上,提出要以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为主线,继续深化转型金融研究,实现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的有序有效衔接,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举措。同月,我国主持了金砖国家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与会各方对转型金融的相关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并勾勒出与转型金融相关的六大政策标准,即设定气候转型分类标准、披露转型活动和路径、监控系统性风险、完善转型金融支持工具、健全激励机制、持续推动实现公正转型。在7月召开的2022年第三次20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将继续牵头做好制定转型金融政策框架等工作,与各方共同推进落实《G20可持续金融路线图》,发挥好金融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作用。事实上,转型金融与绿色金融既有密切联系,又有一定差异性,在新形势下需要对其内涵和外延进一步剖析和探讨,从而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围绕低碳、绿色、可持续等一系列概念形成共识。

一、向“绿色”转型

转型金融最早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2019年提出,即服务于可持续发展目标转型的融资活动都可以被纳入转型金融范畴。2020年9月,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发布《为可信的转型提供融资》,强调转型侧重于如何将现有的温室气体排放轨迹与《巴黎协定》的目标要求相匹配,并明确指出这是一种“气候减缓转型”。2020年12月,国际资本市场协会(ICMA)发布《气候转型金融手册》,同样关注“应对气候变化的转型”。由此,从狭义来看,转型金融是指金融支持高碳产业向低碳产业的转变,从而缓解气候变化的矛盾;从广义来看,则指对于高污染、高能耗、高碳,以及不可持续的各类“非绿色”“棕色”乃至于“黑色”领域的合理金融支持,并促使其“转绿”和走向可持续发展。

重视转型金融,归根结底是因为在现有的绿色金融支持框架下,“非绿”行业和领域难以得到有效的支持。据相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绿色信贷规模位居世界第一,占比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2021年年末,我国主要金融机构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达到15.9万亿元,占各项贷款总规模的比例提升到8.25%。其中47%的绿色贷款用于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产业,26%和12%的绿色贷款分别用于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

外,据气候债券倡议组织和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中债研发中心联合发布的《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年度报告2021》显示,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绿色债券累计发行量为1992亿美元(近1.3万亿元人民币),仅次于美国的3055亿美元。2021年,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募集的资金中88.3%投向了可再生能源、低碳交通和低碳建筑领域。其中,用于可再生能源的募集资金增长了3.6倍至413亿美元(约2664亿元人民币),占2021年中国绿色债券市场整体募集资金(境内外)的60.6%。

与此同时,发电、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航空等高碳行业,以及传统建筑、公路交通等,还有其他居民生活领域的活动不仅影响到未来经济结构优化与调整,而且对于当下稳增长、稳就业也非常重要。如果缺乏金融支持,甚至被“挤出资源”,不仅无法更好激励其向绿色转型,而且会带来更加复杂的经济社会冲击。

11.png

二、细究转型金融

首先,转型金融的支持对象需要仔细甄别。一是高碳行业等“非绿”部门或活动,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其主观意愿、技术条件、现实路径等也有可能“转绿”。例如,在推动绿色发展的同时,我们还要保障能源安全,尤其是当前仍然事实上以煤为主,这就需要在发展新能源的同时,保障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传统能源总量,稳步推进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循环利用及产业转型,在此方面就需要转型金融的有效支持。二是部分属于“非绿”领域的行业,在经济发展中具有一定价值,但却因为各种条件制约,难以真正“转绿”,对此也需要给予适度的支持。目的在于推动合理“降碳”的同时,对维持必要的经济活动仍然给予合理金融资源。三是属于“非绿”领域但经济价值又不突出的行业或活动,采取的金融支持应该是引导产业资本退出,转向其他具有可持续发展价值的领域。

其次,从转型金融的供给方来看,现有绿色金融已经形成了多层次的支持体系,在此基础上有必要叠加转型金融的“增值服务”。通过构建高效的转型金融服务体系,高质量培育转型金融市场主体,推动金融机构同步创新转型金融产品和服务。实际上,在信贷、债券、保险、信托、项目投融资等诸多领域,都可以根据转型金融需求特点,设计相应的产品与服务。一类典型的转型金融产品就是转型类债券,包括转型债券、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可持续发展再挂钩债券等。从资金用途来说,这类债券是为低碳产业向净零排放转型、为高碳产业向低碳及净零排放转型提供投融资支持。我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已经推动相关创新,例如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就是将债券条款与发行人可持续发展目标相挂钩的债务融资工具,不再对募集资金用途进行限制,而是通过将债券条款与发行人整体可持续发展目标相挂钩的形式,可有效支持火电、钢铁、水泥等碳密集和高环境影响企业的可持续转型发展。再如,上海证券交易所也发布相关规则,并且推出低碳转型债券,对行业、产业无特殊限制,可用于支持各行业节能降碳技术研发和应用、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新型基础设施节能降耗、园区节能环保提升等多个领域。

最后,从转型金融的保障要素来看,还需进一步完善支撑转型金融创新的生态与基础。例如,高碳企业在环境、社会、公司治理(ESG)方面可能普遍表现不佳,还可能出现“漂绿”问题,这些都会影响转型金融服务的顺畅进行。对此,应该在原有绿色金融监管的基础上,对转型金融设置更加明晰的监管框架,推动转型金融业务与产品的标准化,加强和规范相关信息披露以确保转型项目信息的透明度,并且需要研究和设置科学的转型程度、进度评估体系,为转型金融支持的行业和企业进行合理评价。此外,对参与转型金融的机构来说,也需要在发展战略、信贷文化、政策制度、管理流程、产品服务等方面发力,打造足以支持企业低碳转型发展的长效机制。

22.png

三、以金融数字化促转型

当前,伴随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和银保监会《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的发布,全面推进金融数字化转型落地,已经成为新时期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由此,在推动转型金融的改革探索中,应该与金融自身数字化转型的大势更有效地结合起来。

首先,金融业数字化转型离不开业务经营能力、数据能力、科技能力、风险防范能力的提升,而数字化战略也是为了更好地整合资源、优化治理结构、集中力量进行重点突破,最终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和居民部门。行业机构已经开始探索与绿色金融目标的融合,在此基础上则可以进一步促使金融机构数字化战略与抵御环境风险、推动转型的具体指标相融合;强化压力测试以进行转型情景分析,并更好地把握对“非绿”活动的支持方式与力度;通过数字化产业金融的创新,与“非绿”产业的减排过渡更加有效地结合起来等。

其次,新技术手段也能够更好地服务于转型金融支持对象。例如,从绿色金融到转型金融,重要的制约之一都是信息统计与披露。通过有效运用数字技术,可以融合各类参与主体,打通可信、可溯源的转型金融信息披露与共享渠道,完善转型活动的数据统计、监测、报送,以及用户转型画像、供应链管理、风险管理等,进而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再如,在着眼转型金融的信贷、债券等融资活动中,也可以充分利用新技术来解决成本高、效率低的传统难题。还有,新技术可用于重点监测“非绿”行业与企业的能耗信息,准确识别提供转型金融工具的潜在风险,防止企业风险向行业风险乃至区域性金融风险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