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推动作风建设走深走实

“打铁必须自身硬”,“打最硬的铁必须是铁打的人”。中央八项规定是铁规矩、硬杠杠,为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贯彻落实《中共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7月1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再一次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关于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动作风建设走深走实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这是我院在学习教育期间继《若干规定》之后形成的又一项制度成果,推动形成我院以《若干规定》以上率下、以《若干措施》到边到底作风建设新局面,持续巩固政治建设新格局,不断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所局级领导干部读书班开班

高翔指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系统部署。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先后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对于全面准确理解全会精神,坚定改革信心、把准改革方向、强化改革责任、汇聚改革合力,推动各项改革举措精准落地见效,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必须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认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深刻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深刻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进一步坚定改革信心、凝聚改革共识、明确改革思路,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

《中国金融监管报告(2025)》新书发布暨金融强国战略下的数字金融监管学术研讨会成功召开

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金融监管报告(2025)》主编王朝阳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冀祥德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金融监管报告(2025)》副主编范云朋作新书发布。专家点评与学术研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秘书长程炼主持,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党委书记王辉,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江苏省金科数字与科技金融研究院院长邹传伟,京东集团高级研究总监朱太辉四位嘉宾出席会议并参与研讨。

热点

NEWS RELEASES

美国的财政赤字与政府债务:历史演进、可持续性与中国应对

“大而美”法案的颁布进一步强化了全球对美国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可持续性的担忧。本文通过梳理二战之后美国财政和政府债务规模的演进趋势发现,绝大多数衰退、战争、危机及疫情期间美国财政基本收支状况迅速恶化,政府债务存量迅速上升,但政府债务占GDP的比例不一定同步攀升,后者还取决于财政政策、经济实际增速、通货膨胀率、政府债务利息率等因素。在此基础上,本文依据经典理论分析美国财政与政府债务的可持续性,发现美国长期实际利率持续上升、GDP实际增速保持低位,以及国际货币体系变革、美元武器化以及美国对等关税政策等因素,将共同削弱美元作为国际结算和外汇储备货币的地位,进而降低美国财政和政府债务的可持续性。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化对财政与政府债务的认识,并为中国政府执行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强财政货币政策协同以及应对美国财政和政府债务可持续性下降带来的潜在风险提供政策启示。

2025年11月25日

2025-11-25

融资平台化债与转型:演进历程、现实困境与转型路径

近年来,尽管不断有融资平台退出或转型,但其引致的地方债务风险仍持续累积,折射出化债、转型之路艰难而曲折。面对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积极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任务要求,有必要基于历史与现实逻辑结合视角加以审视,探寻融资平台系统化转型的制度安排与适宜路径。从历史角度看,融资平台成为地方政府性债务、隐性债务风险的重要源泉,同时面临债务“边化边增”、融资平台转型并未减弱债务风险的困境。从现实逻辑看,融资平台发展面临运行中的化债与转型双重困境,以及宏观层面的配套制度约束等系统性挑战。尤其不可忽视的是,当前风险化解是以展期降息的“化险”举措居多,融资平台转型长期受到原有体制机制羁绊和自身资源与能力制约。转型是一个系统、长期且复杂的工程,应聚焦化债与转型,加强顶层设计和路径规划。未来各地要因地制宜、积极有为地推动融资平台分类转型,选择适合的转型方向与发展路径,同时在现有资源和能力条件下加强系统谋划、政企协同、稳步推进,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化解风险。

2025年11月19日

2025-11-19

壮大耐心资本:理论逻辑、时代价值与现实路径

在全球科技革命与国内转型发展的关键期,耐心资本作为连接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与金融支持的核心纽带,其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从理论逻辑、时代价值与实践路径三个维度对耐心资本进行了系统梳理与拓展总结。研究表明,从供需结构来看,需求端因创新活动的高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而面临长期资金支持不足问题,供给端则受投资者风险厌恶、流动性偏好及制度环境不确定性等多重影响,导致供需出现显著错配;进一步分析供求互动机制,发现契约设计与产权分配对提升耐心资本配置效率起到关键作用。从时代价值来看,耐心资本在长期演进过程中,持续推动科技进步与产业变革,在新时代更是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为壮大耐心资本,需构建多层次的供给体系、优化供求匹配机制、完善制度环境,从而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扎实的实践支撑。

2025年11月18日

2025-11-18

稳定币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基于货币流通域的分析

随着稳定币近年来的扩张速度超出预期,其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亦愈发深入。在此背景下,本文借助“货币流通域”这一全新的分析视角,从空间、制度与功能等维度系统分析了稳定币影响国际货币体系的理论逻辑。基于货币流通域视角,本文结合最新的案例与数据,进一步揭示了稳定币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现状,并为加强稳定币监管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提供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系统应对货币流通域发生的结构性变化。总体而言,本文的分析框架为理解稳定币的全球扩展及其对国际货币体系的深远影响提供了新的视角与理论支撑。

2025年11月13日

2025-11-13

出版著作更多著作 >

PUBLICATIONSMORE >

立言 第4辑

缘起 获取知识的途径大抵有三:读书、听讲和实践。读书可品书香、摒铜臭,且有反复揣摩之便、自我体悟之乐。听讲则隐隐有书院之传,优势在现场感和互动——于讲者,现场可能灵光乍现;于听者,常能浮想联翩,触类旁通;讲者与听者互动,则可相互激励、讲评相长,搞得好,发掘出新课题、铺陈出锦绣文章,并非难事。实践则是获取知识的根本途径,它不仅是一切知识的源泉,而且是主观见诸客观的社会活动,更是体现了人们获取知识的最终目的。 简言之,读书、听讲和实践,对于获取知识而言,各有其独到之处,其功效相互不可替代。然而,如果从实行的角度考察,则三者的差别立现:读书和实践可由人们自我实现,而听讲则须有所组织,于是就有了兴办学术机构的必要性—这也就意味着,组织各类学术讨论与讲座,属学术机构之本分。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自2015年整合重组并获中央正式命名为首批国家高端智库以来,一直致力于举办各种类型的讲坛、论坛、讨会、读书会、研习会等,一年凡二十余次。此类会议选题广泛,讨论集中,参会者名家云集,且来自各个领域,大家的发言直抒胸臆,不落襄臼,因而很受欢迎。遗憾此类会议中的多数在当时都不能面向社会,产生的影响有限,因而就有将会议详细记录整理出来,结集出版的动议。这就是实验室“立言”书系的由来。既然以“立言”自命,当然以展示讲者的“精气神”为第一要务。这就是我们不做四平八稳、无懈可击的论文集,而选择实录形式的缘由。 我们的长期合作伙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得知丛书的出版计划,立即给予了专业化的回应,精心设计的版式、装帧乃至纸型的选择,都与丛书的气质契合,为从书增色颇多,在此一并致谢!

回归金融本质:中国金融创新与监管

缘起 获取知识的途径大抵有三:读书、听讲和实践。读书可品书香、摒铜臭,且有反复揣摩之便、自我体悟之乐。听讲则隐隐有书院之传,优势在现场感和互动——于讲者,现场可能灵光乍现;于听者,常能浮想联翩,触类旁通;讲者与听者互动,则可相互激励、讲评相长,搞得好,发掘出新课题、铺陈出锦绣文章,并非难事。实践则是获取知识的根本途径,它不仅是一切知识的源泉,而且是主观见诸客观的社会活动,更是体现了人们获取知识的最终目的。 简言之,读书、听讲和实践,对于获取知识而言,各有其独到之处,其功效相互不可替代。然而,如果从实行的角度考察,则三者的差别立现:读书和实践可由人们自我实现,而听讲则须有所组织,于是就有了兴办学术机构的必要性——这也就意味着,组织各类学术讨论与讲座,属学术机构之本分。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自2015年整合重组并获中央正式命名为首批国家高端智库以来,一直致力于举办各种类型的讲坛、论坛、研讨会、读书会、研习会等,一年凡二十余次。此类会议选题广泛,讨论集中,参会者名家云集,且来自各个领域,大家的发言直抒胸臆,不落案臼,因而很受欢迎。遗憾此类会议中的多数在当时都不能面向社会,产生的影响有限,因而就有将会议详细记录整理出来,结集出版的动议。这就是实验室“立言”书系的由来。既然以“立言”自命,当然以展示讲者的“精气神”为第一要务。这就是我们不做四平八稳、无懈可击的论文集,而选择实录形式的缘由。 我们的长期合作伙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得知丛书的出版计划,立即给予了专业化的回应,精心设计的版式、装帧乃至纸型的选择,都与丛书的气质契合,为丛书增色颇多,在此一并致谢!

逆全球化浪潮下的中国对策

缘起 获取知识的途径大抵有三:读书、听讲和实践。读书可品书香、摒铜臭,且有反复揣摩之便、自我体悟之乐。听讲则隐隐有书院之传,优势在现场感和互动—于讲者,现场可能灵光乍现;于听者,常能浮想联翩,触类旁通;讲者与听者互动,则可相互激励、讲评相长,搞得好,发掘出新课题、铺陈出锦绣文章,并非难事。实践则是获取知识的根本途径,它不仅是一切知识的源泉,而且是主观见诸客观的社会活动,更是体现了人们获取知识的最终目的。 简言之,读书、听讲和实践,对于获取知识而言,各有其独到之处,其功效相互不可替代。然而,如果从实行的角度考察,则三者的差别立现:读书和实践可由人们自我实现,而听讲则须有所组织,于是就有了兴办学术机构的必要性—这也就意味着,组织各类学术讨论与讲座,属学术机构之本分。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自2015年整合重组并获中央正式命名为首批国家高端智库以来,一直致力于举办各种类型的讲坛、论坛、研讨会、读书会、研习会等,一年凡二十余次。此类会议选题广泛,讨论集中,参会者名家云集,且来自各个领域,大家的发言直抒胸臆,不落寞臼,因而很受欢迎。遗憾此类会议中的多数在当时都不能面向社会,产生的影响有限,因而就有将会议详细记录整理出来,结集出版的动议。这就是实验室“立言”书系的由来。既然以“立言”自命,当然以展示讲者的“精气神”为第一要务。这就是我们不做四平八稳、无懈可击的论文集,而选择实录形式的缘由。 我们的长期合作伙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得知丛书的出版计划,立即给予了专业化的回应,精心设计的版式、装帧乃至纸型的选择,都与丛书的气质契合,为丛书增色颇多,在此一并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