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首页 Index > 研究 Research

每周监管资讯 2024年第35期​

2024年09月09日

一、监管动态 (一)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指引》(2024年版) 2022年,国家外汇管理局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服务小组编发《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立足于企业汇率风险管理实践,介绍汇率风险中性理念、企业汇率风险管理制度、外汇衍生产品工具、套期保值会计等内容。《指引》发布后,得到广大金融机构和企业的欢迎和好评,同时也有不少企业希望进一步细化规范开展汇率风险管理的操作要点。 为帮助企业更好认识、管理汇率风险,近期,国家外汇局在《指引》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涉外主体的实际需要,组织编发了《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指引》(2024年版)(以下简称《2024年版指引》)。主要新增三方面内容:一是企业实践章节,提炼了全场景分析、专业化管理、数字化方案等汇率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二是企业案例章节,分行业和业务特点精选16个代表性案例分享。三是企业外汇套期会计专题,介绍套期保值会计准则要求、使用条件、核算原则等内容。 (国家外汇管理局官网) 点评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日益市场化,人民币汇率有升有贬、双向波动,弹性不断增强,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了基本稳定。《2024年版指引》的出台,有利于企业建立适合自身实际的汇率风险管理制度,将外汇风险敞口控制在相对合理的范围,避免汇率波动对企业正常经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二)防范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部际联席会议召开第一次全体(扩大)会议 防范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部际联席会议第一次全体(扩大)会议9月3日在京召开。 会议指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防非打非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但当前非法金融活动形势依然严峻,必须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刻领会防非打非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会议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新格局。充分发挥联席会议协调督导作用,增强工作的系统性、协同性。坚持“管合法更要管非法”,认真落实金融监管全覆盖要求。坚持“管行业必须管风险”,着力强化行业主管部门职能优势。切实加强地方党委政府的组织领导,抓紧完善省、市、县三级防非打非工作机制,统筹做好辖区内防非打非各项工作。 各地区、各部门要坚持齐抓共管,强化央地协同,共同筑牢防非打非铜墙铁壁,有效保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保障经济金融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 点评 会议要求,要综合施策、标本兼治,全面推进防非打非工作全链条治理。要前移风险防范关口,严把市场准入,及时阻断非法金融活动传播路径,加强宣传教育。要全面加强风险监测,建立健全监测预警体系,协同开展预警研判,强化金融机构前哨作用。要保持高压严打态势,及时开展认定处置,强化重点案件攻坚,深入推进打击非法集资专项行动。 (三)三部门联合启动2024年“金融教育宣传月”活动 9月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开展“金融教育宣传月”活动。 本次活动以“金融为民谱新篇 守护权益防风险”为主题,以教育活动为切入点、以金融为民为出发点,汇聚金融全行业力量,广泛普及金融知识,完善金融惠民利民举措,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推动金融行业更好服务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金融教育宣传月”期间,同步开展“担当新使命 消保县域行”专项活动,结合地域特色、资源优势、基层群众需求,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开展教育宣传,擦亮金融为民底色,推动金融知识直达基层群众。 会议指出,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一年来,在中央编办、中央金融办的指导下,各金融管理部门深化改革、密切合作,金融消保新格局加快构建,金融为民理念日益深化,有力查处一批侵害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权益的典型案件,及时推出一批“为民办实事”的政策举措,人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得到提升。 会议强调,各金融管理部门将与各地各有关部门一道,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联合开展“金融教育宣传月”活动为契机,以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涵养行业生态,将金融宣教与基层治理紧密结合、将保护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合法权益同防风险、强监管、促发展紧密结合,完善相关制度体系,健全跨部门协作机制,增强工作合力,用心用力用情助力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作出金融贡献。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 点评 会议表示,金融来之于民,服务于民。深入开展金融教育有利于人民群众“学金融、懂金融、信金融、用金融”,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风险意识和风险认知能力,有利于增进社会各方对金融的客观认识,敦促金融机构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共同创造良好和谐的社会氛围。 二、观点聚焦 (一)陆磊:继续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 9月5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陆磊在谈及下一步货币政策取向时表示,人民银行将继续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加快落实好已出台的政策举措,更加有力支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陆磊具体从总量、利率和结构三个层面加以展开:总量方面,将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银行增强贷款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保持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的预期目标相匹配;在利率上,发挥好近期政策利率和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行的带动作用,以此推动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降;在结构上,加大已有工具的实施力度,推动新设立工具落地生效,主要是推动资金使用效率,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 (财联社) (二)世界银行副行长:各国应避免陷入加码贸易限制的恶性循环 9月5日,世界银行运营常务副行长安娜·比耶德在第六届外滩金融峰会上表示,全球经济似乎已经临近“软着陆”,但仍面临错综复杂的经济与地缘政治因素所构成的巨大压力。 安娜·比耶德指出,全球经济增速持续低于疫情前十年3.1%的均值,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前景格外堪忧,到2030年,其潜在增速有可能降至4%,较上一个十年的平均水平低了整整一个百分点。东亚和太平洋地区长期以来一直是经济活力的灯塔,但在这样的趋势下也无法独善其身,增速也仍低于疫情前水平。 安娜·比耶德指出,随着更多国家迈过高收入经济体门槛,服务业驱动经济发展的角色日益凸显。过去三十年来,许多发展中经济体的服务业增速都快于制造业。到2019年,服务业已占发展中国家GDP的55%,吸纳了近一半的劳动力;在发达经济体中,服务业占经济增长的比重平均高达约3/4。在包括主要东亚经济体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受数字化趋势的提振,服务业对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已经超过制造业。 安娜·比耶德建议,各国应避免陷入加码贸易限制的恶性循环,而是要尽可能推动进一步融合,这在当前环境下并非易事。但务实地看,各国可基于现有的双边和区域贸易协定框架,减少非关税壁垒,开放服务贸易,并推进数字贸易、标准统一、能源贸易、互联互通等关键议程。 (第一财经)
全 文ALL

金融风险周报 2024年第36期

2024年09月09日

一、互联网平台涉水金融信贷业务 暗藏风险不容忽视 近期,流量较大的互联网平台涉水金融尤其是信贷业务进一步扩面。对于互联网平台来说,可以利用金融营销来实现流量变现、增加收入,还可获得更高的用户留存;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可以借助平台流量来获取客户,弥补自身流量和获客渠道的不足。不过,在此现象背后,也有一些风险不容忽视。“明明一些客户是多头借贷,无力正常偿还负债了,还给这样的客户借新还旧。”业内人士透露,多头借贷和共债现象增加,给放款机构的资产质量带来了一定风险。“对于金融机构来说,风险点首先就是互联网平台合规性的问题。前端获客来源于平台,触达客户也是通过平台。如果说平台合规性有问题,大概率后面客诉等会比较多些,会有声誉风险。”业内人士表示。专家表示,金融机构与互联网平台合作,涉及到客群、场景、资金以及风险等各环节之间的隔离,需要更加注重穿透与持续性监管,与第三方互联网平台规范开展贷款网络营销活动时,应落实客户适当性管理的相关要求。(中国证券报) 二、购房者提前还款有所增多 专家提示切勿盲目跟风 记者近期从北京地区多家银行了解到,当前提前还房贷的客户有所增多。有不少购房者表示,由于自己存量房贷利率过高且理财不赚钱,因此最终选择了用闲置资金提前还房贷。据业内人士测算,当前存量房贷利率约为4.1%,但是有一线城市最近新发放的房贷利率不到3%。如此大的利差也会引发房贷人的抱怨。“利差是闲置资金的投资回报率和存量房贷之间的利差,手头有闲置资金的房贷客户,苦于没有较好的投资方向,退而选择归还房贷。”业内专家指出,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可以一定程度上抑制客户的还贷冲动,减少提前还贷现象。业内人士表示,判断是否需要提前还房贷,最直接的方式是看投资收益是否可以覆盖贷款利息。此外,有银行人士提示,提前还房贷还需要防范“以贷还贷”问题。通过中介借款以置换房贷,或者违规挪用“经营贷”、“消费贷”等资金置换房贷,容易导致个人债务和财务负担压力大幅上升,个人信息泄露,也容易因违规操作而影响征信。(新京报) 三、阳光城到期美元票据尚未偿还所有本息 9月3日,阳光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根据票据条款,SUNSHI 7.875 09/04/24的所有未偿还本金金额及其应计利息于2024年9月3日到期应付。发行人尚未支付票据的剩余未偿还本金金额及其相关应计利息。由于票据于2024年9月3日到期,票据已从证券交易所摘牌。8月29日,阳光城发布业绩报告,数据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7.85亿,同比下降7.52%,净亏损28.14亿,亏损同比扩大51.61%,基本每股收益为-0.68元。据04月29日披露,阳光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2022年、2021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80.69亿元、-125.53亿元、-69.52亿元,最近3年平均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负。2024年08月29日披露,阳光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半年报资产负债率为99.51%,较上年同期上升5.95%,速动比率为0.27,较上年同期下降5.93%,总资产报酬率为-0.24%,较上年同期下降4844.00%,EBITDA全部债务比为-0.01,较上年同期下降564.29%。截止最新,阳光城债券存量规模44.72亿元,债券9只。存续中资美元债券共9只,存续余额 22.441亿美元,已全部违约。(财联社) 四、AI龙头股价闪崩 公司发布严正声明 9月5日午后,寒武纪-U大跳水,盘中一度跌超14%,市值蒸发134.59亿元,最新市值为863.72亿元。盘后,公司发布声明称,在某券商策略会上,有人以“寒武纪专家”名义与机构投资者就公司及行业情况进行交流,相关虚假信息随后被广泛传播并已造成严重负面影响。经查,该“专家”系假冒寒武纪相关人士参与交流,动机不明,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同时,在此之前,寒武纪也注意到,市场上有多名以“寒武纪专家”自称的人员频繁参与机构访谈、交流,并大量传播涉及公司的不实信息、虚假信息。今年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476.53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3.42%,净利润亏损5.3亿元,较上年同期亏损有所收窄。对于经营业绩表现,公司表示,受“实体清单”等供应链不利因素影响。截至今年上半年,公司累计亏损47.51亿元。(数据宝) 五、新西兰经济仍面临衰退风险 地方议会债务水平引发信用评级担忧 标准普尔全球评级周三表示,新西兰一些地方议会的债务水平在全球同行中名列前茅,信用评级下调可能是不可避免的。标准普尔全球评级主管马丁·富指出,“新西兰大部分地方政府部门的评级展望都为负面,这意味着降级的可能性很大。”新西兰许多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维护和升级方面落后,特别是在淡水和废水系统的更新上。由于管道故障频发,这些地方议会正面临着巨额支出的压力。尽管地方政府已通过削减成本并将土地税提高了两位数,但债务水平的飙升速度仍然超过了收入的增长。目前,新西兰大部分地方议会的评级为AA,但自今年6月以来,标准普尔已将四个地方议会的评级下调至AA-,原因是支出与收入之间存在显著差距。IMF警告称,新西兰经济可能会继续面临衰退风险,并建议政府和央行准备采取进一步的政策措施。政府的经济计划专注于基础设施建设、技能培养、提高生产力、区域经济发展及中小型企业扶持,旨在快速重启经济并创造就业机会。(新华财经)
全 文ALL

每周监管资讯 2024年第34期

2024年09月04日

一、监管动态 (一)人民银行:继续坚持支持性货币政策立场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潘功胜主持召开两会代表委员、专家学者及金融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分析研究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听取相关意见建议。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宏观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强,一系列扩内需、稳预期、防风险的政策举措相继出台,经济运行延续回升向好态势,我国经济基本面是稳健的。与会代表还就如何提振有效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稳预期强信心、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保持金融机构健康性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中国人民银行) 点评 人民银行继续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加强逆周期调节,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二)证监会:依法依规稳慎做好行政执法当事人承诺工作 中国证监会30日表示,将依法依规稳慎做好行政执法当事人承诺工作,更加有效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 作为2019年证券法修订后首例适用行政执法当事人承诺制度的案件,紫晶存储案备受关注。当天证监会披露了紫晶存储案的最新情况。2023年12月29日,中国证监会与广东紫晶信息存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欺诈发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中涉嫌未勤勉尽责的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致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广东恒益律师事务所等4家中介机构签署了承诺认可协议。根据协议,上述4家中介机构共计交纳约12.75亿元(人民币,下同)承诺金,除了前期先行赔付投资者的约10.86亿元,还需向承诺金管理机构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投保基金公司)交纳约1.89亿元承诺金,其中包括尚未支付的约1179万元投资者损失款,并按照要求进行自查整改,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提交书面整改报告。 截至目前,4家中介机构已向投保基金公司交齐承诺金,并进行了自查整改,中国证监会进行了现场核查验收。鉴于4家中介机构已经履行承诺认可协议,根据相关规定,中国证监会于2024年8月30日依法终止对4家中介机构上述事项的调查。 (证监会) 点评 证监会将持续加大对资本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强化中介机构把关责任,践行金融为民理念,依法依规稳慎做好行政执法当事人承诺工作,更加有效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三)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小额贷款公司应当与借款人明确约定贷款用途 8月23日,为规范小额贷款公司行为,加强监督管理,促进小额贷款公司稳健经营、健康发展,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研究制定了《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 在贷款用途方面,《征求意见稿》提出,小额贷款公司应当与借款人明确约定贷款用途,并且按照合同约定监控贷款用途。贷款用途应当符合法律法规、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且不得用于以下用途:股票、债券、期货、金融衍生品和资产管理产品等金融投资,股本权益性投资,偿还贷款或偿还其他融资,法律、行政法规、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禁止的其他用途。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点评 小额贷款公司应当落实消费者权益保护主体责任,建立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体制机制,将消费者权益保护要求贯彻到业务流程各环节。 二、观点聚焦 (一)王江: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中央金融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金融工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王江在8月28日的《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文章指出,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进一步完善发行上市制度,强化发行上市全链条责任。严格上市公司持续监管,全面完善减持规则体系。 (人民日报) (二)黄国平:壮大耐心资本 发展新质生产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黄国平近日撰文指出,2024年4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壮大耐心资本。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鼓励和规范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发展耐心资本。在当前我国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客观认识耐心资本的科学内涵,明晰耐心资本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机制,进而探索壮大耐心资本的具体措施恰逢其时。 (中国社会科学报)
全 文ALL

金融风险周报 2024年第35期

2024年09月04日

一、强化行业监管 年内信托公司罚单总额超2600万元 据统计,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已向11家信托公司开出罚单,信托公司年内被罚总金额累计已超2600万元。在业内人士看来,部分信托公司在风险管理和合规性方面存在不足,当前严监管态势可以有效遏制违规行为,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今年以来,监管机构对信托公司的监管力度持续加大。6月14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湖北监管局针对国通信托连续发布了多张罚单,并开出了本年度迄今为止金额最大的一笔罚单。“近年来,监管机构对信托公司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处罚措施也更加具有明确性。”据信托行业人士透露,监管部门不仅对信托公司本身进行了处罚,还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追责,这种做法提高了违规行为的成本,保证了监管处罚的有效性。上述业内人士进一步表示,通过近期的罚单内容可以看出,信托公司在投后的管理、贷后的监控以及风险信息披露等关键领域存在不足。这些不足暴露了信托公司在风险控制和合规性方面的漏洞。(上海证券报) 二、A股银行板块为何“急刹车”? 8月29日,A股银行板块在连续大涨后突然“急刹车”,此前积累较多涨幅并屡创历史新高的国有大行股跌幅居前。聚焦低波动、高股息的红利投资策略资金,是否发生了风格切换,引发市场热议。细究此轮行情银行股背后的买方,不难发现保险资金、宽基指数ETF基金等低风险偏好资金的身影。看中银行股高性价比的资金,并不只有险资。银行股此前的大涨,更多源于各路资金的同频共振。在此过程中,原本瞄准高股息的一些机构也获得了预期的投资收益。当然,市场永远不会一边倒,高涨之后难免出现分歧,此时有的机构出于自身资金配置策略,希望尽快兑现在手的涨幅。近日,个别城商行个股就遭遇了险企“清仓式”的减持,给银行板块的行情带来了降温。不过,部分机构的减持,也不一定意味着红利策略行情就此结束。有分析认为,险资减持相关个股的行为,更多可能是为了考虑配置更具投资性价比的资产。(证券时报) 三、广州银行15年IPO长跑突然中止 广州银行从提出上市至今已有15年时间,不料变数陡生。深交所官网信息显示,广州银行上市审核状态更新为中止。就在前几日,广州银行还曾发布招标公告,计划选聘外部审计机构提供IPO审计服务。15年IPO长跑中,广州银行虽然资产总额增加,但净利润连续下滑、不良贷款率高企。广州银行最新的招股说明书显示,2021年至2023年,该行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65.64亿元、171.53亿元和160.03亿元,增长率分别为11.03%、3.56%和-6.71%;净利润分别为41.01亿元、33.39亿元和30.17亿元。该行此前披露,2020年实现净利润44.55亿元。2021年至2023年,净利润“三连降”。同时,2021年末至2023年末,广州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分别为60.84亿元、97.1亿元、95.11亿元,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57%、2.16%、2.05%。据统计,截至2023年末,A股42家上市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平均值为1.17%,较上年末减少0.03个百分点,其中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的不良贷款率平均值分别为1.25%、1.29%、1.15%、1.05%,均较上年有不同程度降低。相比之下,广州银行不良贷款率较高。(中国证券报) 四、小贷行业重磅新规将出炉 跨区展业或迎更严监管 8月23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包括总则、业务经营、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非正常经营小额贷款公司退出、监督管理、附则等七章66条,对小额贷款公司的行业准入、融资方式、信息披露、技术规范、催收方式等开展了系统且全面的梳理,主要涉及小贷机构及网络小贷机构两类市场主体的规范。本次《征求意见稿》对限制小贷公司跨省、跨市展业要求更加严格,由此前的“原则性县域内展业”转变为“不得跨自治区、直辖市展业”。我国助贷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贷款利率过高、过度承担风险、非法引流获客、衍生社会风险等一系列问题。《征求意见稿》十七条中,对合作贷款机构的助贷业务提出了7条要求,包括小贷公司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开展贷款业务,不得将授信审查、风险控制等核心业务外包等。(时代财经) 五、美联储最新发布 事关降息信号 美东时间8月27日,美联储官网公布了最新美联储贴现率会议纪要,其中显示,芝加哥联储、纽约联储的董事会成员在7月便投票赞成下调贴现率25个基点。这份会议纪要提供了对美联储货币政策可能走向的洞察,目前市场预期,美联储肯定会在9月降息,甚至不排除大幅降息50个基点的可能性。美联储在新闻稿中称,虽然12家地区联储中的10家在上个月的投票中希望将贴现率维持在5.5%,但芝加哥联储、纽约联储则建议将贴现率下调至5.25%。上周,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给出了迄今为止最强烈的暗示,即美国央行将在9月降息。他在怀俄明州杰克逊霍尔举行的堪萨斯城联邦储备银行年度经济会议上表示,通胀的上行风险已经减弱,就业的下行风险也在增加。鲍威尔称:“现在是政策调整的时候了。降息的方向是明确的,降息的时机和速度将取决于即将公布的数据、不断变化的前景和风险平衡。”(每日经济新闻)
全 文ALL

【NIFD季报】经济结构恢复,中国上市公司利润变动与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2024Q2国内宏观经济

2024年09月03日 张平

在经历了新冠疫情、乌克兰危机和高通胀带来的四年经济剧烈波动后,全球经济增速逐渐稳定在明显低于疫情前的水平;同时,新的贸易壁垒和保护主义政策对全球经济增长也构成了长期威胁。全球央行的货币紧缩局面正在迎来转折点。加拿大、欧元区、英国央行已宣布降息,表明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方向正在发生变化。随着美国减息周期临近,全球主要国家货币政策一致性增强,这有利于扩大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空间。 2024上半年,中国经济总体运行平稳,经济结构持续修复。从生产端看,第一产业增长有所放缓,第二产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第三产业增速高于受疫情影响三年同期平均水平,但仍低于疫情之前。从需求端看,最终消费和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弱,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强。预计下半年中国经济可以实现5.0%左右的增长,CPI全年可能接近零增长,PPI全年跌幅可能在1.5%左右。 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本市场在经济、金融运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未来应进一步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着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和水平,发挥好激发经济活力、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一是进一步提升支持科技创新的能力;二是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比例;三是进一步加强资本市场监管。 ...... 本报告全部内容详见附件。
全 文ALL

【NIFD季报】地方财政困局——2024Q2地方区域财政

2024年08月29日 殷剑峰

2024年上半年财政整体表现为总量收缩但结构分化。总量上,上半年财政整体表现较弱,一般公共收入仅非税收入增长较快,受收入下滑及债务发行较慢的影响,上半年财政支出进度较慢,其中政府性基金支出不及年初预算的三分之一。结构上,上半年央地财政收支表现分化。收入方面,中央收入主要受税收影响大幅下滑,地方收入主要受土地市场遇冷后政府性基金收入大幅下滑所拖累。支出方面,中央财政支出大幅增长而地方总支出下滑,但由于基建民生等支出增长项目均为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地方财政压力持续加大。 地方政府财政运行受产业转型和房地产市场影响,多地进入长期财政紧平衡状态,地方政府尤其基层政府财政矛盾逐渐凸显,财政可持续性逐渐变差。具体表现为:一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自主能力较低,财政自给率大幅下滑;二是地方政府税收收入与经济波动密切相关,呈现完全的顺周期特征;三是非税收入增长较快,已成为支撑各地财政收入增长的主力;四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结构变动较大,税收占比不断下降,转移支付收入比重不断提升,不利于长期可持续发展;五是稳经济需求下基建支出不断增长,刚性支出只增不减,债务付息支出攀升较快,地方政府支出存在严重的路径依赖和结构固化问题。 面对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以及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亟需推进新一轮财政体制改革,通过重新调整央地关系、债务管理、预算管理等方式,激发地方政府财政积极性,提升地方政府财政活力。收入方面,通过推进现有税制消费税、增值税和所得税改革,扩大地方政府税收管理权,拓宽地方政府税源,规范非税管理,挖掘财政存量潜力,完善现有转移支付体系,优化地方政府收入结构,提升地区的经济发展积极性。支出方面,增加支出事权的集中度,推进央地之间的事权和支出责任改革,优化地方政府支出结构,加强财政管理,建立透明高效的预算管理体制,提升地方财政支出效率。 ...... 本报告全部内容详见附件。
全 文ALL

【NIFD季报】房地产市场及房地产金融运行——2024Q2--房地产金融

2024年08月28日 蔡真

房地产市场运行方面,2024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仍处于下行阶段:房价普遍下跌,二手住房价格创2005年以来最大同比跌幅;新建商品住房销售疲软,销售面积仅为4.0亿平方米,销售额为4.1万亿元,同比下降均超过两成;住宅开发投资规模继续下行;土地交易市场仍未能摆脱低迷状态;住房租金价格水平同比跌幅扩大。但是随着供需两端支持政策效果的逐渐显现,房地产市场显现出好转的迹象:其一,2024年6月,住房价格环比跌幅收窄,且北京、上海、杭州、南京4个核心城市的二手住宅价格月度环比年内首次由跌转涨。其二,2024年6月,国房景气指数年内首次回升;其三,全国商品住宅现房待售面积下降至3.83亿平方米,住宅库存去化周期也有所下降;其四,住房租金资本化率普遍下降,租金收益率高于定期存款利率,在不考虑房价下降的前提下,住房作为资产已经初具投资价值。 个人住房金融方面,2024年上半年,居民部门中长期贷款月度平均增量继续减少,居民部门举债意愿在降低;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继续下行,部分城市首套住房贷款利率已经低至3.1%;受最低首付比例下调政策的影响,居民新增购房时使用财务杠杆在第二季度有所上升,举债人数有所下降。房企融资方面,2024年上半年,房企可用于房地产开发的到位资金规模为5.35万亿元,同比下降22.6%。其中,国内贷款(房地产开发贷)同比降幅仅为6.6%,是收缩程度最低的房企资金来源渠道。房企境内信用债的发行规模为1986亿元,同比下降17.6%;房企境外债发行规模为37.54亿美元(约为人民币266亿元),同比下降48.7%,且主要用于债务重组置换原高息境外债,房企境外债基本失去融资功能。房企信托融资仍在持续压降,截至2023年末,房地产信托余额为9739亿元,同比下降20.43%。 房地产政策方面,2024年上半年,政府部门从供需两端持续优化房地产政策措施,支持住房市场需求的释放和房企融资的改善。需求端重要支持政策包括住房限购政策基本退出;推出住房“以旧换新”政策;创设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支持地方国有企业收购已建成未出售商品房;降低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比例;取消全国层面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下调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供给端重要支持政策包括进一步发挥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作用;推动符合“白名单”条件的项目“应进尽进”,合规“白名单”项目“应贷尽贷”;满足在建项目合理信贷融资需求;支持地方以合理价格收回、收购闲置存量住宅用地,帮助房企(尤其是帮助问题房企)处理或盘活未开发的土地资产,改善其资产负债表。 展望未来,随着房地产供需两端支持政策的持续优化和落实,我们相信房地产市场运行形势会有所改善,核心城市住房价格有望在下行中逐步筑底,住房库存去化压力有所降低,住房销售和住房投资规模的降幅有所收窄;但是在短期内,土地交易市场低迷、行业景气度较低等情况可能还会持续。房地产金融方面,我们认为个人住房融资有望进一步改善,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继续下降,刚性、改善性住房需求能够更好地释放;房企信贷融资会随着合规“白名单”项目贷款的发放有所增加,但是房企信托融资、债券融资规模可能还会进一步下降。风险方面,有以下三点需要持续关注:第一,房企违约债务及其处置;第二,房企资产负债表的持续恶化;第三,存量按揭与新增按揭利差较大,提前还贷人数依然较多,可能会影响“5·17”政策效果。 ...... 本报告全部内容详见附件。
全 文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