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首页 Index > 研究 Research

每周监管资讯 2024年第11期

2024年03月25日

一、监管动态 (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修订发布《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 3月18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修订发布了《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4月18日起施行。 《办法》共十章、79条。主要修订内容如下:一是提高准入标准。提高主要出资人的资产、营业收入等指标标准,以及最低持股比例要求,强化主要出资人的股东责任;提高具有消费金融业务管理和风控经验出资人的持股比例,促进其更好发挥专业与风控作用;提高消费金融公司最低注册资本金要求,增强风险抵御能力。二是强化业务分类监管。区分基础业务和专项业务范围,取消非主业、非必要类业务,严格业务分级监管。适当拓宽融资渠道,增强股东流动性支持能力。三是加强公司治理监管。全面贯彻近年来出台的关于公司治理、股东股权、关联交易和信息披露等方面监管法规和制度要求,结合消费金融公司组织形式、股权结构等特点,明确了党的建设、“三会一层”、股东义务、薪酬管理、关联交易、信息披露等方面的监管要求。四是强化风险管理。明确关于消费金融公司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信息科技风险、声誉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监管要求,优化增设部分监管指标,健全市场退出机制。五是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压实消费金融公司消保主体责任,健全完善消保工作的各项机制,加强对合作机构规范管理,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办法》修订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强化金融监管、防控金融风险、完善机构定位、促进扩大消费的重要举措,金融监管总局将持续强化监管,践行金融的政治性和人民性,指导消费金融公司做好《办法》实施工作,坚守专业化消费信贷功能定位,加强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积极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实现高质量发展。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官网) 点评 经过多年发展,消费金融公司行业的业务模式和风险特征均发生显著变化,现行办法已无法满足消费金融公司高质量发展和监管需求。《办法》修订有利于进一步加强消费金融公司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完善机构定位,优化金融服务,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人身保险公司监管评级办法》 近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印发《人身保险公司监管评级办法》(以下简称《评级办法》)。 《评级办法》主要有以下内容:一是搭建风险综合评估体系,从公司治理、业务经营、资金运用、资产负债管理、偿付能力、其他等六个维度评价,确定公司综合风险等级。二是提高风险识别和预警能力,以定量分析为基础,结合非现场监管掌握的各类信息,对机构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和预警,实现风险关口前移。三是科学评估风险等级,根据重要性程度量化风险水平,综合风险等级划分为1-5级,数值越大风险越高,处于重组、被接管等状态的公司直接列为 S级。同时,引入动态调整机制,分别设定综合风险水平上调一级和直接认定为5级的情形。 下一步,金融监管总局将抓好《评级办法》的贯彻落实,提升人身保险公司非现场监管效能,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官网) 点评 《评级办法》以三个结合为原则:合规监管和风险监管相结合、动态监测和定期评估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评级办法》的实施,有助于强化分类监管,引导人身保险公司形成特色化发展模式和差异化竞争优势,促进人身保险业高质量发展。 (三)中欧金融工作组第一次会议在京举行 3月18至19日,中欧金融工作组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中欧金融工作组是根据第十次中欧经贸高层对话双方领导人共识成立的合作机制,旨在深化中欧金融领域的交流,加强中欧金融合作。 双方金融管理部门分别介绍了中欧宏观经济和金融稳定形势以及金融监管框架,讨论了金融机构展业和监管要求,银行、保险和融资租赁机构的市场准入,反洗钱合作以及其他金融监管合作议题。双方还就资本市场建设、可持续金融、跨境数据传输与跨境支付、中央对手方等效认证等议题进行了交流。双方同意在第二次中欧金融工作组会前持续跟进部分重点议题,力争形成早期成果。 双方均认为,中欧金融工作组可以成为政策沟通的重要渠道、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平台以及探讨全球经济与金融问题的有益论坛。 双方还召开了中欧金融机构圆桌会。中欧金融机构圆桌会是中欧金融工作组会的配套活动。会上,中欧双方金融管理部门听取了有关金融机构关于合作重点领域的建议和相关市场准入诉求,并约定就上述问题保持沟通。 (中国人民银行官网) 点评 目前,中美金融工作组已召开三次会议,中欧金融工作组也召开了成立以来的第一次机制性会议。同时,中国与金砖国家、周边一些亚洲国家也有类似的合作和交流机制。这些机制的建立加强了各金融管理部门之间在宏观经济、货币政策、金融稳定等方面的政策沟通,有助于彼此增加了解、增强互信,有利于完善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 二、观点聚焦 (一)世界银行:全球数字化转型不断加速 近日,世界银行集团发布的《2023年数字化进展与趋势报告》显示,全球数字化转型不断加速,2018年至2022年全球新增互联网用户15亿,中等收入国家的用户增长尤为明显。报告认为,数字化在沟通交流、信息获取、商业活动及与环境互动等多个方面对全球产生深远影响,为构建一个更加包容、有韧性和可持续的世界奠定了基础。 报告全面分析了全球数字技术的生产和使用情况,涉及数字就业、数字服务出口、应用开发以及互联网使用、可负担性和质量等方面。数据显示,2000年到2022年,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的增长速度几乎是全球经济增速的2倍。同期,数字服务业的就业年增长率为7%,是总就业增长率的6倍。 数字行业不仅自身贡献增长和吸纳就业,还对各个领域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溢出效应。报告显示,随着互联网普及,个人获得就业的机会最高可增加13.2%,企业总就业人数有望增长22%,而企业出口量几乎能翻4倍。在非洲,3G网络的快速覆盖与塞内加尔、尼日利亚等国的极端贫困率降低直接相关。此外,到2050年,数字技术预计将在能源、材料生产和交通运输等3个碳排放最高的领域实现20%的减排效果。 报告指出,虽然数字化应用正在加速,但全球数字鸿沟也在扩大。在一些中低收入国家,网速、数据流量、数字应用方面的差距阻碍了部分个人和企业获得数字收益。高收入国家的人均移动宽带流量是低收入国家的20多倍,固定宽带流量是低收入国家的1700多倍。2023年,高收入国家的固定和移动宽带速度中位数是低收入国家的5到10倍。在低收入国家,2022年固定宽带价格中位数占当地用户平均月收入的1/3。 (人民日报) (二)宣昌能:引导金融机构科学评估风险 抑制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 3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在会上表示,从量的角度来说,要保持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这里暗含了通过货币政策调节价格水平的考虑,货币政策的年度目标已经将维护价格稳定、推动价格温和回升考虑在内。今年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如果社会融资规模和M2增速不低于8%,就已经考虑3%的价格水平预期目标。 从价的角度来说,通过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引导银行下调存款利率,促进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继续下行,这些都有利于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有利于维护价格稳定,推动价格温和回升。 宣昌能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引导金融机构科学评估风险,抑制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满足合理消费融资需求,通过优化信贷结构,改进金融服务质效。同时,加强政策协调,支持增加居民收入、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深入实施消费驱动战略,着力扩大内需,推动供需匹配,促进经济良性循环。这些都对价格水平的温和回升有重要的支持作用。 (中国网)
全 文ALL

金融风险周报 2024年第12期

2024年03月25日

一、恒大地产涉嫌欺诈发债208亿 近日,恒大地产涉嫌债券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案已由证监会调查完毕。经查明,恒大地产在5期、共208亿元债券发行文件中,分别引用了存在虚假记载的2019年、2020年年报相关数据,涉嫌欺诈发行。恒大地产5期债券的发行,中信建投为其中4期的唯一主承销商;中诚信国际作为受托资信评级机构,对5期债券及发行主体都给出了最高的AAA评级;普华永道则对恒大地产2019、2020年年报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发行人律师为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专业人士认为,尽管目前尚未看到证监会对相关中介责任追究的消息,但并不意味着这些机构不需要承担责任。针对中信建投等中介机构在恒大地产欺诈发行案中的责任问题,多名律师和财会审计专家表示,鉴于该案所涉财务造假金额巨大,证监会应对中介机构进行调查,若中介机构存在未能“勤勉尽责”情形,可能要被证监会处罚并承担连带民事赔偿责任。(央广网) 二、金融监管总局发布 七类情形将被认定为“重大风险” 3月18日,金融监管总局发布了《人身保险公司监管评级办法》(下称《办法》)。《办法》明确,监管评估将分为评价单一维度风险水平、评定综合风险水平等级、特殊情形调整评级三个步骤。其中,综合风险水平等级的评定采用权重法,总分值为100分。具体来看,公司治理、业务经营、资金运用、资产负债管理、偿付能力管理、其他方面六大维度的权重分别为:22%、14%、22%、14%、14%、14%。根据《办法》,综合风险等级划分为1—5级,数值越大风险越高,处于重组、被接管等状态的公司直接列为S级。同时,《办法》还设置“履行环境社会治理(ESG)责任情况”作为特别加分项,对开展绿色保险、普惠保险较多的人身保险公司,给予适当加分。金融监管总局有关司局负责人表示,此次《办法》的出台和实施,将有利于落实“高风险高强度监管”的监管导向,合理配置机构监管资源,真正落实分类监管要求,引导人身保险公司形成差异化发展的竞争格局。(证券时报) 三、需关注区域信用资质分化及尾部风险继续暴露的可能 据中诚信国际报告,近期多省财政厅厅长发文总结当地2023年财政运行情况,并披露了地方债务化解的进展。具体来看,各地化债手段包括债务置换、设立应急周转基金、加大资金统筹、推动平台转型升级等。伴随各地“1+N”化债方案落地实施,部分省份债务化解工作取得明显进展。河南提出累计争取22个县市入选财政部隐性债务风险化解试点,连续5年完成隐性债务化解计划,风险总体可控,同时全省融资平台数量有序压减;内蒙古表示全面清理偿还政府拖欠企业账款,实现无分歧账款清零,存量隐性债务规模大幅下降,高风险地区数量持续减少,地方债务风险逐步缓释,截至2023年底,11个地区实现隐性债务清零,一批地区风险降级。当前宏观经济修复仍面临一定压力,地方财政及城投基本面实际改善情况仍待观察,仍需关注区域信用资质分化及尾部风险继续暴露的可能,此外,需把握好地方债务化解与稳定增长的平衡,推动地方债务问题在中长期发展中解决。(大河财立方) 四、基金机构提示债市短期波动风险 2024年以来,债券市场走势一直稳中有升。记者注意到,2月27日当天,全市场6000余只债基中,约3500只复权单位净值创下自成立以来的新高。截至3月15日,当周全市场6000余只债基中,收益率为正的不到1000只。具体来看,仅仅一周的时间,有超过2000只债基的跌幅超过0.1%,200余只债基跌幅超过0.3%,甚至有纯债型产品的单周跌幅超过1%。业内人士分析称,排除部分债基权益仓位偏高、持股集中度偏高等因素外,债券收益率上行,尤其是长端利率债调整是导致债基净值回调的重要因素之一。3月份,多个期限国债收益率波动明显,在大幅走低后又迎来回升。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例,数据显示,其收益率自今年年初以来一路下跌,在3月6日跌破2.3%大关。但此后,10年期国债收益率便开始逐步抬升,3月13日,10年期国债收益率回升至2.34%,但随后又开始逐步回落。(中国证券报) 五、全球最大数据中心运营商遭狙击 做空机构称AI将放大其缺电风险 美国做空机构兴登堡研究将矛头对准了全球最大的数据中心运营商Equinix,称其涉及重大会计操纵,兜售虚假的人工智能愿景,让内部人士套现数亿美元。当地时间周三(3月20日),兴登堡在官网公布了对Equinix的调查报告,调查过程包括审查Equinix的财务和诉讼记录,采访了37名Equinix的前员工、以及行业专家和竞争对手,发现Equinix操纵了与AFFO(调整后经营基金)有关的会计处理。兴登堡发现,作为REIT,Equinix的一项关键盈利指标AFFO较同行溢价约86%。在经过多渠道调查之后,兴登堡估计2023年这一指标被高估了至少22%。这份做空报告还提到,前员工透露,这种会计操纵行为是高层管理人员指使的。上周,Equinix的首席执行官Charles Meyers和执行主席Peter Van Camp分别辞去了职务,过渡到了较小的岗位。兴登堡称,他们“将接力棒(以及潜在的爆雷)交给新任CEO,自己则悄悄退到幕后。”综合诸多因素,兴登堡研究“相信Equinix的巨大估值溢价、宣称的市场领导地位,以及增长前景将很快逆转”,并披露了做空Equinix股票的决定。截至发稿,Equinix盘中跌逾4%,盘前跌幅一度超过11%。(财联社)
全 文ALL

【NIFD季报】中央政府发力,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可期——2023年度地方区域财政

2024年03月19日 殷剑峰

2023年全国财政收支持续紧缩,收入增长动力不足,财政支出持续提升,同时政府性基金收支增速持续负增长,土地财政难以为继。财政压力主要集中在地方政府,地方财政收支逆差进一步扩张,土地财政也难以支撑地方政府建设投资需求。同时地方债务风险提升,地方债上半年重在“稳经济”、下半年重在“防风险”,地方政府再融资债券规模创新高,城投平台进入全面管理,城投债融资规模创历史新低。 2023年财政的主要特征为中央发力以缓解地方财政压力。中央政府一般公共财政支出大幅提速,同时加大了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2023年安排转移支付10.56万亿元,首次突破10万亿元。全年中央政府加杠杆,一方面,中央发行1万亿元特别国债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后续特别国债发行或将成为常态,另一方面,央行配合准财政工具助力地方政府化债。 当前地方债务风险不断抬升,多地财政已经处于严重紧平衡状态,严重影响地方政府的基建投资和基本发展,因此,推动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正逢其时,主要目的是拓宽政府财源,提升地方政府的投资积极性和投资效率,进而提升经济发展动能,保障财政长期可持续发展。第一,要转变政府职能。将政府职能由“全能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建立新型的政府和市场关系:配合市场化改革精简政府行政;进一步明确政府与市场的投资界限,逐步分类别、分行业建立政府投资项目清单、目录;深化改革提升政府经济治理能力,推动地方政府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便利化政务服务水平,提高基层政府的服务能力。第二,进一步理清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关系。优化中央和地方的政府支出责任划分比例,适当扩大中央政府事权,持续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推进转移支付体系改革。第三,推进地方税收体系改革,培育地方政府财源。地方主体税种占比较低,难以支撑基本公共支出,健全地方税体系可以适当调整现有共享税比例。同时,适当扩大现有地方税种的征税范围,探索新税种的征收可能性来补充地方财力,完善地方税种体系建设。 ...... 本报告全部内容详见附件。
全 文ALL

每周监管资讯 2024年第10期

2024年03月18日

一、监管动态 (一)中国人民银行召开柜台债券业务座谈会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召开柜台债券业务座谈会,研究部署落实相关工作。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陆磊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柜台债券业务作为中国债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提升直接融资比重,优化金融体系结构,推动多层次债券市场建设。柜台债券业务发展空间大,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作,希望各家机构密切配合,完善柜台债券业务规则,做好柜台债券交易、托管、结算、做市等系统建设和内部协同,加快形成市场效应。柜台债券业务开办机构要切实防范风险,做好内控管理和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为个人、企业和中小金融机构提供与其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投资交易券种和交易方式,促进柜台债券业务平稳健康发展。 (人民银行) 点评 人民银行召开柜台债券业务座谈会对于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有关精神,促进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拓展居民财产性收入渠道具有积极意义。 (二)证监会:全力维护市场平稳运行 近日,中国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吴清主持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会议强调,全力维护市场平稳运行。会议强调,证监会系统要把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同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决策部署贯通起来,牢牢把握防风险强监管促高质量发展的主线,统筹推进今年各项工作。具体包括: 要把防风险作为首要任务,突出稳字当头,强化底线思维、极限思维,综合施策,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全力维护市场平稳运行。持续抓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妥处存量、严防增量。要依法从严监管市场,抓紧谋划严把IPO(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入口关、加强上市公司和证券基金期货机构监管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健全监管执法制度机制,强化监管问责,坚决打击财务造假、欺诈发行、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要坚持通过深化改革强本强基,尊重规律、尊重规则,更好发挥资本市场功能,有力服务经济回升向好和高质量发展。要依纪从严管理队伍,坚持刀刃向内、自我革命,强化主体责任落实,驰而不息纵深推进证监会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全力打造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监管铁军。 (证监会) 点评 证监会召开会议,就维护市场平稳运行作出明确部署,充分体现了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对于经济社会大局稳定的重大意义。在当前市场形势下,本次会议将增强市场信心。 (三)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抓紧牵头建立监管责任归属认领和兜底监管机制 3月13日下午,金融监管总局党委召开扩大会议。会议指出,要坚决做到监管“长牙带刺”、有棱有角。着力加强金融监管法治建设,加快弥补短板弱项,严肃查处“关键事”“关键人”“关键行为”,真正把板子打准、打痛。健全风险防控机制,做到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抓紧牵头建立监管责任归属认领和兜底监管机制,推动落实“管合法更要管非法”“管行业必须管风险”要求,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进一步强化央地协同,真正做到同责共担、同题共答、同向发力。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 点评 在金融监管上,过去以机构监管为主的金融监管体系容易导致在金融业务交叉环节出现监管空白。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牵头建立监管责任归属认领和兜底监管机制对于建立健全长效金融监管机制具有突出重要意义。 二、观点聚焦 (一)周诚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周诚君日前表示,发展养老金融本身,首先是一个精算问题,其次是一个制度设计问题,最后才是金融问题。金融的本质是动员储蓄并将之转化为投资,解决好其中的流动性转换、期限转换和信用转换。金融不能创造无源之水,其发挥作用的前提是有一个解决好老龄化问题和养老保障的整体资金需求规模估算及其演变路径预测,这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整体养老金精算。如果精算问题不解决,就无法进行长周期和跨周期的考虑,既解决不好资金需求的来源问题,也解决不了管理投资问题。 (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 (二)陈道富:金融的人民性和金融的中国特色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陈道富近日指出,金融发展以人民为中心,就是在中国土地上构建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化金融体系。这个金融体系一定是能以市场方式实现国家战略的,是更加开放、有效、有良好治理和监管的安全稳健的金融体系。这套金融体系一定是人民服务人民的过程,在平衡不同人民群体利益冲突下推动人民整体福祉提高,更合理分配和良性循环中,通过人民努力奋斗构筑出来的。 (长安街读书会)
全 文ALL

金融风险周报 2024年第11期

2024年03月18日

一、有力有序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3月13日下午,金融监管总局党委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举措。会议要求,要有力有序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全力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有计划、分步骤开展工作,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加快推进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落地见效,提高项目“白名单”对接效率,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大力支持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促进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配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指导银行保险机构按照市场化方式开展债务重组、置换。(证券时报) 二、注意高热度跨境ETF风险 近期,景顺长城基金发布公告称,旗下景顺长城纳斯达克科技市值加权ETF(QDII)的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明显高于基金份额参考净值,出现较大幅度溢价。特此提示投资者关注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溢价风险。这已经是该基金自2月以来第18次发布溢价风险提示公告。2024年3月14日开市起至当日10时30分,该基金再度停牌。这已是3月以来,该基金的第9次停牌。同样被基金公司频繁提示溢价风险的ETF还有很多。截至3月13日,华夏野村日经225ETF(QDII)的场内溢价接近8%;工银瑞信大和日经225ETF(QDII)的场内溢价接近6%。3月以来,这两只基金的溢价风险提示公告数量分别达到10次、5次。这些高溢价ETF都有一个相似的特征,都属于跨境ETF。跨境ETF之所以容易出现高溢价,且短期难以消除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场内外供需不平衡。业内人士认为,这是由QDII基金的特性决定的。QDII额度的不足,导致了这类基金场外申购上限较低,因此场内的高溢价就难以通过场内外套利机制得到快速消除。(上海证券报) 三、MLF降息预期落空 债市调整风险可控 3月15日,央行开展130亿元7天期逆回购和3870亿元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鉴于当日有100亿元7天期逆回购和4810亿元MLF到期,当日央行实现净回笼910亿元。1年期MLF中标利率为2.5%,保持不变,此前债市的降息预期落空。对于没有调降MLF利率,业内人士分析指出,2月全面降准落地,5年期以上LPR报价已大幅下调,其对信贷投放及房地产行业的支持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开年货币政策在稳增长、稳楼市方向全面发力,当前正处于政策效果观察期。当日,10年国债收益率开盘一度跳升,随后震荡回落。至收盘国债期货全线上涨,30年期主力合约涨0.37%,10年期主力合约涨0.14%,5年期主力合约涨0.07%,2年期主力合约涨0.03%。中证转债收盘上涨0.33%。有分析观点认为,当前,10年期国债收益率-MLF利率的值虽然下行空间有限,但债市调整风险可控,10年期国债收益率或持续低于MLF利率运行;未来MLF还有下调可能,10Y国债区间也将相应下移。(新华财经) 四、内地居民赴港投保 相关风险值得关注 近日香港保险业2023年度数据出炉,内地访客新造业务保费590亿港元,占香港保险业个人业务总额32.6%。香港通关之后,经历了二季度内地访客赴港投保的集中爆发,到三季度、四季度持续回落,赴港购险是否“划算”一直受到投资者热议。据香港保监局公布数据显示,终身寿险、危疾及医疗保险是内地访客投保的主要险种,其中终身寿险和危疾险占保单份额的55%和34%。中信建投研报指出,从收益率来看,香港地区分红储蓄险产品的中长期预期收益率可达年化6%左右水平。相对分红储蓄险的受欢迎程度来说,香港重疾险在内地保险业存在一定的“争议”。“香港的重疾险大部分是终身型的,带有分红性质,保额有一定的增长优势。”业内人士表示,内地重疾险可选终身或者定期,选择更多一些。同时还要考虑跨境理赔、汇兑等风险。(广州日报) 五、散户爆亏66亿 韩国多家券商、银行被罚 当地时间3月11日,韩国金融市场监管机构宣布,经调查发现,多家券商、银行向韩国散户投资者不当销售金融衍生品,导致投资者损失巨大。截至2023年12月,该金融衍生品的未偿余额达18.8万亿韩元,今年前2个月损失金额约1.2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66亿元)。韩国金融监督院(FSS)表示,将依法惩罚投资产品销售中的不当行为,包括但不限于制裁、罚款。这份调查结果公布后,韩国券商股遭遇大幅下跌,截至当地时间3月11日收盘,韩国投资证券公司母公司韩国投资控股公司大跌5.7%,NH投资证券公司下跌2.3%,Mirae Asset Securities下跌4.5%。韩国分析人士警告称,FSS的赔偿准则比预期更强。根据准则,券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必须向散户投资者赔偿至少30%的损失。如果赔偿金额超过1万亿韩元,部分银行股股价或将出现短期剧烈波动。(券商中国)
全 文ALL

【NIFD季报】日韩马新四国养老基金资产配置与投资运营情况研究—2023年度机构投资者的资产管理

2024年03月15日 杜邢晔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养老产业发展,已上升成为国家战略。养老金融作为养老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养老生活质量的财务保障。境外国家与地区的养老金投资开启时间相对较早,积累了较多经验,形成了相对成熟完善的资产配置模式,对于我国较大规模的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的长期投资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在亚洲国家与地区中,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四个国家的国民养老金规模体量较大,已成为各国养老金融的重要支柱。因此,本文着重梳理了日本政府养老投资基金、韩国国民年金公团、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和马来西亚雇员公积金四家机构的资产配置与投资组合情况,亦从时间序列上观察机构资产配置变化所带来的投资收益变化。 自2000年以来,四家机构的资产组合都经历过调整与优化,主要的特征有:在股债资产间增加了股票类资产的配置比例,提高了风险容忍度,旨在充分利用自身长期投资的久期禀赋,获取更高的预期收益;在本国与境外区域间增加了境外资产的配置比例,旨在通过资本收入的形式分享全球其它地区经济增长红利,对冲本国劳动收入占比下滑风险;在传统与另类资产间,增加了另类资产的配置比例,旨在获取传统公开市场无法获得的收益来源,并一定程度帮助降低组合波动。这些调整从事后视角来看,均起到了预期的效果,提升了养老金组合的收益获取能力与韧性,夯实了各国的养老金储备。 ...... 本报告全部内容详见附件。
全 文ALL

【NIFD季报】结构修复、经济韧性与政策支持——2023年度国内宏观经济

2024年03月13日 张平

2023年,中国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经济总体回升向好,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上年增长5.2%,季度经济增长的波动性较前三年明显减小。从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来看,最终消费实现了较快增长,叠加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下降,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升;房地产投资下降幅度较大,制造业投资具有一定韧性,与基建投资共同托举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由正转负,但随着上年基数下降,8月份以来外贸进出口同比降幅收窄。 2024年,全球通胀预计将仍趋于下行,经济增速也将较2023年有所放缓。部分发达国家表现出来的经济韧性,在2024年可能减弱,失业率上升和经济增速放缓幅度可能超预期,我国货物贸易出口可能仍将受到影响。在通胀较快下降、经济增速面临一定压力的情况下,2024年部分发达经济体降息幅度可能超现有预期。这对国际资本流动、人民币汇率以及我国货币政策调整空间均会产生一定影响。 2024年,我国一些行业仍存在较大修复空间,居民收入增长稳定性进一步加强有利于最终消费率提升和内生动力增强,同时我国财政和货币政策空间充足;但也应认识到经济发展也存在一些需要克服的困难和挑战。综合来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不会改变,对此应充满信心。预计2024年中国GDP增速可能在5%左右,第一、二、三、四季度的GDP同比增速可能约为4.6%、5.2%、5.0%、5.2%,GDP季度增长的稳定性进一步增强,这有利于降低居民收入增长的波动性。物价走势方面,预计2024年CPI同比将呈现年初较低、年中回升的态势,全年可能与上年基本持平;PPI同比跌幅则有望较上年收窄。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从目前形势看,全球经济仍在疫后修复期,世纪疫情冲击所形成的涟漪正在逐步减弱,但影响还在。全球居民消费结构向疫情前趋势回归的进程尚未结束,这一方面会带来经济回升的动力,另一方面也会造成一些行业下行的压力;同时,由于疫情防控政策调整时间上的差异,大国之间的经济周期不同步仍相当明显。在此背景下,应高度重视扩大内需以有效对冲外需增长乏力的影响。 ...... 本报告全部内容详见附件。
全 文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