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首页 Index > 研究 Research

每周监管资讯 2024年第35期​

2024年09月09日

一、监管动态 (一)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指引》(2024年版) 2022年,国家外汇管理局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服务小组编发《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立足于企业汇率风险管理实践,介绍汇率风险中性理念、企业汇率风险管理制度、外汇衍生产品工具、套期保值会计等内容。《指引》发布后,得到广大金融机构和企业的欢迎和好评,同时也有不少企业希望进一步细化规范开展汇率风险管理的操作要点。 为帮助企业更好认识、管理汇率风险,近期,国家外汇局在《指引》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涉外主体的实际需要,组织编发了《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指引》(2024年版)(以下简称《2024年版指引》)。主要新增三方面内容:一是企业实践章节,提炼了全场景分析、专业化管理、数字化方案等汇率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二是企业案例章节,分行业和业务特点精选16个代表性案例分享。三是企业外汇套期会计专题,介绍套期保值会计准则要求、使用条件、核算原则等内容。 (国家外汇管理局官网) 点评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日益市场化,人民币汇率有升有贬、双向波动,弹性不断增强,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了基本稳定。《2024年版指引》的出台,有利于企业建立适合自身实际的汇率风险管理制度,将外汇风险敞口控制在相对合理的范围,避免汇率波动对企业正常经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二)防范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部际联席会议召开第一次全体(扩大)会议 防范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部际联席会议第一次全体(扩大)会议9月3日在京召开。 会议指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防非打非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但当前非法金融活动形势依然严峻,必须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刻领会防非打非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会议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新格局。充分发挥联席会议协调督导作用,增强工作的系统性、协同性。坚持“管合法更要管非法”,认真落实金融监管全覆盖要求。坚持“管行业必须管风险”,着力强化行业主管部门职能优势。切实加强地方党委政府的组织领导,抓紧完善省、市、县三级防非打非工作机制,统筹做好辖区内防非打非各项工作。 各地区、各部门要坚持齐抓共管,强化央地协同,共同筑牢防非打非铜墙铁壁,有效保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保障经济金融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 点评 会议要求,要综合施策、标本兼治,全面推进防非打非工作全链条治理。要前移风险防范关口,严把市场准入,及时阻断非法金融活动传播路径,加强宣传教育。要全面加强风险监测,建立健全监测预警体系,协同开展预警研判,强化金融机构前哨作用。要保持高压严打态势,及时开展认定处置,强化重点案件攻坚,深入推进打击非法集资专项行动。 (三)三部门联合启动2024年“金融教育宣传月”活动 9月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开展“金融教育宣传月”活动。 本次活动以“金融为民谱新篇 守护权益防风险”为主题,以教育活动为切入点、以金融为民为出发点,汇聚金融全行业力量,广泛普及金融知识,完善金融惠民利民举措,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推动金融行业更好服务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金融教育宣传月”期间,同步开展“担当新使命 消保县域行”专项活动,结合地域特色、资源优势、基层群众需求,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开展教育宣传,擦亮金融为民底色,推动金融知识直达基层群众。 会议指出,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一年来,在中央编办、中央金融办的指导下,各金融管理部门深化改革、密切合作,金融消保新格局加快构建,金融为民理念日益深化,有力查处一批侵害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权益的典型案件,及时推出一批“为民办实事”的政策举措,人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得到提升。 会议强调,各金融管理部门将与各地各有关部门一道,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联合开展“金融教育宣传月”活动为契机,以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涵养行业生态,将金融宣教与基层治理紧密结合、将保护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合法权益同防风险、强监管、促发展紧密结合,完善相关制度体系,健全跨部门协作机制,增强工作合力,用心用力用情助力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作出金融贡献。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 点评 会议表示,金融来之于民,服务于民。深入开展金融教育有利于人民群众“学金融、懂金融、信金融、用金融”,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风险意识和风险认知能力,有利于增进社会各方对金融的客观认识,敦促金融机构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共同创造良好和谐的社会氛围。 二、观点聚焦 (一)陆磊:继续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 9月5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陆磊在谈及下一步货币政策取向时表示,人民银行将继续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加快落实好已出台的政策举措,更加有力支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陆磊具体从总量、利率和结构三个层面加以展开:总量方面,将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银行增强贷款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保持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的预期目标相匹配;在利率上,发挥好近期政策利率和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行的带动作用,以此推动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降;在结构上,加大已有工具的实施力度,推动新设立工具落地生效,主要是推动资金使用效率,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 (财联社) (二)世界银行副行长:各国应避免陷入加码贸易限制的恶性循环 9月5日,世界银行运营常务副行长安娜·比耶德在第六届外滩金融峰会上表示,全球经济似乎已经临近“软着陆”,但仍面临错综复杂的经济与地缘政治因素所构成的巨大压力。 安娜·比耶德指出,全球经济增速持续低于疫情前十年3.1%的均值,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前景格外堪忧,到2030年,其潜在增速有可能降至4%,较上一个十年的平均水平低了整整一个百分点。东亚和太平洋地区长期以来一直是经济活力的灯塔,但在这样的趋势下也无法独善其身,增速也仍低于疫情前水平。 安娜·比耶德指出,随着更多国家迈过高收入经济体门槛,服务业驱动经济发展的角色日益凸显。过去三十年来,许多发展中经济体的服务业增速都快于制造业。到2019年,服务业已占发展中国家GDP的55%,吸纳了近一半的劳动力;在发达经济体中,服务业占经济增长的比重平均高达约3/4。在包括主要东亚经济体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受数字化趋势的提振,服务业对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已经超过制造业。 安娜·比耶德建议,各国应避免陷入加码贸易限制的恶性循环,而是要尽可能推动进一步融合,这在当前环境下并非易事。但务实地看,各国可基于现有的双边和区域贸易协定框架,减少非关税壁垒,开放服务贸易,并推进数字贸易、标准统一、能源贸易、互联互通等关键议程。 (第一财经)
全 文ALL

金融风险周报 2024年第36期

2024年09月09日

一、互联网平台涉水金融信贷业务 暗藏风险不容忽视 近期,流量较大的互联网平台涉水金融尤其是信贷业务进一步扩面。对于互联网平台来说,可以利用金融营销来实现流量变现、增加收入,还可获得更高的用户留存;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可以借助平台流量来获取客户,弥补自身流量和获客渠道的不足。不过,在此现象背后,也有一些风险不容忽视。“明明一些客户是多头借贷,无力正常偿还负债了,还给这样的客户借新还旧。”业内人士透露,多头借贷和共债现象增加,给放款机构的资产质量带来了一定风险。“对于金融机构来说,风险点首先就是互联网平台合规性的问题。前端获客来源于平台,触达客户也是通过平台。如果说平台合规性有问题,大概率后面客诉等会比较多些,会有声誉风险。”业内人士表示。专家表示,金融机构与互联网平台合作,涉及到客群、场景、资金以及风险等各环节之间的隔离,需要更加注重穿透与持续性监管,与第三方互联网平台规范开展贷款网络营销活动时,应落实客户适当性管理的相关要求。(中国证券报) 二、购房者提前还款有所增多 专家提示切勿盲目跟风 记者近期从北京地区多家银行了解到,当前提前还房贷的客户有所增多。有不少购房者表示,由于自己存量房贷利率过高且理财不赚钱,因此最终选择了用闲置资金提前还房贷。据业内人士测算,当前存量房贷利率约为4.1%,但是有一线城市最近新发放的房贷利率不到3%。如此大的利差也会引发房贷人的抱怨。“利差是闲置资金的投资回报率和存量房贷之间的利差,手头有闲置资金的房贷客户,苦于没有较好的投资方向,退而选择归还房贷。”业内专家指出,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可以一定程度上抑制客户的还贷冲动,减少提前还贷现象。业内人士表示,判断是否需要提前还房贷,最直接的方式是看投资收益是否可以覆盖贷款利息。此外,有银行人士提示,提前还房贷还需要防范“以贷还贷”问题。通过中介借款以置换房贷,或者违规挪用“经营贷”、“消费贷”等资金置换房贷,容易导致个人债务和财务负担压力大幅上升,个人信息泄露,也容易因违规操作而影响征信。(新京报) 三、阳光城到期美元票据尚未偿还所有本息 9月3日,阳光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根据票据条款,SUNSHI 7.875 09/04/24的所有未偿还本金金额及其应计利息于2024年9月3日到期应付。发行人尚未支付票据的剩余未偿还本金金额及其相关应计利息。由于票据于2024年9月3日到期,票据已从证券交易所摘牌。8月29日,阳光城发布业绩报告,数据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7.85亿,同比下降7.52%,净亏损28.14亿,亏损同比扩大51.61%,基本每股收益为-0.68元。据04月29日披露,阳光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2022年、2021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80.69亿元、-125.53亿元、-69.52亿元,最近3年平均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负。2024年08月29日披露,阳光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半年报资产负债率为99.51%,较上年同期上升5.95%,速动比率为0.27,较上年同期下降5.93%,总资产报酬率为-0.24%,较上年同期下降4844.00%,EBITDA全部债务比为-0.01,较上年同期下降564.29%。截止最新,阳光城债券存量规模44.72亿元,债券9只。存续中资美元债券共9只,存续余额 22.441亿美元,已全部违约。(财联社) 四、AI龙头股价闪崩 公司发布严正声明 9月5日午后,寒武纪-U大跳水,盘中一度跌超14%,市值蒸发134.59亿元,最新市值为863.72亿元。盘后,公司发布声明称,在某券商策略会上,有人以“寒武纪专家”名义与机构投资者就公司及行业情况进行交流,相关虚假信息随后被广泛传播并已造成严重负面影响。经查,该“专家”系假冒寒武纪相关人士参与交流,动机不明,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同时,在此之前,寒武纪也注意到,市场上有多名以“寒武纪专家”自称的人员频繁参与机构访谈、交流,并大量传播涉及公司的不实信息、虚假信息。今年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476.53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3.42%,净利润亏损5.3亿元,较上年同期亏损有所收窄。对于经营业绩表现,公司表示,受“实体清单”等供应链不利因素影响。截至今年上半年,公司累计亏损47.51亿元。(数据宝) 五、新西兰经济仍面临衰退风险 地方议会债务水平引发信用评级担忧 标准普尔全球评级周三表示,新西兰一些地方议会的债务水平在全球同行中名列前茅,信用评级下调可能是不可避免的。标准普尔全球评级主管马丁·富指出,“新西兰大部分地方政府部门的评级展望都为负面,这意味着降级的可能性很大。”新西兰许多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维护和升级方面落后,特别是在淡水和废水系统的更新上。由于管道故障频发,这些地方议会正面临着巨额支出的压力。尽管地方政府已通过削减成本并将土地税提高了两位数,但债务水平的飙升速度仍然超过了收入的增长。目前,新西兰大部分地方议会的评级为AA,但自今年6月以来,标准普尔已将四个地方议会的评级下调至AA-,原因是支出与收入之间存在显著差距。IMF警告称,新西兰经济可能会继续面临衰退风险,并建议政府和央行准备采取进一步的政策措施。政府的经济计划专注于基础设施建设、技能培养、提高生产力、区域经济发展及中小型企业扶持,旨在快速重启经济并创造就业机会。(新华财经)
全 文ALL

每周监管资讯 2024年第34期

2024年09月04日

一、监管动态 (一)人民银行:继续坚持支持性货币政策立场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潘功胜主持召开两会代表委员、专家学者及金融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分析研究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听取相关意见建议。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宏观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强,一系列扩内需、稳预期、防风险的政策举措相继出台,经济运行延续回升向好态势,我国经济基本面是稳健的。与会代表还就如何提振有效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稳预期强信心、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保持金融机构健康性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中国人民银行) 点评 人民银行继续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加强逆周期调节,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二)证监会:依法依规稳慎做好行政执法当事人承诺工作 中国证监会30日表示,将依法依规稳慎做好行政执法当事人承诺工作,更加有效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 作为2019年证券法修订后首例适用行政执法当事人承诺制度的案件,紫晶存储案备受关注。当天证监会披露了紫晶存储案的最新情况。2023年12月29日,中国证监会与广东紫晶信息存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欺诈发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中涉嫌未勤勉尽责的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致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广东恒益律师事务所等4家中介机构签署了承诺认可协议。根据协议,上述4家中介机构共计交纳约12.75亿元(人民币,下同)承诺金,除了前期先行赔付投资者的约10.86亿元,还需向承诺金管理机构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投保基金公司)交纳约1.89亿元承诺金,其中包括尚未支付的约1179万元投资者损失款,并按照要求进行自查整改,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提交书面整改报告。 截至目前,4家中介机构已向投保基金公司交齐承诺金,并进行了自查整改,中国证监会进行了现场核查验收。鉴于4家中介机构已经履行承诺认可协议,根据相关规定,中国证监会于2024年8月30日依法终止对4家中介机构上述事项的调查。 (证监会) 点评 证监会将持续加大对资本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强化中介机构把关责任,践行金融为民理念,依法依规稳慎做好行政执法当事人承诺工作,更加有效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三)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小额贷款公司应当与借款人明确约定贷款用途 8月23日,为规范小额贷款公司行为,加强监督管理,促进小额贷款公司稳健经营、健康发展,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研究制定了《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 在贷款用途方面,《征求意见稿》提出,小额贷款公司应当与借款人明确约定贷款用途,并且按照合同约定监控贷款用途。贷款用途应当符合法律法规、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且不得用于以下用途:股票、债券、期货、金融衍生品和资产管理产品等金融投资,股本权益性投资,偿还贷款或偿还其他融资,法律、行政法规、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禁止的其他用途。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点评 小额贷款公司应当落实消费者权益保护主体责任,建立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体制机制,将消费者权益保护要求贯彻到业务流程各环节。 二、观点聚焦 (一)王江: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中央金融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金融工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王江在8月28日的《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文章指出,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进一步完善发行上市制度,强化发行上市全链条责任。严格上市公司持续监管,全面完善减持规则体系。 (人民日报) (二)黄国平:壮大耐心资本 发展新质生产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黄国平近日撰文指出,2024年4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壮大耐心资本。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鼓励和规范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发展耐心资本。在当前我国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客观认识耐心资本的科学内涵,明晰耐心资本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机制,进而探索壮大耐心资本的具体措施恰逢其时。 (中国社会科学报)
全 文ALL

金融风险周报 2024年第35期

2024年09月04日

一、强化行业监管 年内信托公司罚单总额超2600万元 据统计,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已向11家信托公司开出罚单,信托公司年内被罚总金额累计已超2600万元。在业内人士看来,部分信托公司在风险管理和合规性方面存在不足,当前严监管态势可以有效遏制违规行为,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今年以来,监管机构对信托公司的监管力度持续加大。6月14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湖北监管局针对国通信托连续发布了多张罚单,并开出了本年度迄今为止金额最大的一笔罚单。“近年来,监管机构对信托公司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处罚措施也更加具有明确性。”据信托行业人士透露,监管部门不仅对信托公司本身进行了处罚,还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追责,这种做法提高了违规行为的成本,保证了监管处罚的有效性。上述业内人士进一步表示,通过近期的罚单内容可以看出,信托公司在投后的管理、贷后的监控以及风险信息披露等关键领域存在不足。这些不足暴露了信托公司在风险控制和合规性方面的漏洞。(上海证券报) 二、A股银行板块为何“急刹车”? 8月29日,A股银行板块在连续大涨后突然“急刹车”,此前积累较多涨幅并屡创历史新高的国有大行股跌幅居前。聚焦低波动、高股息的红利投资策略资金,是否发生了风格切换,引发市场热议。细究此轮行情银行股背后的买方,不难发现保险资金、宽基指数ETF基金等低风险偏好资金的身影。看中银行股高性价比的资金,并不只有险资。银行股此前的大涨,更多源于各路资金的同频共振。在此过程中,原本瞄准高股息的一些机构也获得了预期的投资收益。当然,市场永远不会一边倒,高涨之后难免出现分歧,此时有的机构出于自身资金配置策略,希望尽快兑现在手的涨幅。近日,个别城商行个股就遭遇了险企“清仓式”的减持,给银行板块的行情带来了降温。不过,部分机构的减持,也不一定意味着红利策略行情就此结束。有分析认为,险资减持相关个股的行为,更多可能是为了考虑配置更具投资性价比的资产。(证券时报) 三、广州银行15年IPO长跑突然中止 广州银行从提出上市至今已有15年时间,不料变数陡生。深交所官网信息显示,广州银行上市审核状态更新为中止。就在前几日,广州银行还曾发布招标公告,计划选聘外部审计机构提供IPO审计服务。15年IPO长跑中,广州银行虽然资产总额增加,但净利润连续下滑、不良贷款率高企。广州银行最新的招股说明书显示,2021年至2023年,该行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65.64亿元、171.53亿元和160.03亿元,增长率分别为11.03%、3.56%和-6.71%;净利润分别为41.01亿元、33.39亿元和30.17亿元。该行此前披露,2020年实现净利润44.55亿元。2021年至2023年,净利润“三连降”。同时,2021年末至2023年末,广州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分别为60.84亿元、97.1亿元、95.11亿元,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57%、2.16%、2.05%。据统计,截至2023年末,A股42家上市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平均值为1.17%,较上年末减少0.03个百分点,其中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的不良贷款率平均值分别为1.25%、1.29%、1.15%、1.05%,均较上年有不同程度降低。相比之下,广州银行不良贷款率较高。(中国证券报) 四、小贷行业重磅新规将出炉 跨区展业或迎更严监管 8月23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包括总则、业务经营、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非正常经营小额贷款公司退出、监督管理、附则等七章66条,对小额贷款公司的行业准入、融资方式、信息披露、技术规范、催收方式等开展了系统且全面的梳理,主要涉及小贷机构及网络小贷机构两类市场主体的规范。本次《征求意见稿》对限制小贷公司跨省、跨市展业要求更加严格,由此前的“原则性县域内展业”转变为“不得跨自治区、直辖市展业”。我国助贷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贷款利率过高、过度承担风险、非法引流获客、衍生社会风险等一系列问题。《征求意见稿》十七条中,对合作贷款机构的助贷业务提出了7条要求,包括小贷公司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开展贷款业务,不得将授信审查、风险控制等核心业务外包等。(时代财经) 五、美联储最新发布 事关降息信号 美东时间8月27日,美联储官网公布了最新美联储贴现率会议纪要,其中显示,芝加哥联储、纽约联储的董事会成员在7月便投票赞成下调贴现率25个基点。这份会议纪要提供了对美联储货币政策可能走向的洞察,目前市场预期,美联储肯定会在9月降息,甚至不排除大幅降息50个基点的可能性。美联储在新闻稿中称,虽然12家地区联储中的10家在上个月的投票中希望将贴现率维持在5.5%,但芝加哥联储、纽约联储则建议将贴现率下调至5.25%。上周,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给出了迄今为止最强烈的暗示,即美国央行将在9月降息。他在怀俄明州杰克逊霍尔举行的堪萨斯城联邦储备银行年度经济会议上表示,通胀的上行风险已经减弱,就业的下行风险也在增加。鲍威尔称:“现在是政策调整的时候了。降息的方向是明确的,降息的时机和速度将取决于即将公布的数据、不断变化的前景和风险平衡。”(每日经济新闻)
全 文ALL

每周监管资讯 2024年第33期​

2024年08月27日

一、监管动态 (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就《金融机构合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起草了《金融机构合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办法》共五章六十五条。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总则。明确《办法》的制定依据、适用范围、基本原则、相关定义和监管主体等。二是合规管理职责。分三节分别明确了董事会及高级管理人员的职责,首席合规官及合规官的设置与职责,以及合规管理部门的职责与分工。要求金融机构在总部设置首席合规官,在省级(计划单列市)分支机构或者一级分支机构设置合规官。充分发挥首席合规官、合规官在合规管理体系中上下传导、左右协调、内外沟通的核心功能,统筹推进合规管理工作。强化业务条线的主体责任、合规部门的管理责任和内部审计的监督责任,做到有机统筹、有效衔接。三是合规管理保障。完善首席合规官及合规官、合规管理部门及人员履职的相应保障措施。要求金融机构为合规管理部门配备充足、专业的合规管理人员,通过合规人员的专业性提升合规管理的有效性。明确首席合规官及合规官的参会权、知情权、调查权、询问权、建议权、预警提示权等履职保障。四是监督管理与法律责任。明确相关行政处罚及其他监管措施,对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特别是对董事、高级管理人员、首席合规官及合规官等未能有效实施合规管理的违法违规行为予以严肃追责,加大惩戒力度。五是附则。明确《办法》施行日期及过渡期等事项。 欢迎社会各界提出宝贵意见。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将认真研究各方反馈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办法》并适时发布实施,督促指导金融机构全面提升合规经营能力,确保经营管理和员工履职行为在依法合规轨道上稳步推进。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 点评 合规管理是金融机构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办法》的发布,有利于加快推动金融机构健全完善合规经营体系,夯实金融机构稳健经营基础,让机构更好应对复杂经营环境,有效防范潜在风险,促进金融机构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二)中美金融工作组举行第五次会议 日前,中美金融工作组在上海举行第五次会议。会议由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和美国财政部助理部长奈曼共同主持。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以及美联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等部门参会。 双方就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中美经济金融形势与货币政策、金融稳定与监管、证券与资本市场、跨境支付和数据、国际金融治理、金融科技、可持续金融、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以及其他双方关心的金融政策议题进行了专业、务实、坦诚和建设性的沟通。会议听取了技术专家组的汇报,包括各自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处置机制、金融机构运营韧性、气候风险压力测试以及跨境交付金融服务监管等。双方还举行了中美金融工作组框架下首次金融机构圆桌会,与会中美金融机构聚焦可持续金融,分享了各自的经验与做法,并就潜在的合作机遇交流了看法。 (中国人民银行官网) 点评 中国人民银行与美财政部就在中美金融工作组框架下加强中美金融稳定合作签署了换文,互换了金融稳定联络人名单,旨在出现金融压力事件和金融机构运营风险时,双方金融管理部门能够保持及时、畅通的联络渠道,减少不确定性。这些举措不仅有利于中美两国,也有利于全球经济,是中国主动有为参与国际金融治理、为全球提供金融稳定这一公共品的充分体现。 (三)两部门发布《关于完善市场准入制度的意见》 8月2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市场准入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份《意见》是中央层面首次专门就市场准入制度建设出台政策文件。 《意见》提出,要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科学确定市场准入规则,合理设定市场禁入和许可准入事项,明确市场准入管理措施调整程序,加强内外资准入政策协同联动,有序放宽服务业准入限制,优化新业态新领域市场准入环境,加大放宽市场准入试点力度。 (新华社) 点评 市场准入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之一,是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的关键。《意见》的发布实施,有利于深入破除市场准入壁垒,构建开放透明、规范有序、平等竞争、权责清晰、监管有力的市场准入制度体系,加快形成适应新领域新业态准入发展的新型监管模式。 二、观点聚焦 (一)潘功胜: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潘功胜在“权威访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上表示,目前,我国金融体系总体稳健。中国人民银行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一是在宏观层面把握好经济增长、经济结构调整和金融风险防范之间的动态平衡。二是切实提高金融监管的有效性,加强监管协同,形成监管合力。三是有序化解地方政府债务、房地产、中小银行等重点领域风险。四是筑牢有效防控系统性风险的金融稳定保障体系。推动加快金融稳定相关立法,推进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建设,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人民日报) (二)IMF:预计中国2024年经济增速为5% 近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表示,尽管房地产行业持续调整,但中国经济持续复苏,预计今年经济增速为5%,在2025年为4.5%。 IMF在官网发布的中国2024年第四条款磋商报告中提到,中国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为5.3%,私人部门消费快速反弹,增速达9%,拉动经济增长3.2个百分点。私人部门投资基本持平,制造业投资快速增长抵消了房地产投资下滑的影响。中国通胀下行压力持续,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小幅反弹至正区间。净出口有所回升,重新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因素之一。 IMF认为,中国近年来推动房地产行业去杠杆,引导房企适应逐渐下降的住房市场需求,这些措施对于房地产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十分必要,应当继续实施。 IMF表示,在当前低通胀和负产出缺口持续的情况下,中国央行进一步适度降息将有助于支持私人部门投资和消费复苏。展望未来,预计经济增速将大致符合中国政府2024年的目标,而随着产出缺口缩小以及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的影响减弱,预计通胀将逐渐回升。 (参考消息网)                                        
全 文ALL

金融风险周报 2024年第34期

2024年08月27日

一、一个月内两次发文 金融监管总局剑指互联网保险业务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财险司近日就进一步规范互联网保险业务向行业下发提示函,要求依法合规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严格规范互联网保险营销宣传活动,严厉打击机构和人员无资质“挂靠”行为,坚决杜绝违规销售非保险金融产品行为。这是监管部门一个月内第二次就互联网保险业务规范发文,显示监管部门持续推进互联网保险规范经营的决心。近年来,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发展迅速,经营主体持续增加。为人民群众消费、出行等提供了多样的保障服务,在服务实体经济、服务新市民等社会治理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风险管控不到位、线下服务能力不足、业务经营不合规不审慎、产品销售误导、投诉举报集中等问题。8月9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作为《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配套规范性文件,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保险公司开展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的监管要求。(券商中国) 二、信托监管从严转型持续 风险处置迎重大进展 2023年的信托行业仍处于深度调整和转型期。业务分类新规在当年6月正式实行后,信托公司开始了新的业务转型和探索,而在持续趋严的监管态势下,行业调整压力仍存。2023年对信托行业影响最大的事件莫过于业务分类新规的正式落地。此外,金融监管总局的三定方案中,信托公司的监管部门“信托部”整合调整为“资管机构监管司”,信托公司与其他资产管理机构的监管规则或将逐步对齐,面临更为严格和专业的监管。在风险处置方面,行业的普遍共识是当前存量风险资产已经基本暴露。2023年以来建元信托(原安信信托)、华融信托、四川信托、中融信托等也均迎来多项重要进展。当前风险处置已接近尾声的原安信信托被视作是近年来处置较为稳妥、效果较好的案例之一。华宝证券在研报中将高风险信托机构风险化解可以借鉴的共性思路归纳为两点,其一为信托业保障基金旨在化解和处置信托业风险,而非信托产品损失补偿;其二即地方国资实力是高风险信托机构风险化解的关键。(21世纪经济报道) 三、黄金价格屡创新高 投资黄金仍需谨慎 继8月16日创下2500美元/盎司历史新高后,8月20日,现货黄金再次刷新纪录,价格升至2530美元/盎司。随着金价持续攀升,今年以来,投资者对黄金市场投资信心强烈。世界黄金协会发布的2024年二季度《全球黄金需求趋势报告》显示,二季度,全球黄金需求总量同比增长4%至1258吨,创造了有该项统计以来最强劲的二季度需求。黄金投资热潮涌动,记者发现,多家银行已设立专门的贵金属理财专区,为投资者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在这场黄金投资“盛宴”中,投资者也需保持理性。“虽然挂钩黄金的产品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投资者在选择时仍需谨慎。”分析人士指出,一方面,黄金市场的价格波动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全球经济形势、地缘政治风险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黄金价格的波动加大。另一方面,挂钩黄金的理财产品的收益和风险特征也可能因具体产品设计而有所不同,投资者需要仔细了解产品的投资范围、投资策略、风险收益特征等信息,以便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金融投资报) 四、中化岩土集团上半年亏损2.59亿 债券存量规模17.90亿 8月20日,上市公司中化岩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告,2024年上半年公司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2.59亿元,占上年末净资产的11.51%。根据公司公告,公司亏损主要原因为行业市场竞争加剧导致新签合同减少,营业收入及毛利润下降,同时部分项目回款进度未达预期,信用减值损失增加。公司表示此次亏损不会影响其正常生产经营与偿债能力,并计划通过积极拓展市场、加大催收力度等措施改善状况。目前公司主业盈利能力仍未明显改善,净利润继续亏损。企业预警通数据显示,公司2023年、2022年、2021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7.39亿元、-7.07亿元、-3.15亿元;中诚信国际指出,中化岩土涉诉仲裁金额较大,截至2023年末,公司其他未达到重大的诉讼和仲裁事项金额合计为4.58亿元。截至8月21日,中化岩土目前存续债券共3只,均由兴城集团提供全额无条件不可撤销的连带责任保证担保,债券存量规模17.90亿元。(财联社) 五、抛售仍可能卷土重来 美股面临五大风险 8月以来,美股一度遭到剧烈抛售,但最近几天有所反弹。德意志银行在一份最新研报中警告称,市场仍然容易重蹈覆辙。本月早些时候,在一系列令人失望的经济数据以及科技公司公布疲软业绩后,美国主要股指暴跌。日元套息交易大规模平仓加剧了这种局面。德银写道,虽然市场后来已经回升,但股市下跌背后的催化剂并未消失。该行罗列出了投资者仍应关注的五大风险。首先,股票估值仍处于历史高位,市场交易处于中度超配区间;其次,经济数据依然脆弱;第三,实际货币政策正变得越来越紧,德意志银行指出,实际联邦基金利率最近触及200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第四,过去几年,9月一直是股市的季节性低迷月份。标普500指数已经连续四年在9月份出现下跌,过去10年有7年下跌;第五,地缘政治局势依然紧张。德银指出,中东冲突导致股市在4月份出现抛售,而油价也在大约同一时间触及年内高点。8月5日,美股经历了“黑色星期一”,道指、标普双双遭遇近两年来最差的一天。(财联社)
全 文ALL

每周监管资讯 2024年第32期​

2024年08月20日

一、监管动态 (一)中国人民银行:《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近日,央行发布了《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指出,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加强宏观调控,有效应对风险挑战,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延续回升向好态势。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1%,生产稳定增长,需求持续恢复,就业物价总体稳定,新动能加快成长。 一是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综合运用降准、公开市场操作、中期借贷便利、再贷款再贴现等工具,增设临时正、逆回购操作,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信贷均衡投放,盘活低效存量金融资源,整治资金空转和手工补息,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二是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1月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利率0.25个百分点,7月下调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0.1个百分点,继续推动存款利率市场化,引导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等市场利率下行。三是引导信贷结构调整优化。先后设立5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放宽普惠小微贷款认定标准,扩大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对象范围,落实好存续的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推出房地产支持政策组合,降低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比例、取消个人房贷利率下限、下调公积金贷款利率。四是保持汇率基本稳定。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发挥好汇率对宏观经济、国际收支的调节功能,保持汇率弹性,强化预期引导,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五是加强风险防范化解。健全金融风险监测评估,稳妥处置重点区域和重点机构风险。有序推进金融支持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建设。 总体看,今年以来货币政策立场是支持性的,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了金融支持。金融总量合理增长,6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广义货币(M2)同比分别增长8.1%和6.2%,上半年新增贷款13.3万亿元。信贷结构持续优化,6月末普惠小微贷款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分别增长16.5%和18.1%,均超过全部贷款增速。融资成本稳中有降,6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63%,较上年同期低0.32个百分点。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稳中有升,6月末中国外汇交易中心(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较上年末上涨2.7%。 上半年,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多;国内有效需求不足,新旧动能转换和结构调整持续深化也造成一定挑战。同时要看到,前期政策效应持续显现,积极因素也在集聚增多,我国经济稳定运行、长期向好的发展态势不会改变,要坚定发展信心。下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推进货币政策框架转型。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注重平衡好短期和长期、稳增长和防风险、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关系,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逆周期调节,增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态势,为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中国人民银行官网) 点评 《报告》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丰富完善货币政策工具箱,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发挥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综合施策、稳定预期,坚决对顺周期行为予以纠偏,防止形成单边一致性预期并自我强化,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落实好防范化解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风险的各项举措,坚持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二季度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7.1% 近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了二季度银行业保险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情况。二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包括小微型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贷款和小微企业主贷款)余额78万亿元,其中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2万亿元,同比增长17.1%。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总体稳定,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3万亿元,较上季末减少272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56%,较上季末下降0.03个百分点。 保险业方面,上半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3.55万亿元,同比增长4.9%;赔款与给付支出1.23万亿元,同比增长33.1%;新增保单件数472亿件,同比增长40%。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 点评 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的显著增长表明金融系统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在增强,有助于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这对于促进经济活力和创新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的减少和不良贷款率的下降表明银行业信贷资产质量总体稳定,风险控制得当。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的同比增长以及新增保单件数的大幅增长,反映出保险市场需求的增长和保险业的发展潜力。 (三)中国人民银行:新增支农支小再贷款1000亿元支持12省(区、市)防汛抗洪救灾及灾后重建 近日,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抗洪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做好金融支持防汛抗洪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新增重庆、福建、广东、广西、河南、黑龙江、湖南、吉林、江西、辽宁、陕西、四川12省(区、市)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1000亿元,支持受灾严重地区防汛抗洪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加大对受灾地区的经营主体特别是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农业、养殖企业和农户的信贷支持。 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督促相关省(区、市)分支机构用好用足新增再贷款额度,指导金融机构精准对接救灾和灾后重建的融资需求,简化程序,加快审批,保障受灾企业资金需求,帮助企业恢复生产。 (中国人民银行官网) 点评 政策的快速出台显示出政府对防汛抗洪救灾工作的快速反映能力,确保了受灾地区能够及时获得必要的金融支持。同时,政策特别关注了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农业、养殖企业和农户,这些都是在灾害中可能受损严重且恢复能力较弱的群体。通过信贷支持,政策有助于受灾地区的经济快速恢复,减少灾害对当地经济的长期影响。 二、观点聚焦 (一)国家外汇管理局:2024年上半年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 近日,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其中,经常账户顺差941亿美元,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为1.1%,继续处于合理均衡区间;双向跨境资本流动平稳有序。 一是货物贸易顺差保持较高水平。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口径的货物贸易顺差2884亿美元,为历年同期次高值,同比增长1%。其中,货物贸易出口15796亿美元,同比增长3%;进口12912亿美元,同比增长4%。上半年,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新质生产力激发外贸新动能,叠加外部需求边际改善,推动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稳定增长。 二是服务贸易收支平稳增长。上半年,服务贸易逆差1229亿美元。一方面,旅行逆差1032亿美元,同比增长37%,境外人员来华、居民跨境旅行均有所增加,带动旅行收入和支出分别增长43%和37%。另一方面,服务贸易顺差项目持续增长。其中,咨询、广告等其他商业服务顺差192亿美元,处于历史高位;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顺差100亿美元,同比增长26%。 三是双向直接投资平稳有序。上半年,我国对外股权性质直接投资净流出653亿美元,各类企业积极有序开展全球化布局;来华股权性质直接投资中,新增资本金流入408亿美元。 总体看,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我国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增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态势,将有利于我国国际收支继续保持基本平衡。 (国家外汇管理局官网) (二)欧盟统计局:欧元区第二季度经济环比增长0.3% 近日,欧盟统计局公布的初步数据显示,经季节调整后,今年第二季度欧元区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增长0.3%,较去年第二季度同比增长0.6%,表现好于预期。受能源价格下跌等因素影响,在2023年经济停滞之后,2024年上半年欧元区经济有所好转。第二季度欧元区经济保持复苏势头,但不同经济体表现差异较大。西班牙经济实现0.8%的环比增长率,法国和意大利的环比增长率分别为0.3%及0.2%。德国、拉脱维亚、瑞典等则出现不同程度的经济萎缩。 受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消费者信心疲弱等因素影响,下半年欧元区经济增长仍面临不少挑战。欧洲央行于6月6日决定将主要再融资利率、边际借贷利率,以及存款机制利率分别下调至4.25%、4.5%和3.75%,6月12日起正式生效。这是欧洲央行自去年10月停止加息以来首次降息。有专家认为,自今年年初以来,欧元区经济出现了转机,预计受欧洲央行近期宽松政策及未来将进一步降息的预期推动,今年欧元区经济前景可能进一步改善。 (人民日报)
全 文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