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首页 > 系列报告 > 【周报】债务观察周报 2025年第28期
Home > SeriesReport > 【周报】债务观察周报 2025年第28期

【周报】债务观察周报 2025年第28期

2025年07月21日

一、债务动态

(一)上半年城投债净融资为负,政府债券净融资大增至7.7万亿元

化债之下,中国大开前门并严堵违规举债后门,上半年出现政府净融资大增的同时,城投债净融资负增长情形。

两组数据一增一减之间,折射出政府投融资体制正加速变革。

根据中诚信国际数据,2025年上半年全国城投债净融资额-763.60亿元,同比下降约149%。上半年净融资额由正转负,城投债供给持续收紧。

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政府债券净融资7.66万亿元,同比多4.32万亿元,同比增长约129%。

城投债是地方政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要筹资方式之一,尽管前些年已经要求剥离地方政府城市投融资平台公司(下称“城投”)的政府融资职能,但城投转型进度慢,依然存在新增隐性债务情况。

为了遏制隐性债务增长,防范地方债务风险,近些年中国加大监管力度,包括收紧城投债发行,并陆续推出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一揽子政策。尤其是去年10月推出的总额10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置换隐性债务的计划,缓释了地方债务风险,也加速了城投公司转型,仅去年就有7000多家城投公司宣布退出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名单。截至目前已经发行约5.1万亿元。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温来成告诉第一财经,城投债发行规模下滑,尤其是净融资负增长,正是严控新增隐性债务,国家强化城投债监管的结果。然而要保持经济增长,面对当前复杂内外形势,当前政府仍需要加大债务资金投入,用于重大项目建设等。因此,在城投债净融资额下滑的同时,政府债券净融资额大增,这是当前宏观经济政策调控所需。

央行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债净融资3.37万亿元,同比多1.8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券净融资4.29万亿元,同比多2.52万亿元。

今年政府债券净融资规模大增的背后,正是积极财政政策靠前发力的表现。这也使得尽管今年以来财政收入增长乏力的同时,财政支出仍保持一定强度,民生、重大项目等领域得到有效保障。

随着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和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使用加快,“两重”建设加快推进,基础设施投资平稳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6%,增速比全部投资高1.8个百分点。

中诚信国际研报分析称,2025年以来城投债市场延续2024年的政策主线,持续助力“化存”的同时,监管“控增”力度仍强,地方债务化解、“退平台”和城投转型仍在进一步提速;但财政压力仍存在,且地方仍面临较大的还本付息压力,宽货币政策及政策性工具的落地效果还需持续观察。

上述研报称,随着债务化解的进一步推进,预计城投企业“退平台”与产业化转型仍将进一步提速,但转型质量参差不齐,需关注其转型过程中的政企关系重塑、“重投入、轻产出”带来的债务负担加重,警惕部分主体“假转型”带来的资金回收风险和区域发展拖累。

(第一财经)

(二)外资境内发债融资热情不减 上半年熊猫债注册规模同比大涨165%

银行间市场持续落实金融高水平开放政策精神,支持熊猫债市场扩容提质。新华财经从交易商协会获悉,截至6月末,经协会注册熊猫债累计发行7868亿元;存续金额2628亿元,同比增加508亿元。

今年以来,外资在境内发债融资热情不减。上半年,交易商协会共完成1535亿元熊猫债注册,同比增长165%,发行规模为844亿元,其中外国政府类机构和国际开发机构发行235亿元,同比增长161%,一系列标志性项目落地形成示范效应。

从发行人结构和品种创新来看,上半年,国际开发机构、跨国企业熊猫债发行占比较上年同期上升23个百分点,发行人结构明显优化;中长期限熊猫债发行占比为74%,较上年同期上升20个百分点。同时,境外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和绿色债券等创新产品86亿元,服务新质生产力和绿色发展;深化熊猫债定价配售机制优化试点,促进发行定价市场化。

此外,交易商协会还持续优化境外机构绿色债券机制,引入框架发行这一国际惯例,在绿色项目认定、募集资金管理、存续期披露等方面实行更加国际化的机制安排。例如,通过发布双语版宣介报告,参加熊猫债宣介会,组织熊猫债主承座谈及通气会等方式,助力营造高效、透明和可预期的融资环境。

(新华财经)

(三)财政部:支持澳门债券市场良性循环 逐步建设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新支点”

7月16日,财政部在澳门特别行政区,面向专业投资者发行60亿元人民币国债,受到投资者广泛欢迎。本次发行,除规模和倍数创历史新高外,首次增加10年长期限品种,这也是澳门债券市场发行的首支长期限债券,有利于持续完善澳门人民币国债收益率曲线,更有利于发挥市场引领作用,吸引各类市场主体在澳门发行更多品种的人民币债券,支持澳门债券市场良性循环,逐步建设成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新支点”。

据了解,为了提高澳门债券市场影响力,2019年以来,财政部一方面发行人民币国债,另一方面支持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援建了澳门债券登记结算系统,即澳门中央证券托管结算一人有限公司(MCSD)。但因澳门债券市场起步较晚,在MCSD开户的国际投资者数量有限,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澳门债券市场发展。

今年1月,为提高国际投资者参与澳门债券市场便利性,澳门MCSD与香港金管局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CMU)正式互联互通。从此次国债发行情况看,国际投资者不必在澳门MCSD开户,可以通过香港CMU会员下单;境内投资者还可通过“南向通”投资澳门债券市场。标志着澳门债券市场建设迈出重要一步,市场参与者更加多元,形成香港与澳门债券市场的良性互动,为不断完善离岸人民币市场机制奠定了基础。

此外,从人民币国际化来看,本次发行过程中,超过50%的国际投资者通过香港CMU下单,一些对冲基金、资管机构、外资银行首次参与澳门人民币国债投资,进一步提高澳门人民币债券市场流动性与国际影响力,澳门、香港债券市场发挥各自优势,可以协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央视网)

(四)上交所首批科创债ETF今日上市,债券ETF市场迈入支持“硬科技”发展新阶段

7月17日,首批科创债ETF上市,这不仅是ETF 产品矩阵的一次重要扩容,更标志着境内债券ETF 市场正式迈入支持 “硬科技”发展新阶段,为推动科技、产业、金融三者深度融合开辟了全新路径,是资本市场聚焦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举措,助力构建“科技突破 - 产业升级 - 金融赋能” 的良性生态。

沪市首批6只科创债ETF产品(华夏、鹏华、招商、易方达、博时、广发)上市首日交投活跃,成交额突破440亿元。市场人士指出,科创债 ETF的推出一是聚焦于服务国家战略,推动金融资源向战略新兴产业聚集,为科技成果转化、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有力支撑,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二是服务财富管理需求,将科技创新属性、高信用资质、指数化管理相结合,让各类投资者便捷地分享科创企业成长红利。三是有利于提升科创债市场流动性和定价效率,进一步强化股债联动服务科技创新的良好势头。

近年来,随着指数化投资理念逐渐被广泛认同,债券ETF作为一类风险低、收益稳的场内产品,凭借交易成本低廉、交易效率突出、持仓情况透明等特点,正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关注与青睐,市场规模稳步提升。

(第一财经)

二、观点聚焦

中银研究:债权类融资延续稳定增长态势

2025年7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2025年上半年主要金融数据。关注点如下:

第一,信贷和债券融资保持同比多增。上半年社融新增22.83万亿元,同比多增4.74万亿元。从信贷类资金看,新增人民币贷款12.74万亿元,同比多增2796亿元。从直接融资看,企业债券净融资1.15万亿元,同比少增2562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7.66万亿元,同比多增4.32万亿元。公开数据显示,二季度政府债券发行明显提速,带动政府债券融资保持高位。二季度政府债发行7.2万亿元,其中国债发行4.6万亿元,发行全年额度已经过半;地方债发行2.6万亿元,新增地方债发行1.4万亿元,用于置换的再融资债券发行0.5万亿元。在科创债发行加快等利好政策支持下,企业债券发行有所提速,二季度企业债券净融资同比多增2157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1707亿元,同比多增493亿元。在宏观经济稳中向好、政策发力及去年低基数影响下,今年以来股票融资同比持续多增。

第二,企业短期贷款延续多增。从居民部门看,上半年短期、中长期贷款分别同比少增2767亿元、100亿元。2025年6月,3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成交套数为927.89万平方米、8.13万套,同比分别下降8.39%和10.32%。近段时间以来,房地产市场景气度有所下行。安居客数据显示,2025 年 6 月房产经纪行业景气度指数降至 45.2,环比下滑 0.1,已连续三个月低于 50 的荣枯线,二手房市场需求与交易活跃度不足。从企业部门看,企(事)业单位新增贷款11.57万亿元,同比多增5700亿元。短期、中长期贷款分别多增1.19万亿元、少增9100亿元,票据融资同比多增2976亿元。企业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多增主要与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企业预防性需求上升有关。中长期贷款少增与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加速,平台公司集中偿还中长期贷款有关。

第三,M2增速保持平稳。6月末M2同比增长8.3%,比上月末上升0.4个百分点,为去年4月以来新高。一是“稳增长、促内需” 等政策持续发力,信贷投放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推动 M2 增长。二是上半年理财市场阶段性调整,部分理财资产回流存款账户,也对M2带来一定支撑。

展望未来,5月以来监管部门出台的一系列措施将加速落地显效,降准降息等政策在提升金融机构信贷投放能力的同时将有效提振实体经济资金需求,基建等重要领域投资将保持稳定增长,民间投资增速有望稳步回升,这将带动融资总量保持稳定增长。特别地,2025年第三季度超长期特别国债继续发行,新增专项债发行将进一步加快,预计政府债券发行规模将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这将对社融带来支撑。

(新浪财经)

曹媛媛:中小银行债券投资要把握好投资收益

7月14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负责人曹媛媛谈中小银行债券市场投资政策时表示,债券投资是银行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年贷款、债券占银行总资产的比重分别为60%和25%,保持相对稳定;银行持有的政府债券占全部政府债券比重为70%,持有的公司信用类债券占全部公司信用类债券比重约为20%,银行的参与对财政政策的实施和实体经济的发展形成了有力的支撑。

至于中小银行基于自身资产配置的考虑,曹媛媛表示,中小银行选择适当增持债券,增加安全资产配置,平滑经营利润波动,应该说在监管允许范围内是合理的。同时银行自发买卖债券,对市场也会起到稳定器的作用。当债券利率相对于贷款利率比较高,而且价格比较低的时候,银行会买入债券,有助于稳定市场。反之,当债券利率较低、债券价格较高时,银行卖出部分债券能够实现它自己的利润,也能够保持银行自身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

“当然,我们认为,中小银行的债券投资也需要保持合理的‘度’,要把握好投资收益和风险承担的平衡。” 曹媛媛进一步指出,对于个别债券投资较为激进的金融机构,应该关注债券面临的利率和信用风险。人民银行将持续加强市场监测,及时将监测到的高风险机构的信息共享给机构监管部门,关注资本充足率以及市场风险,同时人民银行将持续加强市场建设,不断丰富利率和信用风险管理工具,发挥好市场机制作用,切实防范金融市场风险。

(华夏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