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首页 > 聚焦 > 演讲 > 疫情黑天鹅加速金融数字化转型发展
Home > Foucs > Speech > 疫情黑天鹅加速金融数字化转型发展

疫情黑天鹅加速金融数字化转型发展

演讲者: Speaker: 杨涛 2020-05-09 2020年05月09日

那么谈到金融数字化,我们其实需要从宏观的层面、中观的层面、微观的层面,再到金融的层面,来看一下,背后倒逼我们往这个方向走的原因跟动力是什么?现在处于一个重要的、算是历史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就是全球经济金融遭遇更多的一些挑战。近期大家也看了各种各样的报告,各种各样的数据,比如说MF总裁3月23号声明,对于下一步全球经济衰退的程度,有更加不好的预期。国际金融协会近期报告,把2020年全球经济增长也进一步调低了早先的一些预期。

从国内来看,在这一次疫情冲击之前,实际上我们已经面临潜在增长率下行的压力。众所周知,经济增长的源泉是包括要素积累跟技术进步。过去支撑我们高增长的要素环境已经发生了一些逆转。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当前面临的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呢?既有来自于需求层面的影响跟冲击,实际上也有来自于供给层面的影响。这个图其实可以给我们一点算是直观的感受。这次疫情期间,看物价水平的话,实际上没有出现09年这样严重的通缩。这说明物价水平的变化对供给侧也带来了冲击和影响。于是当前我们面临的环境就是既有短期的影响,又有中长期,实际上已经出现长期停滞的潜在迹象。为什么背后有人口老龄化?有越来越低的走向负利率这样一系列的现象。当然在这种背景下,如果按照对于衰退的衡量来说,如果连续两个季度,出现经济负增长,现在看起来衰退的概率是很高的,可能到三季度末到四季度,才慢慢的走出低谷。但是,从衰退走向所谓大萧条,大家形成共识,这一轮应该不会出现1929年,还是说08年左右那样情况。那么之前,这样一个趋向于衰退的状况;要解决长期与短期压力,能够做些什么?实际上近期大家探讨也都非常之多,但是更多是从需求侧来讨论的问题。那么长远来看,归根结底个人觉得无非就是几个层面来着手,一个最重中之重的东西是什么呢?

第一层面,我一直认为中国与全球其他经济体相比,算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巨国经济体。它存在的要素的结构,生产主体、消费主体的复杂性、交易环节的复杂性是前所未有的。过去即便是处于一种潜在增长率下行的这样一种状况,里面也有大量的低效的环节、低效的交易环节、低效的分工环节。从规模上体量上来说,我们全球仍然是非常之大的。如果说以数字化为主线推动市场化改革,那么这样一个巨国模型,它仍然有巨大的活力在里面,这种影响可以从微观的产业组织层面、中观的社会分工层面,以及宏观运行层面都充分的体现出来。除此之外,大家可以考虑着手的,如公共部门的财务修复与合理扩张,这个看起来也是绕不开的。因为在应对危机的条件下,财税政策似乎还是应该有更多的着力点。 

第二层面,货币金融政策的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不仅仅是短期适度宽松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促进价格信号的均衡与稳定。除此之外还有企业部门的活力修复。同样以数字化的视角来看,我看了一下近期这个部分ICT的上市公司披露的年报,可以看到为企业端客户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那么已经成为不少这些公司业绩的重要的增长点。所以企业部门整体上需要活力修复,数字化只是其中算是一个切入点。 

第三层面,内需的重振。无论是讨论新基建还是新消费,大家可以看到其中与数字化也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新基建里面大量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谈到新消费,我们同样面临两方面的问题,也就是说未来促进消费,不仅仅是依靠消费金融的问题,因为消费金融只是短期化的,那么更为重要的是要改善消费环境,增加居民的收入分配的合理性,尤其是提升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增加一点,那么他们的边际消费倾向是更突出的。所以面对未来怎么办的这些措施,在各个层面实际上都可以找出数字化在其中的线索。

那么数字化具体是做点什么事?如果从这个产业的角度来讲,实际上有三个大的路径值得我们关注,一个就是新兴的数字经济模式,从过去的互联网电商到现在各种各样基于非接触时代线上化的数字经济模式,它是全新基因的。除此之外,传统的一次二次产业,也需要进行数字化的改造。再一个就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建设,这是数字化机遇,带给我们的展望方向。

于是大家就可以看到,为什么我们金融要谈数字化?要谈非接触,要谈金融科技。不仅仅是应对短期疫情挑战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你面临的经济发展的环境在发生变化,过去那么高增长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而未来要应对经济下行的挑战,虽然说数字化不能够改变所有的这个发展的负面的影响,但总是从边际上往正面的角度再做一些改良,所以从金融的角度就要适应这种变化。那么适应经济的数字化,从过去的互联网金融到金融科技一直的延续过来,这样的变革,从供给端的因素,我们可以看到是来自于技术市场、竞争监管这一系列促进要素,从需求侧因素,刚才提到的产业与分工模式,企业与消费者偏好,也都在发生种种的变化。去年的人民银行推出的金融科技规划,实际上已经确定了新的金融科技发展的顶层设计,使得我们会避免互联网金融时代的一哄而上,没有顶层设计所导致的种种问题。此时发展金融科技,我也总结了10个方面的要点,人才、技术、数据、场景、资本、产业、监管、政策、硬件跟文化,这些领域每一个都可以做一个重要的主题,进行深入的分析。特别是人才,刚才高主席也都谈了人才的问题,那么从经济到金融这种大趋势之下,在本次疫情出现过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金融科技的应用能力数字化的程度,实际上是不断提升的。如果从笼统的角度来看,我觉得疫情的冲击对于金融体系来说,或许会呈现三方面的变革趋势。

第一方面会更加重视数据的优化与标准化。利用大数据的方法来解决信息不对称,这更重要的是为数字化时代奠定重要的生产要素积累。当然大家可以看到里面有很多不同的现象,一方面C端的数据,个人的数据前所未有的被激发了出来,那么尤其是应对疫情的这种特殊条件,前期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一些原则,实际上变得略有宽松。因为更多的是公共部门结合企业部门为了应对疫情,那么更深入的积累和运用了个人的信息数据。与此同时,B端的企业端的数据,当然还有非常大的不足之处。除此之外,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过去积累了大量的海量数据,但数据的优化、标准化、数据的准确性,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所以在新的条件下,数字化最重要的先要把数据生产要素来做好。

第二方面是金融行业进一步拥抱这些新技术,推动线上化、移动化、智能化。这也是形成共识的。

第三方面是新技术难以单兵突进。无论是在经济层面、社会治理层面,还是金融层面。大家都可以感受到这一点。除此之外,离不开制度规则的合理、透明、规范,仅仅靠技术不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当然近期有很多相关的一些研究,比如说举个例子,大家可以看到北大数字金融中心一项研究认为数字信贷发展水平每增长1%,疫情对经营的冲击将减少2.57%。如果越来越多的银行突破技术瓶颈,那么数字信贷、线上业务、非接触业务,对于企业经营的影响力将会有所降低。

然后我们再进一步聚焦一下,在抗疫过程当中,在金融机构的这些业务创新当中,数字化业务发生了一些哪些值得关注的地方?

第一个就是今天反复在讨论的非接触与零接触服务。相信这次疫情所带来的非接触金融服务的理念与实践,在未来多少年里我觉得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个影响其实来自于供给端跟需求端两侧。供给端刚才也都谈到了,技术、市场、竞争、监管与政策都在推动。但需求端我觉得特别需要注意两类客户,一类是过去存在一定程度的数字鸿沟的所谓的中老年客户,在疫情压力下,这部分客户对线上渠道的接受程度也在不断提升。除此之外,包括过去高度依赖线下的高净值客户,包括企业端的客户,那么对于线上对于数字化的接受程度也都在提升。这种需求习惯性的改变,对未来倒逼金融机构的业务转型,其实影响是很深远的。 

二是大家讨论比较多的是支持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大量的数字化,金融科技的创新,都是支持和服务中小微服务中小微企业。当然对于改善中小微企业面临的困境确实起到了作用,但是客观上认为实际上它的作用也仍然有限,因为中小微企业面临的问题,实际上是经济周期的问题,是订单的问题、市场的问题、财税的问题、种种问题,即便你给它加了杠杆,也只是延续它退出市场的时间。所以我们要客观认识这一点。 

第三个是金融服务供给的多渠道、多视角协同。过去在没有疫情冲击的影响下,大量的机构都进行金融科技多渠道、多部门的布局,但是在不同渠道、不同部门之间,很多还是缺乏协同的,甚至存在内部的竞争的。那么这一次面对疫情突如其来的这种挑战,也越来越多的机构也开始面向客户的需求,反过来整合自己的不同渠道,不同部门,实现围绕客户需求及时的服务。还有一个是更重视B端业务,基于供应链、贸易链、产业链等等的产融结合式创新越来越受到重视。当然这个过程当中,既有利用新技术来缓解原有这些产业链金融的一些痛点,也有大家在寻找一些平台合作,寻找最佳场景。当然客观来看也存在一些叫新瓶装旧酒的现象,并没有解决原有产业链,金融主要还是依靠核心企业授信,这样一个基础性的业务模式。有一些创新也有一些创新有限。另外还有全新的风控压力,特别是对于那些没有线上业务,或者线上业务发展有限,金融科技积累有限的银行来说,遭遇的这种非接触金融服务时代的风控压力就越来越突出。再一个是自身的数字化能力需要提升,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简单的给别人赋能开发线上产品,而是对于金融机构、经营文化理念、运营能力、组织架构、是一个全方位的再造。这一轮疫情之后,应该说给很多机构的管理层冲击和影响是很大的,因为一方面在座的诸位行长可能在这一方面数字化接受程度是非常高,但另一方面有大量的中小机构,那么在这样的数字化运营自身的能力方面还有很多不足。 

最后一个是非融资性服务创新加速,包括支付清算、风险管理、投资与财富管理等等。这样一些变化有的是短期性的,有的在中长期内会进一步的延续,需要关注的一点是监管因素。因为金融科技的创新,特别是银行金融科技创新,离不开监管。大家可以看到在疫情特殊的情况下,政策支持力度实际上有所加大,比如前段时间对于线上对公开户方面,实际上给了一些比较短期的所谓的支持的允许,当然中长期内我觉得这是疫情条件下给予的所谓的压力测试与监管沙箱。在某种情况下疫情结束之后,相关的一些探索,可能还会进一步有所演进。

这样在刚才一个整体分析的基础上,最后我们就进一步再聚焦一下,金融数字化的重点与方向,有哪些领域值得我们进一步的关注?因为我们现在都谈金融的数字化,但是概念边界、范畴、重点是需要进行重新梳理的。那么总结了几个方面值得关注。

一个是金融行业主体的数字化问题。

因为金融行业的主体在新的情况下,会遭遇众多的一些挑战。以银行业为例,它会遭遇经济周期、产业周期、监管周期、银行周期、技术周期等等一系列挑战。在多种挑战影响下,未来必然会有更多的金融机构主体退出市场,这是始终绕不开的。大家可以看到我引用的最新数据是19年末,以美国为例,FDIC下的机构数量是5193家。那么,相比1985年,实际上已经有1300家左右,出现了这个问题,其中有20%是破产退出市场,其余的是被并购重组。所以面临种种的挑战,面临一个在经济周期、产业周期、金融周期波动当中,会有大量机构退出市场的状况,中国也会面临这种挑战,而要应对这种挑战怎么办呢?应该说数字化转型肯定是其中一个重要着眼点,因为不管怎么样来说,它在某种程度上也会使得提高一点效率,降低一点成本,增强一点客户服务能力。所以首先是行业主体的数字化问题。 

第二个路径是金融功能与业务的数字化问题。

众所周知,金融科技的业务活动可以包括什么?支付清算、融通资金、风险管理等等,所有这些业务现在数字化基础上都在发生快速的转型。与此同时,金融市场机制、金融市场的结构也存在数字化的倾向,它可以包括金融市场的参与者的行为、交易的模式、风险、定价,这样一些东西已经慢慢的在理论前沿层面逐渐有了一些新突破。而这些新突破反过来会对创新前沿的业务带来深刻的影响。那么除此之外,像普惠金融服务,这也是当前我们金融功能迫切需要利用数字化来补短板的领域。所以功能和业务也是一个重要方向。 

第三个是金融合作模式与生态的数字化。

刚才几位领导都谈到了,开放银行开放金融、平台的生态,那么这样一个生态如何进一步推动它的数字化的变革,来提升线上线下融合,服务于所有平台和生态参与者的能力,这也是我们讨论金融数字化的一个重要的着力点。 

第四个是金融监管与金融安全的数字化探讨。

这里面当然包含也是有不同层面,在常规层面有监管、科技、与合规科技的问题,一些重点环节有反洗钱、反恐等等这样一些监管部门关注的点。特殊层面还有国家金融安全的问题,所有这些领域过去存在的监管力量不足、监管成本过高、监管的精准性有效的难题。在未来利用数字化与金融科技都可以缓解其中的一些矛盾。 

第五个是金融基础设施的数字化。

近期诸位也可以看到六部委联合印发了统筹监管金融基础设施的工作方案,这个方案,所以未来我觉得会影响比较深远的。因为我们现在谈经济体系的新基建,谈的是技术基础设施,金融基础设施也需要讨论新基建的问题,里面包含主要是各种各样的支付清算的组织跟系统,以及基础征信系统,金融基础设施的数字化也是重中之重。

第六个是技术市场设施的数字化。

什么叫技术市场设施呢?那么在巴塞尔委员会对金融科技做的分类活动当中,有三类,支付清算、存贷款与资本筹集,投资管理是金融业务活动。最后一类它单独归出来,实际上就是指技术类的市场设施,它不具有金融属性,更多的是以第三方合作或外包的形式,那么跟持牌金融机构建立起相关的一些联系,技术市场设施的数字化,也是未来的重中之重。我们所有的机构都是推动技术市场设施数字化的重要参与者。近期无论是监管部门还是行业,都在积极推动的数字化背景下的金融标准化建设。比如说我这里提出了全球法人机构的识别编码体系,这正是当前人民银行相关部门在重点推的一个工作。什么叫全球法人机构识别编码呢?实际上就是指全球有各种各样的金融市场参与者,但是无论是跨行业角度还是跨境角度,一个机构跟另外一个机构进行交易,或者监管部门对相关的机构进行识别。在这种情况下,缺乏单一身份认证,准确的身份认证,而这样一个编码可能会促使未来所有金融市场的参与者都有一个更清晰的身份,从而更有效的进行相关的一些身份识别、尽职调查、风险判断,这些其实都是数字化的重要方向。

最后一个是金融文化、软实力的数字化。 

注意可以看到近年来企业的ESG这样一些指标也越来越受到各方的重视。在金融领域重视程度也是越来越高。为什么我们要强调金融文化的数字化呢?因为文化如果在金融领域缺失,在数字化背景下有可能放大,我叫做金融文化陷阱,导致这个技术向恶而不是技术向善。

总而言之,当前非接触式服务只是一个阶段性的体现,疫情正把过去我们面临这种大的趋势进一步有所加速。未来面对经济社会方面的挑战,应该说推动金融数字化的转型与发展,既是适应我们所服务的实体经济的一些变化,又是自身在未来更加残酷的竞争当中生存下来的重要着眼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