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中国社科院杨涛:数字化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数字金融大有可为

2023年12月22日 杨涛

2023年12月 20-21日,由中关村金融科技产业发展联盟、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举办的“2023中关村论坛系列活动——第11届数字金融大会”在中关村展示中心举办。   大会以“强化数字技术赋能 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围绕数字金融发展趋势,聚焦数字技术在银行、保险等金融业中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以深化数字产业化和金融数字化为主线,打造一流数字金融生态圈,积极促进政产研学跨界合作,助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12月20日出席并发表主题为《金融强国背景下的数字金融新使命》的演讲。   他提到“五篇大文章”的几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数字金融,即金融核心竞争力;第二层次是科技金融,即金融应对增长挑战;第三层次是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即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第四层次是绿色金融,即国家战略与国际共识。   同时,杨涛对数字金融进行更深层次探讨,概念解读方面,从国内外政策、报告、倡议等层面解析数字金融内涵,并表示无论概念是什么,都体现出新技术、数字化给金融带来的巨大冲击;理论支撑方面,宏观及微观层面受到数字化与与新技术影响,在研究假设、研究方法、理论逻辑方面都产生了诸多变革,可能对金融实践带来深远影响;评价效果方面,从业务、机构、要素、政策等多方角度衡量数字金融整体的进展和成果。   对于数字化叠加大文章方面,他表示“数字化+科技金融”,从基于科技金融需求侧和供给侧探索,数字金融将大有可为;“数字化+普惠金融、养老金融”,不仅通过加快数字化转型来提升金融效率,优化金融功能,保障金融安全,还通过发挥数字金融资源匹配功能,把合适金融产品提供给合适的客户,从而产生“精准治疗”的作用;“数字化+绿色金融”,数字金融有助于推动实现绿色金融服务的标准化、透明化,进一步使绿色融资、投资、资产管理、碳核算等活动可计量、可识别。
全 文ALL

张明 | 全球经济金融形势回顾与展望

2023年12月22日 张明

本文为笔者在2023年第四季度横琴智慧金融论坛上的演讲实录,已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出处。
全 文ALL

靠数字资本、新能源资本和人力资本,中国不可能得“日本病”

2023年12月04日 殷剑峰

在11月30日上午的会议中,浙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殷剑峰带来了题为《如何防治“日本病”》的主题演讲。 殷剑峰表示,“日本病”就是少子化和老龄化导致经济总需求萎缩、通货紧缩,最终成为低欲望、风险规避型社会。 但殷剑峰认为,中国肯定不会得日本病,“日本得‘病’的时候人均GDP已经超过美国了,中国现在人均GDP只有日本的1/3,美国的1/6,所以中国不可能得日本病。” 他表示,“防治日本病”,一是要靠数字资本,二是要靠新能源资本,三是要靠人力资本。
全 文ALL

张晓晶谈金融支持科技创新:这一问题,我们要反思

2023年11月20日 张晓晶

中国高新技术论坛于11月15日-17日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张晓晶出席并演讲。
全 文ALL

张明 | 三重压力下的滞胀格局与2024年的中国经济

2023年11月14日 张明

本文为笔者在2023年11月22日《财经》杂志年度峰会上的演讲实录,已经笔者审阅。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全 文ALL

以学术评价为抓手,推动年鉴高质量发展

2023年10月26日 张晓晶

本文为作者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科年鉴发布会上的发言
全 文ALL

李扬:主要问题仍然是经济衰退

2023年10月08日 李扬

9月27-28日,“新空间·新动能——凤凰湾区财经论坛2023”于香港、深圳两地同步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出席论坛,并在“多重考验下的全球经济:复苏还是衰退”环节发表主旨演讲。李扬教授认为,全球经济的主要问题仍然是衰退,其中通胀是问题之一。 李扬教授表示,目前各国应对通胀的武器主要是货币政策,因此,通胀的延续会引致货币紧缩,并进一步引发全球金融风险暴露,导致宏观政策陷入两难。 李扬教授指出,“经历了长达近40年的低通胀,世界各国宏观当局显然对此次通胀认识不足,政策准备也缺乏。特别是,这次通胀是在全球化急剧倒退以及乌克兰危机长期化的背景下产生的,致使宏观政策陷入两难:如果采取很强的紧缩政策会引起经济衰退,如果不采取措施则通胀有可能会不断恶化。可以认为,现在世界各国的宏观政策都在寻求刀刃上的平衡”。 李扬教授认为,目前全球总体通胀率有所下降,但核心通胀下行速度慢于整体通胀,仍远高于大多数央行的目标,且比预期的可能更加持久,这说明各国经济均存在严重的结构性失衡,也彰显了全球化倒退的恶果。 “过去几十年全球的核心通胀是很低的,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向世界供应了大量高质量的中低端产品,现在,发达经济体中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关的产品价格上升很快,很重要的原因是其切断了和中国的贸易联系,减少了质高价廉的、与人们‘吃穿住行用’密切关联的产品的供给。在这样的现象背后,我们看到了全球化的消退及其消极影响。所以全球要应对核心通胀的缓慢下降,需要结构性调整,而结构性调整显然不可能短期完成,因而,核心通胀居高不下的问题还会在中长期存在”,李扬教授谈到。 对于新兴经济体的通胀,李扬教授表示,印度、俄罗斯、巴西和中国的情况各不相同,相比而言中国应当说是最好的,只是曾经有点物价上涨,现在反而要面对物价下跌的局面,这是我们一个主要的问题。
全 文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