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首页 > 聚焦 > 演讲 > 在金融助力共同富裕过程中值得关注的四个方面
Home > Foucs > Speech > 在金融助力共同富裕过程中值得关注的四个方面

在金融助力共同富裕过程中值得关注的四个方面

演讲者: Speaker: 杨涛 2022-05-31 2022年05月31日

围绕金融在实现共同富裕中的角色这个主题,我想谈四个方面的看法:一,相关概念辨析;二,金融能为共同富裕做什么;三,金融要助力共同富裕,首先要防范自身的风险与问题;四,充分重视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

一、金融支持共同富裕与传统普惠金融的概念辨析

要讨论金融支持共同富裕这样一个大命题,首先要进一步辨析相关的概念。其实,在普惠金融的发展进程中,也一直存在着概念辨析的问题。既有比较狭义的概念,即金融支持特定的弱势群体,也有偏广义的概念,我国2015年发布的《普惠金融发展规划》就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普惠金融可以立足于一些机会平等、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需求的社会各阶层群体都提供合适的金融服务。后来还有很多新概念,2017年央行易纲行长还讲过负责任的金融,在当时互金整治的背景下强调普惠金融必须依法合规开展业务。今年首次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中,还强调了转型金融,来代替原有绿色和可持续的概念。这些概念跟现在提出的金融助力共同富裕还是有差异的。但如果从广义来看,原先提的这些概念背后,有三方面共性要点:一是如何真正提升金融的效率,优化金融功能,保障金融安全,使整个金融服务的质量获得水涨船高的结果,这种情况下各类群体都能从中受益。二是能否能利用一些手段,包括利用新技术手段来实现金融服务的精准治理和精准治疗,针对小微企业和特定群体提供更有温度的金融产品。三是能否不断优化普惠金融的基础设施和土壤,包括征信环境、制度规则、金融伦理等。而基于金融支持共同富裕,相关概念边界可能进一步拓展。

二、具象化讨论金融助力共同富裕

当我们谈金融助力共同富裕时,无论是理论内涵、政策内涵还是实践内涵都变得更加复杂。它不像普惠金融,尽管有争议,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在部分维度已经形成共识。但在讨论金融助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无论是其中间目标还是最终目标,在学理和实践上都存在一定争议和值得探讨。当然这不仅是理论问题,其实也是政策问题。从政策角度,习总书记在《求是》上发了一篇文章,提到了促进共同富裕的六个层面重大举措:发展的平衡协调包容性,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促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规范调节高收入者,促进人民的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农民农村的共同富裕。这是政策层面关注的促进共同富裕的着力点。与之相应的,金融可以做点什么,这也是可以具象化讨论的问题。除了高收入的规范和基本服务的均等化,这些更多依靠财税政策,其他一些方面多多少少都跟金融问题密切相关,尤其是随着金融数字化、金融科技的发展,金融在这些领域能够做更多的事情,并且很多都超出了我们说的广义的普惠金融的范畴。比如提到了有大量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协调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无论是推动科技、产业、金融的协调发展,来增强经济的内生动力,还是说怎样创新金融发展的模式来应对经济结构的失衡,都是题中应有之义,比如在所谓新经济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过程中,我国的产业数字化发展严重不足,制约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如果对应的金融体制能够进一步适应增强产业数字化内生动力的需求,那么就能够在增长动力方面找到一点新抓手,天然就可能促进共同富裕蛋糕做大。

再比如现有的区域产业结构如果失衡,那就间接导致了就业、收入、财富以及消费者效用存在一些影响共同富裕的矛盾。我们以金融模式更好地解决产业链的协调问题,更好地服务于弱势产业链,那必然有助于各类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对共同富裕也是有增进的。

再比如支持小微企业与促进就业的问题。支持小微大家谈得比较多,促进就业则更是当前得重中之重,尤其是今年的就业压力极其大,高校毕业生的规模达到1076万人,比上年大幅增加,还有大中专应届毕业生和本来计划出国留学的。面对这样一批人群,现在的所谓的金融支持共同富裕就在延续普惠金融范畴的同时增加了新范畴。比如,金稳委会议最新提出了既要开红灯,又要设置绿灯,平台经济就跟灵活就业密切相关。未来着眼于支持共同富裕的角度,要考虑就业优先的种种措施,在规范发展的时候,平台的绿灯怎么设置就是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再比如,可能与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不同,金融支持共同富裕还引入了如何支持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扩大的问题。与低收入者相比,很多人过去对中等收入人群在经济下行和疫情等情况下遭受的冲击关注度并不高。但在现实中,如果这部分人遭遇了个人境遇的急速下滑,有可能给社会稳定带来更多的负面影响。而由此衍生出的,无论是金融助力改善中等收入人群消费以实现消费能力协调,还是改善收入、财富配置的平衡,这都使得金融支持共同富裕的内涵进一步扩展。如果基于传统的普惠金融视角,或许讨论消费金融、财富管理时,都有一些原罪性的东西凸显,但是对于中等收入人群,无论是推动其合理理性的消费,还是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显然都离不开金融支持。如今这些都能够通过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有效结合在一起了。

再比如,关于促进人民精神生活方面,这显然就是把文化金融和科技发展结合。如何更好地服务于文化产业金融,文化事业金融的落地,也衍生出一些更广泛的内涵。另外,金融助力乡村振兴,解决农民农村发展的数字鸿沟问题也是值得关注的方面。例如,支付创新尤其是移动支付在农村地区的覆盖,服务于解决农村地区的支付服务鸿沟问题,并间接带动一些场景优化。相关部门也一直在推动移动支付的便民工程以及探索支付工具如何跟农村电商城乡社会保障、助农服务、农业生产、农村生态有效结合,也有比较突出的效果。

综上,除了进行纷繁复杂的理论探讨和争议,我们还可以围绕当前的政策关注点,具象化的探讨金融助力共同富裕究竟能做什么事情。

三、注意防范自身的风险与问题

金融要助力共同富裕,也首先要防范自身的风险与问题,加强消费者保护。无论是基于普惠金融的视角,还是共同富裕的视角,本意是赋能,如果反而带来了负面的效果,那不如不做。回顾历史,像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产生的P2P网贷,这一产品本来是服务于普惠和居民的财产性收入,但最后带来了更多负面效果,这是值得进一步反思的。所以,金融要服务好共同富裕,首先要有效防范自身发展中可能产生的风险问题,要充分提高对风险的识别和判断能力,在不添麻烦的同时实现更好地将金融产品与客户进行匹配。相应的,要加强对金融消费者和金融投资者的保护。因为问题不仅产生在供给侧,也可能产生在需求侧。这也是金融支持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综合看,除了常规性的消费者保护以外,更加要重视系统性、体制性、制度性的问题,后者对于消费者的伤害难以弥补的。除了刚才说的P2P领域,在信托、理财甚至股市种种领域都出现过类似的问题,不仅没有为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增加添砖加瓦,还给众多老百姓带来严重的系统性财产损失。

四、充分重视金融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

如果土壤尽可能地完善,那么天然承载于其上地金融交易活动就可能更好地进行有效资源配置,就算配置不好,只需要政策出手去稍加纠正,而不需要系统性纠偏。什么叫做金融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如同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道路、桥梁、公路一样,金融也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狭义的指各种各样的支付清算设施,广义的还包括数据服务体系、征信体系、监管合规、财务会计、金融文化等。只有不断完善这些东西,才能使得金融活动更高效、更合理,并且相对公平,从而更好的赋能实体经济。同样,完善生态也是重中之重,生态本质上是土壤,包含的内容更多了,比如金融伦理问题非常复杂,加上技术伦理的前沿探讨,引发出的更复杂的金融科技伦理。现在我们要做的,是不能仅就道德层面讨论虚无缥渺的金融伦理,而是把它落到自律、标准方面。完善了基础性的东西,未来的金融发展才能真正使进一步拓展的“普”和“惠”都有更好的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