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首页 > 聚焦 > 演讲 > 普惠金融供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Home > Foucs > Speech > 普惠金融供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普惠金融供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演讲者: Speaker: 杨涛 2017-11-30 2017年11月30日

9月23日,在凤凰WEMONEY“新金融˙普惠实践”峰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杨涛说,金融发展和改革寒冬不是一天两天结束,过去在金融发展当中鱼龙混杂的现象引起了监管层、政策层高度关注,在未来较长时间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寒冬还要延续。

寒冬下如何生存?杨涛表示,一方面是要做好风险防范,另一方面需得到更高的资源支持,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看你能否所谓金融服务实体,而普惠金融这样的概念、理念、是最符合这个方向的业务模式,但普惠金融并不是无原则降低金融服务的标准和门槛。

杨涛指出,普惠金融在叠加了新技术与数字普惠金融后,有很多的概念需进一步的讨论和商榷。他提出,普惠金融分为狭义的普惠金融和广义的普惠金融,大家对普惠金融判断的起点和标准不一样:首先要解决研究的对象和基本的概念,其次要思考普惠金融发展当中有那些矛盾,即资金的需求还是资金的价格问题。此外,讨论普惠金融的时候,要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考虑。叠加数字化普惠金融需要边界,不能够泛滥。

杨涛认为,可以充分有效利用新技术,解决原有的一些成本问题、信息不对称以及信用评估难的问题。“供给方面特别需要注意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一定给他更多金融资源支持,慈善心态最要不得。对于特定弱势群体来说最重要的是得到这种资源的机会,要给他充分了解金融服务的机会以及得到金融服务的技能。”杨涛说。

此外,杨涛表示,无论是互联网金融也好,金融科技也好,本身很难被认为是天然的普惠,而只是实现普惠的手段之一。对于创新成果的衡量,离不开风险有效控制,打造共享共赢的金融生态演化体系,未来必须依托于新技术,无论普惠金融创新还是整个金融科技的创新,越来越不能够靠单打独斗和独门秘籍,而是一个共赢、合作的平台经济模式。

演讲实录详见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