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首页 > 聚焦 > 演讲 > 想成为互联网金融中心的城市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Home > Foucs > Speech > 想成为互联网金融中心的城市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想成为互联网金融中心的城市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演讲者: Speaker: 杨涛 2018-11-05 2018年11月05日

想和各位分享三个方面的问题和思考。

1、现在金融科技确实非常热,但是在讨论金融科技之前需要把它的趋势、概念、边界稍微再清晰一点,大家从不同的视角可能做了一点研究。

比如讨论金融科技的时候,类似于科技金融,互联网金融这些概念始终混淆在一起,作为起点大家用的2016年金融稳定理事会的概念,表达科技金融对产业链带来全面的影响和冲击,但是又不改变金融的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可以看到金融稳定理事会在2017年又进一步指出,金融科技创新的供给侧因素是不断演变的新技术和不断变化的金融监管,需求侧不断变化的消费者偏好,因此对号入座,各种各样的金融创新或多或少可以从三个要素来看,供给侧因素技术是什么,监管是什么,需求侧企业跟居民它的偏好特征有什么变化,这是理解金融科技变革一个重要驱动因素。

当然发展金融科技归根到底是实现一些高效、安全、智能、普惠的基本原则,也是衡量的标准。

进一步理解可以看到把巴塞尔委员会从功能角度进行分类,金融的发展慢慢转化为主体和功能为主,金融科技影响到金融,这里面分为四类,支付结算,存贷款与资本筹集,投资管理,市场设施。第四类具有技术属性,更多指技术基础设施,跨行业通用的数据技术等等。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革有很多因素,为什么中国金融科技发生这么大的变革,整个需求端场景往移动端转,归根到底是信息不对称,定价问题,规模经济问题,成本问题,效率问题,欺诈问题等等,有这么一些痛点,新技术有助于缓解这些痛点,带来金融科技变革最基本的原则。

明确这一点之后讨论第二个问题。一个地方来发展金融科技需要考虑哪些事情?过去这些年,金融的发展一直在不断的变化,有一段从中央到地方自上而下,有一段强调地方自下而上发挥能动作用,后来又有一段又在往上发展,现在似乎又有一轮在地方发展金融科技的热潮。每个地方都不一样,很多地方在做,包括我自己参加北京市金融科技的研究规划,一个地方要发展金融科技需要考虑那些东西,我么做了一点归纳。

一是研究先行,这也是相关的课题组所要做的工作,金融科技的研究严重滞后,概念边界理论体系,框架边界没有形成一致性的大家公认的标准。为什么当年互联网金融一哄而上,最后导致种种风险和问题,原因就在于此。现在要避免重蹈覆辙。

第二个概念,开放视野,也是结合了整个金融科技发展的大趋势而谈的,因为当一个地方发展金融的时候,过去脑海当中往往是空间地理意义上的,想在这个地方集聚要素,集聚市场和产品,筑巢引凤,在金融地理学在兴起的时候,有地理伊始的概念,金融科技如何跳出这样的局进一步的思考有这样的视野。

第三,安全优先,整个金融发展以风险和安全作为重中之重,如果创新出了问题就会对过去的成绩一票否决,如何利用新技术有效实施风险管理监管,如何在现有科技创新过程当中,始终以风险管理安全作为最基准的生命线,这是地方发展金融科技重中之重。

再一个,功能为重,过去强调更多关注是数量、规模,但是现在要跳出这种简单扩张的概念,更重视金融的结构性,金融的功能等等。否则这样一些粗放的虚胖不一定会带来好的效果。

还有一个,大象转身。现在支持金融科技经常想的体系外新兴的组织,但是实际上全球来看,银行、保险等等主流的金融机构一直是金融科技新重要主体,因为它有自己的比较优势,支持大象转身也是着眼点。

还有科技孵化,孵化出一批纯粹从事金融技术应用的企业发展,形成规模效应。场景构建,有了底层技术之后离不开场景,场景标准化建设,场景融合现在是非常迫切,也是严重不足的。

产融共享,无论做什么样的金融科技创新,归根到底服务于实体当中,某一些方面某一些亮点,比如绿色、文化、民生、科技可以与新产业下的金融结合。

还有生态建设。

人本原则,真正要出台以人为本的政策。

总结一下,我认为某个地方要发展金融科技需要有一些必备要素。首先离不开底层技术的创新能力与成果转化能力。底层技术创新需要大量的技术企业,需要大量的产学研合作,成果转化需要一系列的机制。这个地方的金融业务与功能本身有一定的集聚效应,因为集聚场景才能在这个地方开发。

技术与金融场景能不能融合,而不是分立,这个融合既需要市场的力量,又需要公共部门的力量,公共部门更多是创造一个平台环境,标准化的规则。

多层次产业形态的完备,产业形态除了金融机构类金融企业,技术企业,大量的经济见证类,孵化类平台,需要多层次的体系。

金融与信息基础设施的布局。

风险管理与行业门槛的设置。风险管理是重中之重,行业需要门槛,不能一哄而上,像当年互联网时代的P2P一样。 现在支持区块链企业,有没有区块链企业创新甄别能力。需要商榷。

政策支持力度与营商环境的保障。后面不管支持企业支持项目支持人来说总要有一些政策,总要创造一些营商环境来引导市场向这些好的方向来发展,是离不开的。

发展重点与空间布局。互联网时代空间还是否重要,同样也是重要的,你要承载政策主体,避免供给当中出现众多的竞争冲突,国家层面需要这样,因为不同城市有大量的重复竞争,一个城市还有大量的区域存在一些低效的竞争,统筹也很重要。

最后是专业的人才。

说的这么多其实最重要是六个方面,人才、技术、数据、场景、监管与政策。构成了一个地方发展金融科技、生态多元化的要素,当然每个城市可以按照这六点对号入座,北京、上海、深圳、杭州作为一线城市可以对号入座。杭州在这里面所谓典型所谓的比较优势,或者进一步的发挥地方,比如人才层面,进一步转化能力层面,场景层面都有比较有时在里面,当然在国家层面,全球层面围绕六个方面进一步比较,哪些需要进一步发挥。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