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邮件推送
获取我们最新的更新
金融支持小微企业需系统考量
日前,2019年4季度“建行·新华普惠金融-小微指数”报告发布。该指数于2018年10月首次推出,目前已经持续七个季度。虽然本期由于数据获取问题而有一定滞后性,但结合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基于比较和动态视角,仍然可以带给我们一系列重要思考。
该指数系列包括小微融资指数、服务指数、发展指数和营商指数,分别用了描述小微金融的需求方、供给方、自身情况和外部环境。具体看,去年4季度的表现分别为:融资指数的需求指数略有上升、供给指数大幅上升,营商指数略有上升,发展指数小幅下降,服务指数中的可得指数有所下降、质量指数则上升。结合各类细分指数的内涵,我们可以看到,总体上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环境都在不断优化,而小微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则遇到了越来越多挑战,进而使得小微金融需求出现一些问题。实际上,在年初疫情暴发之后,估计这些矛盾变得更加突出。
具体看,去年4季度融资需求指数虽有上升,但分行业看只有制造业上升,其余均有小幅下降,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下降幅度较大。小微金融服务能力和质量普遍提升,但是从金融服务可得性来看,五大行业可得指数均有所下降,或许虽然服务模式不断改善,但小微发展自身遇到问题,也不可能迫使金融机构过于放弃市场金融原则。同时,用以衡量小微企业订单、成本、活力、信心的发展指数,则普遍有所下降,从区域看,辽宁发展指数下降幅度较大,为48.83点,环比下降2.90点。
到今年一季度,在国内外疫情影响下,包括小微企业在内的整个实体企业部门都遭受严重打击。与此同时,据银保监会统计,一季度末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突破两位数,超过12万亿元,同比增速达到历史高点25.93%。由此来看,小微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已经不仅仅是金融服务的“短板”问题,而是在经济周期、短期冲击、外部环境、行业变迁、内在因素等多重影响下,所遭遇的系统性挑战,这些问题也并非仅靠金融能够解决。
首先,支持小微企业真正练好发展“内功”,才是政策着力的根本。既需要避免“一刀切”而变得政策泛化,因为在经济周期波动中,诸多小微企业退出市场也是全球都难免的;也需要防止政策方向的扭曲,除了有助于产业链增长的、有创新能力小微企业之外,还需关注不同行业难以缺少的小微企业,比如中低端服务业;更需为小微企业不断改善公务服务与管理、税费、社保等环境,帮助其提升企业管理、技术、人才、市场能力。
其次,当前小微金融发展中的矛盾,已经逐渐从供给方转向了需求方。金融支持小微不能只看金融服务的规模,更需要关注结构,尤其要衡量最终的结果。例如,当前各国政策都逐渐转向就业优先,特别是在危机挑战下,就业成为经济社会稳定的根本所在。当然,这并非指让小微企业把贷款拿来应对短期危机,如给雇员发工资;而是强调中长期来看,需真正使金融资源不仅有助解决小微企业流动性难题,更能发挥资本力量来支持其可持续运营。
最后,在当前特定阶段,政府推动金融支持小微具有合理性,但也要避免“运动化”。归根结底,要激发小微企业生命力与活力,需要真正推动市场化,放开各种不必要的供给约束和管制,减少城市化过程中的粗放式行政干预,在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下,让小微企业在竞争中自由成长、兴衰交替。从金融角度看,政府则需重点推动包括征信体系在内的生态环境不断完善,并利用特定政策性金融手段来弥补小微金融市场失灵。并且不应利用规制使商业金融变得政策化,而是在市场化激励约束原则下,引导商业金融利用新技术、探索与小微企业共生发展的新生态。
作者相关研究
Author Related Research
相关研究中心成果
Relate ResearchCenter Resul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