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首页 > 研究 > 论文 > 去中心化金融与区块链
Home > Research > Paper > 去中心化金融与区块链

去中心化金融与区块链

作者Author:杨涛 2016-10-17 2016年10月17日
虽然比特币自诞生之日起一直备受争议,但是与其相关的区块链技术从一个小众应用开始,正逐渐成为吸引高科技公司、创投基金的投资新热土,成为金融行业关注的热点。

去中心化金融与区块链

虽然比特币自诞生之日起一直备受争议,但是与其相关的区块链技术从一个小众应用开始,正逐渐成为吸引高科技公司、创投基金的投资新热土,成为金融行业关注的热点。

    一.区块链是什么

区块链科学研究所创始人梅兰妮·斯万认为,“我们应该把区块链当成类似互联网的事物——一种综合的信息技术,其中包含多种层面的应用,如资产登记、编写清单、价值交换,涉及金融、经济、货币的各个领域,像硬资产(有形财产、住宅、汽车),以及无形资产(选票、创意、信誉、意向、健康数据、信息等)”,“但是,区块链的概念远不止于此:它是任何事物所有量子数据(指离散单位)呈现、评估和传递的一种新型组织范例,而且也有可能使人类活动的协同达到空前的规模。”此外,梅兰妮·斯万把由区块链技术带来的各种已有和将有的革新分为三类。

区块链1.0 对应的是数字货币,这方面的应用和现金有关,包含例如货币转移、汇兑和支付系统等。区块链2.0对应的是智能合约,这方面的应用主要在经济、市场、金融领域等,但其可延伸范围比简单的现金转移要宽广,可以涵盖例如股票、债券、期货、贷款、按揭、产权和智能合约等。区块链3.0 则对应的是超越货币、金融、市场以外的应用,主要在政府、健康、科学、文化和艺术方面。

区块链虽然源于比特币,但是其应用层面却能够进一步拓展。

究其根源,是能够促使当前的信息互联网向价值互联网加以过渡,为更多领域的金融和非金融创新奠定基础条件。

正如德勤亚太区投资管理业主管合伙人秦谊认为,“区块链有可能颠覆金融行业,重塑如会计、审计等行业操作,并促生新的商业模式;这是一个年轻、不断变化的技术,广泛商业应用还需几年时间;尽管如此,为防错失机会和面临突如其来的科技冲击,各行业的战略家、规划者以及决策者都应该开始研究区块链的应用案例。”

二.技术驱动下的区块链变革

从技术视角看,我们可以用大数据、云计算、平台经济、移动支付这些通行概念来描述新技术,也可以概括称为I C T。I C T 是信息、通信和技术三个英文单词的词头组合(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简称I C T )。它是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相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新的概念和新的技术领域。

以I C T 为代表的新技术能够改变什么?

从宏观看,是经济金融活动的搜索成本、匹配效率、交易费用、外部性和网络效应。从微观看,则是影响企业内部的信息管理、激励约束机制、技术进步和治理环境等。

可以说,区块链对金融带来的冲击,首先就是沿着技术演进的路径逐渐发生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同样是区块链产生的基础,而区块链技术则进一步驱动了金融变革。

当然,区块链不仅是一系列新技术应用,更重要的是对制度与规则层面的创新尝试。

一方面,虽然人们普遍认为我国的信息技术及其金融应用在很多方面已经居于全球前列,甚至已经开始“弯道超车”,但现实告诉我们这有些过于乐观。

例如,国际电信联盟发布的2015年衡量信息社会发展的报告,陈述了2015年度全球I C T 发展指数的排名,其中中国位居第82 位,较上年度上升5 位。显然,我们的真实技术能力仍然距离发达国家很远。就此而言,对区块链的应用,当前各国的差距并不太远。其中,由于金融天然就是基于共享模式,区块链技术则使得金融共享的深度和广度空前扩大,更使得这方面的应用尝试变得更加重要。因此,积极尝试并探索区块链的应用场景,有助于促使我国综合技术能力在“新平台”上的提升。

另一方面,技术变革最终还要落到制度变革之上。更具有科幻视角的是,当未来技术获得极大变革和突破,以至于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社会的组织形式、管理模式、信息传递、资源配置之时,甚至达到在理想模型中才存在的、稳定有序的、最优的宏观均衡之时,那么货币与金融的存在可能就没有了意义,到此,技术才在真正意义上“颠覆”了金融、“消灭”了金融。在此之前的较长时期内,还需要更多过渡性的改革尝试,目的都是为了解决现有经济金融运行中存在的矛盾,区块链也给这种制度变革探索提供了一条现实道路。

三.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尝试

金融中心化与去中心,一直就是金融变革的核心问题。在中心化金融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弊端之后,去中心化成为重要的改革方向。

当然,在走向去中心的大趋势下,可能存在多向演变和阶段性波动。在可预见的未来,可能不是金融完全去中心,而是多中心与弱中心。

区块链的探索道路,也不是简单的去中心,而可能是多中心或弱中心。现在市场谈论较多的“去中心”,其最终结果更可能是多中心,从而弱化少数中心话语权过强所导致的规则失控。当万物互联使得所有个体都有可能成为金融资源配置、金融产业链中重要的中心节点时,或许就实现了最理想的市场状况,使得传统金融中介的中心地位可能会改变。这种改变不是说传统金融完全被革命、被颠覆,而是从垄断型、资源优势型的中心和强中介转化为开放式平台,成为服务导向式的多中心当中的差异化中心,从而使得传统中介中心和新的中介中心获得共赢,在一个共享共赢的金融时代获得一种新的发展定位。

值得关注的是,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早期的华盛顿共识走向了失败,出现了大量的中心化趋势。有的希望通过中心化来解决金融政策和交易效率,有的希望通过中心化机制来解决系统性金融风险。所以,当前市场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实际上就是“中心化”与“弱中心”的挑战。

区块链带来的多中心和弱中心能否解决相应的国际金融危机所昭示的效率和风险的矛盾?能否改变现代金融体系的内在脆弱性和创新失控等问题?作为研究者,目前我们非常有信心,这种信心来源于对理论内涵和逻辑线索的把握。但与此同时,这种变革也不是轻而易举的,更需要在实践层面有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因为当前的时代正是一个中心化与去中心都非常突出的矛盾冲突时代,现代共享金融则可以实现二者融合,也可以努力用区块链的技术来解决传统中心化难以解决的矛盾。

回顾历史和展望未来,基于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理论,可以看到金融发展中需避免“过犹不及”,而中心与去中心,也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关系。当前,长期中心化金融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历史“天平”开始向“去中心”一方偏离,当然这一过程可能是长期的。

区块链能够遏制传统“中心化”模式下的“短板”,也是为了达到罗伯特·希勒在《金融与美好社会》一书中所描述的目标。希勒教授是理想主义者,他相信人性的光辉。“通过技术安排为公众的利益重塑金融业,把金融业作为人类财富的管理者;通过公众的广泛参与,让金融业为人类社会的良性发展服务。全民的广泛参与也会打破金融的精英权力结构,使得金融民主化,并实现财富分配的公平。”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朱民这样总结《金融与美好社会》一书作者罗伯特·席勒的理想。所有这些,都可以通过区块链的非中性化模式设计,来促进更多主体(节点)的参与及金融话语权提升。


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区块链带来的金融创新与去中心化,不等于全民搞金融,因为当大量游离于监管之外的“灰色金融”泛滥,或者弱势群体通过“过度负债”来消费和投资之时,同样会带来巨大的系统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