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首页 > 研究 > 研究评论 > 发展文化金融 服务国家战略
Home > Research > Research Comment > 发展文化金融 服务国家战略

发展文化金融 服务国家战略

作者Author:金巍 2023-02-09 2023年02月09日

文化金融是以服务文化生产为基础形成的一系列金融活动及相关服务体系,是我国金融体系中独树一帜的特色金融和产业金融形态之一,在我国文化建设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我们要深刻理解党的二十大关于文化建设的精神,继续大力发展文化金融,为文化发展和文化产业发展服务。同时,还要深刻理解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贯彻国家战略的要求,将金融服务文化发展和文化产业纳入到国家战略这一更高的视野,在更加广阔的舞台上实现文化金融的价值。

一、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与高质量发展,着力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既是以往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经验总结,也是未来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重大战略选择。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一方面,要从中国式现代化视角充分认识发展文化金融的重要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文化金融是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在推动我国文化强国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发展文化金融就是对文化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有力支撑。

另一方面,文化金融要积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现代化与高质量发展是对所有产业提出的要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也是未来最为重要的任务和目标。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制度、资本、技术、人才等多方面的高质量投入,强化资本供给、优化文化产业资本资源配置,发展高质量的文化金融就是发展高质量文化产业的重要内容。另外,文化金融要确定服务文化产业的重点,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这些都是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容,也是文化金融服务的重要任务和领域。

二、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扩大内需,着力文化消费金融与文化贸易金融创新

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战略部署,指出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我国应对国际国内经济格局剧变而提出的战略部署,仍是我国经济未来发展的主要战略路径。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特征决定的,也是由新时期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局势决定的。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文化金融要抓住服务文化实体经济、优化文化供给这个中心点,服务产业链重构,建立新的竞争优势;同时结合扩大内需和扩大对外开放,在文化消费金融服务和文化贸易金融服务两个着力点上下工夫。

一方面,文化金融要积极服务文化消费,提振文化内需,促进更高水平内循环。扩大内需战略是我国发展经济、应对国际剧变的重大战略。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就扩大内需做了详细规划,其中也提出了扩大文化和旅游消费的任务。服务文化消费一直是文化金融服务的难点。文化金融既要通过促进文化供给来保障文化消费,同时也要直接开发更多文化消费金融产品来刺激文化内需。应继续丰富文化消费相关消费信贷、信用卡、分期、保险、融资性信保等产品创新,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文化消费场景金融服务,推动文化消费场景与支付平台服务融合。应支持文化消费平台和终端企业与金融机构进行合规的金融产品创新。

另一方面,文化金融要重点服务文化贸易,促进形成文化贸易新局面。“双循环”不是弱化外循环,而是要发展更高水平的对外贸易。文化贸易是重要的服务贸易类型,也是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领域。近日商务部、中央宣传部、广电总局等2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对外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对创新金融服务也提出了要求。文化金融服务文化贸易,要创新文化贸易信贷产品和担保增信方式,鼓励利用发债方式融资,鼓励文化贸易企业通过股权融资做大做强;要切实服务数字文化贸易领域、服务骨干企业为核心形成的产业,服务重点市场,创新“文化走出去”金融支持模式;应积极开展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和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的政策和优先发展机制来推动文化贸易金融创新。

三、服务数字经济国家战略与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着力数字文化产业金融服务创新

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数字经济战略背景下,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被提上议事日程,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同时在文化方面再次强调要“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

一方面,文化金融要适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积极推动数字化文化金融服务。数字化是高质量文化金融服务的重要路径之一。数字化文化金融是文化金融与数字金融的结合,是利用数字技术和金融科技对文化金融服务的再造。近年来一些机构将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文化企业征信、信贷、艺术品投资等领域,未来还需要更多关注基础设施领域,以技术解决文化企业融资难、融资慢等固有难题。

另一方面,文化金融要重点服务数字文化产业。数字经济背景下,文化产业正在进行大规模的数字化迁徙,很多互联网文化企业也在升级再造。近年来,资产市场对数字文化产业的关注度比较高,投融资总额已经超过文化产业通融资总额的50%。金融机构要关注文化企业的数字化商业模式、数字化生产方式、数字化传播与消费方式方面的趋势变化,要关注数字化再生产体系的文化数据资产变化,需要紧紧围绕数字化进行更多的金融服务和产品创新。

四、服务共同富裕,着力中西部文化金融服务与文化乡建金融服务模式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提出要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

一方面,要切实认识到文化金融与共同富裕之间的重要关系。文化金融促进共同富裕,是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主要是“富脑袋”。所以,文化金融促进共同富裕,核心是要通过促进文化生产来提高我国社会的精神富有程度,是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文化金融服务能够通过金融手段进行资源配置,进而达到调节精神文化产品生产的目的。文化金融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就是在文化生产均衡化、平衡化、均等化之处发挥金融的资源配置功能。

另一方面,要结合区域协调发展和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重点推动中西部文化金融模式创新和文化乡建金融服务创新。文化金融促进共同富裕,要关注亟待通过资源配置解决不平衡问题的领域。尤其要关注中西部文化产业发展较弱的地区,需要引导文化金融先进经验“西送”,结合旅游金融、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构建具有中西部区域特色的文化金融服务模式,激活文化资源,服务文化精神生活提升。要关注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支持文化乡建,扶持扶助以文创+旅游推动的创意农业项目和新农村建设项目,积极探索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相结合的扶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