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首页 > 研究 > 研究评论 > 破译美联储货币政策退出路线图
Home > Research > Research Comment > 破译美联储货币政策退出路线图

破译美联储货币政策退出路线图

作者Author:高占军 2021-11-02 2021年11月02日

受多重因素影响,全球范围内物价涨势汹涌。而在美国,有关通货膨胀是否会失控更成为争论的焦点。在10月13日国际金融研究所(IIF)举办的会议上,美国前财长、现哈佛大学教授萨默斯批评各国中央银行,认为他们过于关注社会问题,而对自1970年代以来最大的通胀危险重视不足。他进一步认为,美国通胀失控的风险很大,英国更甚于美国,而欧洲的风险虽低些但也不容忽视。前美联储主席、现任财长耶伦虽反对通胀会失控的说法,但也坦承物价直到2022年上半年仍将维持高位。

在笔者看来,若究其原因,需求拉动、成本推动及供应链瓶颈是导致美国物价上涨超预期的主要因素。而美联储的再通胀努力,加之大力度的财政刺激,使通胀前景难测。

美联储已察觉到危险。在9月22日结束的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会议上,与会者表示将在条件具备时,尽快启动缩减购债的进程。那么,美联储有可能在11月2-3日(美东时间)召开的下一次FOMC决策会上做出最终决定、从而正式迈出货币政策退出的第一步吗?退出QE会采取怎样的步骤?其与加息的次序如何排列?理清上述路线图,是充分评估其潜在溢出效应的前提。

第一,退出QE的时点选择。在9月22日举行的记者会上,鲍威尔虽试图表达含蓄,但若仔细分析,便发现已相当明确。他说,就缩减量宽的条件而言,通胀指数已达标,这是共识;而要求在“实现最大化就业目标”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他个人相信这一条件也完全满足了,虽然有些联储官员认为还差一点。

第二,缩减购债的节奏。根据10月13日公布的9月22日FOMC会议纪要,笔者以为一旦政策启动,美联储每月可能减少购债150亿美元。目前每月新增债券购买量是1200亿美元,若自12月份开始每月缩减150亿美元,则将新增购债减至零需要10个月的时间,也就是到明年9月底完成。

第三,减少购债并不等于缩表。在美联储将新增债券购买减至零之前,其资产负债表都将是扩张的。当将购债数量降至零后,可能会将所有到期的债券再投资,以保持资产负债表规模不变。至于何时缩表,则尚难判断。

第四,何时加息?关于加息的条件,美联储早在3月份召开的FOMC会议上便对此做了明确、清晰的表述:(1)实现充分就业。包括一系列指标,而不只是要看失业率数据。(2)通货膨胀达到2%,但只是暂时地达到2%还不行,要能够在这个水平上持续。(3)通货膨胀不仅要达到2%,还要适度超过2%并维持一段时间。

在9月22日18位FOMC与会者对未来加息时点的预测点阵图中,一半的人预测2022年加息,更有17位预测2023年会加息。虽然这只代表预测者的个人意见而非美联储的集体判断,但仍表明加息的进程将较此前的预期提前。

但仍存在一个重要问题待解,即当前美联储最大化就业和通货膨胀这两个目标发生冲突——通胀已远超过2%并已持续相当长时间,但劳动参与率低,大量的就业岗位开放但招不到人手。这将对美联储未来的政策选择构成严峻挑战。

无论怎样,若不出意外,美联储将于11月初宣布缩减购债。虽退出QE进程启动,但美联储仍将扩表至明年9月底,据笔者测算,届时,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规模将由现在的8.56万亿美元增至9.25万亿美元。此为其一。其二,虽然从明年10月份起不再扩表,但因为持有的长期债券的比例更高,所以仍会继续对金融条件起支撑作用。最后,很重要的一点是,至少在2022年底之前,美联储仍将继续保持零利率。

总之,就算缩减了购债,但美国货币政策仍极宽松,加之拜登政府可能于不久后推出近3万亿美元社会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计划,美国货币和财政政策的这个组合能否有效抑制通胀压力,依然难有定数;而其对全球其他经济体可能产生的溢出效应,则不容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