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首页 > 研究 > 论文 > 人口负增长与长期停滞——基于日本案例的理论探讨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Home > Research > Paper > 人口负增长与长期停滞——基于日本案例的理论探讨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人口负增长与长期停滞——基于日本案例的理论探讨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作者Author:殷剑峰 2022-03-21 2022年03月21日
有关人口问题与长期停滞的研究文献认为,人口老龄化使得意愿储蓄过多,意愿投资过少,进而导致经济陷入长期停滞,因此需要通过扩张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刺激投资。不过,这些文献忽略了人口负增长这一关键现象。日本被看作长期停滞的典型案例,同时也是最早进入人口/劳动力负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本文以日本为例,在一个简单的世代交叠模型中引入非负投资约束和零利率下限,探讨了在人口/劳动力负增长的情况下,资本产出比不断上升,资本边际产品和资本品相对价格不断下降,乃至整个经济陷入持久下滑的非均衡态的机制。由于无法阻止资本品相对价格的下跌,货币政策失灵,而旨在刺激投资需求的扩张财政政策将进一步加剧资本过剩。在人口/劳动力负增长的过程中,提升资本边际产品、使经济恢复均衡态的可行办法只能是增加相对于过多资本存量的过少的劳动力。就此而言,财政政策可以通过补贴生育(增加人口)、扩大教育科研和医疗卫生开支(提升人力资本)发挥作用。人口/劳动力负增长不仅发生于日本,而是一个全球性现象,包括中国在内的主要经济体正在或即将进入这一阶段。但是,从古典经济学直至现代经济增长理论都是以人口正增长为前提,基本未涉足人口负增长的情形。就此而言,本文是一个尝试。

一、引言

“ 长期停滞” 一词源自1939 年美国经济协会( 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主席Alvin Hansen:人口增长率的持续、快速下滑将严重影响资本形成,进而导致持久的失业和经济停滞,没有任何自然力量可以使经济恢复到充分就业状态。在资本形成中,Hansen 指出,人口增长率下降对住宅建设投资产生最为直接的冲击,并将波及到市政公共设施、必须消费品的生产投资等其他领域。长期停滞的概念提出来之后不久,即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这场战争摧毁了许多国家的存量固定资本。随着战后大规模的投资重建和人口的快速增长,投资不足的问题烟消云散,长期停滞也就迅速被淡忘——尽管当时有文章提醒,这远不是一个业已消失的话题。

二战后最先遭遇长期停滞的典型案例就是日本。在1990 年泡沫经济危机爆发后迄今的三十年时间里,日本实际GDP几乎零增长,名义GDP 负增长,总需求中投资萎缩的程度最大,投资萎缩又造成私人部门信用活动萎缩。根据Ito的总结,日本长期停滞有四个典型特征:第一,实际增长率小于潜在水平,意味着存在负的产出缺口和非自愿失业;第二,自然利率下降到实际利率水平之下;第三,名义利率持续下降并遭遇零利率下限(zero lower bound on nominal rates,ZLB);第四,通货紧缩,尤其是耐用消费品、住宅等资本品价格持久下滑。Ito认为,发达经济体都在“日本化”(Japanization)。全球金融危机之后,长期停滞成为发达经济体普遍关心的话题。美国前财政部长Summers 认为,停滞可能就是整个发达经济体将面临的新常态。与正统教科书中描述的经济周期性下滑相比,这种停滞有两个完全不同的特点:其一,这是长期现象,而非短期的周期波动;其二,自然利率(在充分就业情况下的真实利率水平)持续下滑,并可能永久为负值。

造成长期停滞的主要因素就是发达经济体面临的人口老龄化。老龄化不仅会从供给侧导致经济潜在增长率的下降,而且,更会从需求侧导致总需求的持久不足乃至持久失业。关于总需求不足与长期停滞的关系,有关文献认为,关键在于过多的意愿储蓄和过少的意愿投资。其分析逻辑是两套利率间的关系:其一是由意愿储蓄与意愿投资均衡决定的自然利率;其二是金融市场中由货币信用供求决定的名义利率,扣除通货膨胀因素之后,这个名义利率对应着另一个真实利率。正常情况下,自然利率与金融市场中确定的真实利率是相等的——这是经济保持充分就业的条件。

12.png

......

学术论文全部内容请详见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