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首页 > 研究 > 论文 > 比较金融体系与中国现代金融体系建设
Home > Research > Paper > 比较金融体系与中国现代金融体系建设

比较金融体系与中国现代金融体系建设

作者Author:殷剑峰 2018-12-11 2018年12月11日
比较各国金融体系可以发现,银行导向的金融体系通常具有更加强烈的政府干预倾向,而在( 资本) 市场导向的金融体系中金融资源的配置主要依靠市场机制。银行导向和市场导向各有优缺点,前者通常是后发国家实现赶超的工具,而后者则是全球领先国家的根本特征。中国现有的银行导向金融体系客观上适应了人口红利时期动员储蓄、推动大规模投资的需求,但是,随着中国经济正在面临的结构性变化,这种体系必须改革。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开放的市场导向体系,让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发展强大的资本市场以及培育与资本市场密切相关的机构投资者,改革人民币的发行机制,推动人民币成为关键储备货币。

一、比较金融体系: 两个视角

作为经济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金融体系是由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工具以及一系列显性或者隐性规章制度安排构成的复杂系统。由于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复杂、甚至是意外的因素,各国金融体系千差万别,并且都在发生持续的变化。不过,金融体系所担负的基本功能是不变的。金融体系的基本功能就是跨期配置资源,依据 Merton et al. ( 1995) 的金融功能观( Functional Perspective) ,这又可以分解为支付结算、集聚资源和分割股份、在时间和空间上转移资源、风险管理、提供信息、处理激励问题等六类子功能。比较金融体系理论研究的焦点问题就是: 各国不同的金融体系在发挥金融功能、进而促进经济稳定高效发展方面究竟存在何种差别,不同金融体系的比较优势和劣势是什么。

金融体系是一个复杂系统,可以从许多维度去观察比较,但这里有两个最为基本的视角。第一个视角是金融体系的结构,或简称金融结构。比较金融体系理论将各国金融结构简单地分为银行导向( Bank-oriented) 和市场导向( Market-oriented) 两大类。顾名思义,在银行导向的金融体系中,跨期配置资源主要依靠银行——其典型案例是德国和日本; 而在市场导向的金融体系中,资本市场( 尤其是股票市场) 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其典型案例是美国和英国。

在比较金融体系的时候,首先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银行导向,还是市场导向,都是在“比较” 的基础上、而非绝对意义上而言的。例如,横向比较,日本的金融体系相对于美国的金融体系是银行导向的; 纵向比较,资本市场在现在的日本金融体系中扮演着比以往重要得多的角色。事实上,从金融发展的角度看,任何一个金融体系在起初都是银行扮演重要,甚至是绝对主导的角色,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资本市场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早在 20 世纪 60 年代,戈德史密斯( 1960) 就指出了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之间的这种关系: 在金融发展的初级阶段,如 18 世纪和 19世纪中叶的欧洲和北美,商业银行在金融机构中占据了统治地位,债权凭证超过了股权凭证; 在金融发展的中间阶段,如 20 世纪上半叶的大多数非工业化国家,银行依然占据主导,不过,与初级阶段相比,反映金融发展水平的金融相关率大幅度提高; 在金融发展的高级阶段,如 20 世纪初期以来的工业化国家,金融机构日益多样化,商业银行地位下降,股权凭证相对于债权凭证的比例上升。

比较金融体系的第二个视角是配置金融资源的机制。这里,可以将金融体系分为“市场化体制”( Marketization System) 和“政府干预体制”( Government-intervention System) 。在市场化体制中,市场①在资源跨期配置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金融机构的业务自由化,价格( 各种利率和金融资产价格) 自由化,资本项目通常也是开放的。在政府干预体制中,政府通过对金融机构、金融业务、价格的直接管制或间接影响,将储蓄资源引导到政府意向的经济部门和行业中,因而政府在跨期资源配置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当然,这里也不存在绝对的市场化体制和政府干预体制。由于金融体系的运转具有强烈的外部性,各国政府都对金融体系实施着严格的监管,而且,在不同时期,政府对市场的干预程度也不同。例如,从 20 世纪 30 年代一直到 80 年代金融自由化之前,美国一直对银行存款利率实施上限管制,而在 2008 年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政府又对商业性金融机构的业务采取了限制性措施( 沃尔克规则) ,甚至讨论过要对两家从事证券化业务的政府发起机构( Government-sponsored Enterprises, GSE) 实施国有化。

学术论文详见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