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首页 > 研究 > 研究评论 > 数字金融研究国际比较与展望
Home > Research > Research Comment > 数字金融研究国际比较与展望

数字金融研究国际比较与展望

作者Author:张明 陈胤默 王喆 2021-03-19 2021年03月19日

一、引言

数字金融作为金融与科技紧密结合的新兴领域,其内涵在不断地动态变化,开始阶段侧重于具体环节和产品业务的技术创新,目前已扩展至金融行业投融资、货币支付、咨询等全范围内的各类技术创新。目前,数字金融这一概念尚未有统一界定。在文献和政府文件中较多地将其称为“数字金融”、“金融科技”或“互联网金融”。中国人民银行等部委将“互联网金融”定义为“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金融稳定理事会将“金融科技”定义为“技术带来的金融创新,它能创造新的模式、业务、流程与产品,包括前端产业也包含后台技术”。舒菲尔(Schueffel,2016)总结了已有文献中关于“金融科技”定义的共性,认为金融科技是一种运用技术手段改善金融活动的新兴金融产业。刚贝(Gomber,2017)比较了金融科技(Fintech)、数字金融(Digital Finance)与较早期使用的电子金融(E-Finance)之间的异同。黄益平、黄卓(2018)认为“金融科技”主要突出了其技术特性,而“数字金融”在概念界定上更加中性,并将“数字金融”定义为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公司利用数字技术实现融资、支付、投资和其他新型金融业务模式。由于在不同的文献中对概念界定尚无统一的标准,本文将主要采用黄益平、黄卓(2018)关于数字金融的定义,并将数字金融、金融科技、互联网金融都统称为数字金融。

从全球的历史演进来看,金融与技术的相互交织与共同演进,最早可以追溯至19世纪后期电报与电缆在金融全球化中的应用,1967年ATM的引入被认为是现代金融科技的开端。贝廷格(Bettinger,1972)最早提出“金融科技”概念,结合了银行的专业知识、现代管理科学和计算机技术。20世纪90年代,花旗集团的一项科技合作项目也使用了这一概念。在这一时期,金融科技发展主要由传统金融业主导,利用信息技术推进流程电子化(Arner et al.,2015),因而也有“电子金融”的说法。2008年金融危机后,金融监管变革与数字技术进步共同推动金融科技进入蓬勃发展的新阶段(Zetzsche et al.,2017a),并表现出与过去完全不同的特征。在全球范围内,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金融业并提升了变革速度;各类非金融科技公司与新兴企业也越来越多地进入金融领域,利用自身优势直接向企业和消费者提供创新型金融产品与服务。

从中国的发展态势来看,数字金融在2010年之后迎来蓬勃发展。根据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构建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郭峰等,2020),在2011-2018年间中国数字金融发展呈现持续、快速的上升态势。从分项指标来看,中国数字化程度的发展快于数字普惠金融总体的发展。这表明得益于数字金融的移动化、实惠化、便利化等优势,数字金融得以快速被使用者接受。随着覆盖广度的加深、数字支持程度的提高,数字金融在支付、信贷、保险、投资等领域的使用深度增加。不仅如此,金融科技领域的投资也十分活跃。2016年中国对金融科技的风险投资排名世界第一,并孕育大量独角兽公司,2016年中国的金融科技类独角兽公司数量约占世界的40%,总市值占据世界的70%以上

数字金融发展方兴未艾,国内外学者对数字金融进行了大量研究。现有文献受制于金融科技业态发展进程和数据可得性,主要从网络融资、数字货币和数字金融监管等具体领域展开研究;数字金融的发展趋势、特征事实、经济后果等问题是主要关注点。目前,鲜有文献对国内外数字金融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和总结。本文的主要贡献是,基于中外比较分析的视角,采用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方法对2013以来的数字金融国内外文献进行系统梳理,通过对研究进展的可视化分析以及对研究热点主题的归纳总结,发现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以期提供一个关于数字金融研究的Big Picture,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下文安排如下:第二部分,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方法对数字金融当前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第三部分,基于三大热点领域,对数字金融已有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第四部分,对数字金融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述评;最后,对数字金融研究的发展方向和前景进行展望。

一、数字金融研究现状——基于Citespace的分析

本文采用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方法对数字金融现有研究的时间趋势、地域分布、核心作者等特征进行可视化分析,并对热点主题和重要领域的代表性文献进行梳理和述评。本文进行知识图谱分析的文献范围是国内CSSCI和国际SSCI核心期刊,筛选时间为2013年至2020年4月15日。选择2013年作为分析起点的理由为:2004年支付宝账户体系可以算是中国数字金融的起始点,但业界通常将余额宝开张的2013年,视为中国数字金融发展的元年(黄益平、黄卓,2018)。因此,本文将分析起点设为2013年。基于知识图谱分析,国内外的数字金融研究现状具有如下特征。

(一)发文时间趋势

从2013年起,数字金融研究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话题,国内外关于数字金融的研究呈显著上升态势。数字金融的研究进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13年至2017年,这一时期数字金融的研究还在处于成长期。国外数字金融发文量从2013年的31篇增长至2017年的127篇;国内发文量也从5篇增长至50篇。第二阶段是2017年之后,数字金融研究进入爆发期。特别是国外的数字金融发文数量在2018和2019年的平均增长率达到124%,国内的发文增长率也接近71%。在2019年,SSCI共发表633篇论文,CSSCI共发表146篇论文。从总体趋势上来看,数字金融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要议题。

对比国内外发文量来看,SSCI的发文数量明显多于CSSCI的发表数量,可能的原因在于CSSCI期刊数量不多,且主要接收中国学者的论文,而SSCI从期刊数量和投稿作者来说都明显多于CSSCI。同时,国外的数字金融研究起步也稍早于国内研究。国外数字金融的发文数量从2015年开始迈上新台阶,之前发展较为平缓;国内数字金融研究则从2016年开始出现明显增长,从原来的不超过10篇增长至2017年的50篇左右。另外,国外数字金融的发文量也在2017年后率先迎来爆发式增长,高于中国相关研究的增长速度。因此,国外的数字金融研究从规模和速度上都略领先于国内,这也意味着未来国内的数字金融研究具有广阔空间。

(二)地域分布特征

本文针对SSCI发文国家进行分析,发现目前有来自74个国家(地区)的学者,对数字金融的相关议题进行研究。词频搜索排行前3的国家,分别为美国、中国和英国。从节点中心度来分析,美国、英国、西班牙、法国、澳大利亚的节点中心度都大于0.1,分别为0.31、0.28、0.24、0.22、0.11,表明这五个国家中心性较高、有枢纽作用。此外,还有来自韩国、德国、加拿大和意大利的学者对数字金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中国学者在数字金融研究中词频较高,但节点中心度较低。虽然国内CSSCI期刊有大量关于数字金融的研究,但在国际领域的发文影响力还有待提高。

11.png

(三)核心作者和机构分析

本文根据Citespace初步分析结果,结合作者影响力,从中筛选出2013年之后高产且具有影响力的前六位中国学者:黄益平、廖理、杨东、粟勤、姚前、胡金焱。他们分别来自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山东大学等机构。另外,国内金融科技领域的研究人员较为分散、高产且有影响力的作者较少、合作范围较小,合作者较为固定。

相对而言,国外数字金融领域的研究人员较为集中、合作范围较广。从2013年开始,国际学者针对数字金融的研究,主要高产且有影响力的学者,包括Elie Bouri、David Roubaud、Brian Lucey、Shaen Corbet、Walid Mensi和Rangan Gupta等六位学者。分别来自Holy Spirit University of Kaslik(黎巴嫩)、Montpellier Business School(法国)、Trinity College, Dublin(爱尔兰)、Dublin City University(爱尔兰)、Sultan Qaboos University(阿曼)、University of Pretoria(南非)等机构。

(四)高频关键词总结

进一步地,本文导出CSSCI和SSCI排名前20的关键词,发现国内外学者关于数字金融研究的关注点,存在一定的差异。在CSSCI中,排名前三的高频关键词为金融科技(205次)、P2P网络借贷(141次)、互联网金融(131次)。而在SSCI中,最高频的三个关键词为Bitcoin(369次)、Blockchain(255次)、Cryptocurrency(241次)。对比CSSCI和SSCI的关键词排序,发现国内学者较多关注数字金融在网络融资领域的应用;国外学者更多关注数字金融在支付领域的应用,及其对市场效率的影响(见表2)。

国内外学者在研究领域的分化,可能的原因在于中国数字金融发展有别于英美等国家。黄益平、黄卓(2018)指出金融科技在英国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呈现出“金融归金融、科技的归科技”的发展模式,即金融科技不是一个新金融业态,而是为金融部门提供技术解决方案而存在。从支付宝、微信支付、P2P网贷平台的发展模式来看,中国数字金融发展表现出新金融业态的趋势,但最终的发展模式还未完全定型。

22.png

本文发表于《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21年第1期

......

研究评论全部内容请详见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