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首页 > 媒体报道 > 从"全国"升格"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释放哪些信号?
Home > MediaCoverage > 从"全国"升格"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释放哪些信号?

从"全国"升格"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释放哪些信号?

2023-11-03 2023年11月03日

10月30日至31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在京召开。这场我国金融领域最高规格的会议,指出了当前金融领域面临的问题和风险,为未来几年金融行业、金融市场发展和改革定下了基调。

会议肯定了金融系统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但也直接点明,我国经济金融风险隐患仍然较多,金融乱象和腐败问题屡禁不止,提出要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并就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提出要求。

会议规格提升至中央有何意义?防范化解地方债风险机制如何“长效”?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新”在哪?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对观察者网表示,这场会议反映了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重视,也为整个金融行业在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通过把金融管理层级进一步提升到党中央,确保金融发展符合党中央大政方针政策,也更好地符合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方向。

九方智投首席经济学家肖立晟认为,本次会议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金融领域存在的问题,表明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改革仍是金融行业发展的主线,且相较于以往,改革力度可能会更大。

在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看来,会议全面强化了地方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和政府债务管理,会上提到的“长效机制”主要指切实防范“一边化债一边新增”。会议还进一步明确房地产支持政策,有效化解房地产行业风险。

他预计,下阶段房地产行业对宏观经济的拖累效应有望减轻,进而增强宏观经济内生增长动能。

11.png

本次会议提到,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视觉中国

规格提升到中央,有利于中央对金融行业改革总体布局

在此之前,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基本每五年召开一次,前五次分别于1997年、2002年、2007年、2012年、2017年召开,为将来几年的金融工作方向确定方向,因而备受外界关注。

此次会议是时隔6年再度召开,也是首次被称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

今年新一轮机构改革后,中央金融委员会和中央金融工委成立。本次会议指出,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金融工作的根本保证。要完善党领导金融工作的体制机制,发挥好中央金融委员会的作用,做好统筹协调把关。发挥好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的作用,切实加强金融系统党的建设。发挥好地方党委金融委员会和金融工委的作用,落实属地责任。

22.png

2023年5月18日,北京,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正式挂牌/澎湃影像

红塔证券宏观分析师杨欣表示,从“全国”到“中央”的变化体现了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的重要性,会议也进一步明确了中央和地方相关金融监管机构的职责。

“在这样一个时间点召开金融工作会议,反映了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重视,也为整个金融行业在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曾刚指出,从“全国”到“中央”的变化与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相关,国务院的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已经进一步升格为中央金融委以及中央金融工委这样的议事机构和决策机构,相当于把金融管理的层级进一步提升到了党中央。

他认为,这种调整有利于对金融行业的整体改革进行总体布局和推进,更有效地强化党中央对金融工作领导规划的整体性和实施效率。这么做还能进一步确保金融行业的发展符合党中央的大政方针政策,从而更好地满足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

会议点明“金融领域各种矛盾和问题”,改革力度或较以往更大

近来我国金融领域监管不断趋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明确要强化监督问责,用“长牙齿”的硬措施,为安全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王青表示,本次会议从全局高度为下一阶段中国金融工作确定了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特别是其中关于金融监管、金融风险的内容丰富,受到市场高度关注。

肖立晟说,本次会议直接指明了当前金融领域所存在的问题,表明未来一段时间内改革仍是金融行业发展的主线。

他认为,从会议表述的“金融领域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有的还很突出,经济金融风险隐患仍然较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不高,金融乱象和腐败问题屡禁不止,金融监管和治理能力薄弱”可以看出,当前我国金融领域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金融风险、服务实体以及金融监管三大方面。而本次会议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这些问题,并提出要“下决心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表明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改革仍是金融行业发展的主线,且相较于以往,改革力度可能会更大。

“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既要遏增量,又要化存量

纵观本次会议,“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说法屡屡被提及。

针对会议强调的“要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王青说,这意味着接下来会继续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也意味着2017年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确定的金融严监管基调将会延续。

近年来,伴随着房地产行业承压,我国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收入锐减,地方债务风险问题日益引发社会关注。

今年10月以来,我国多个省份陆续发行了旨在化解“隐性债务”的“特殊再融资债券”,规模突破万亿,意味着“一揽子化债方案”正在进入落实阶段。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次会议提出,要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

如何建立“长效机制”?

王青表示,与2017年会议主要强调遏制增量有所不同,本次会议强调的“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长效机制”,则既包括遏制增量,也包括化解存量。同时推动平台企业转型,从根本上控制地方债务增长。

他注意到,首先在防范化解范围方面,本次会议再次明确,将原来的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扩大为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这一点在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公报中首次明确,意味着继地方政府显性债务、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之后,地方城投平台各类经营性债务也将全部纳入风险防范化解范围。

王青预计,尽管当前平台债务风险缓和,融资成本下降,但未来平台企业新增债务将受到更为严格的监管。从根本上说,地方债务源于平台企业承担基建投资职能,在地方政府法定债务限额之外大规模举债融资。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推动平台企业转型,这既包括主体业务转型,也包括彻底剥离平台融资职能。

33.png

10月25日,重庆披露拟发行特殊再融资专项债券304.1亿元,这是重庆近期第二次披露拟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已发行及拟发行金额达726亿元/IC Photo

在曾刚看来,“长效机制”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现有风险如何化解,二是如何从更长期的角度防范风险再次上升。

“短期来看,我们现在基本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整体思路,就是控增量,化解存量。”曾刚说,“控增量就是严格控制地方债务上限,同时对存量部分通过各种方法——包括发行再融资债券,适度调整中央地方债务负担,以及通过各种其他安排去优化地方债务期限结构,降低债务成本,从而使地方隐性债务得到持续而有效的化解。”

至于中长期,曾刚表示,需要进一步优化地方中央的债务结构,通过事权和财权相对应,适当地有效降低地方债务负担。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基建模式已经逐步让位于科技创新等新的发展方向,地方政府本身的债务需求在下降,债务的收支结构也随着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调整。所以就需要构建一个符合国家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制。”

“地方不需要再大兴土木搞基建和城投,自然也就不需要那么多土地财政了。因为支出下降了,开始转向新阶段的发展要求,这个时候与之相匹配的收入及其内容也会发生相应调整。”曾刚说,“未来地方需要转型去符合国家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要求,包括城投的转型,也包括财政定位方向的转型,从根本上进行优化,降低债务风险。”

“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保障房与商品房并重

涉及房地产领域,会议提出,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健全房地产企业主体监管制度和资金监管,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快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这个新实际上指的是商品房和保障房并重的形式。”曾刚表示,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一方面要促进商品房市场的良性发展,保障居民的刚需和改善性的商业性的住房需求,使市场平稳运行;另一方面要加快保障房建设,通过租售并举的发展模式,来构建一个良性的房地产市场,满足更多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

杨欣也提到,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其实强调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让商品住房回归商品属性,满足改善性住房需求,后续地方有望因城施策,在放宽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认房不认贷等方面进一步发力。二是加大公共住房体系建设,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满足中低收入群体的刚性居住需求。

44.png

2023年7月18日,上海,上海保障性租赁住房正在加快筹措供应,着力缓解新市民、青年人阶段性住房困难/IC Photo

针对会议首提的“健全房地产企业主体监管制度和资金监管”,王青说,其中一个重点是强化保交楼,长期来看是有效转变房企高周转、高负债的经营模式。

他预计,接下来房地产支持政策将进一步加码,包括在因城施策原则下,适度放宽包括一线城市部分区域在内的限购措施,加大公积金购房支持力度,加快推进“带押过户”模式、激活二手房市场,以及进一步引导居民房贷利率下行等。他判断,未来5年期以上LPR报价有可能单独下调。总的目标是引导房地产行业尽快实现软着陆,这对今年底明年初稳增长和防风险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各项房地产支持政策持续发力前景下,四季度楼市有望延续回升势头,房地产行业对宏观经济的拖累效应有望减轻,进而增强宏观经济内生增长动能,届时房地产行业低迷对整体金融稳定的潜在风险也将得到有效缓和。”王青说。

“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稳健性”,逆周期调整需与跨周期相结合

本次会议将跨周期与逆周期调节并行提出引发关注。会议指出,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

曾刚表示,“稳健性”实际上讲的是大体保持平稳,不过度扩张或收缩,目前来讲就是不过度扩张。但不过度扩张不意味着不会根据经济和市场的需要来进行流动性的调整。从当前阶段来看,实际上下一步根据市场需要降准降息的可能性都存在。

“在这种逆周期调整的同时,还要注重和跨周期调整的结合。因为我们的经济发展处在转型过程当中,从一个旧的发展模式过渡到新的发展模式,如果纯粹是单一的逆周期调整的话,有可能会耽误经济转型的时机。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的逆周期调整应该是适当的、适度的,然后保证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曾刚指出,“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跨周期政策我们还要更多关注结构性支出,引导信贷资金进入国家战略重点领域,以及国民经济的薄弱环境,从而更好地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新周期的增长动能。”

肖立晟还注意到,本次会议提到“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融资成本持续下降”,这较央行以往“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的表述更加积极,或意味着短期内货币政策将继续宽松。另一方面,本次会议同样提到了“活跃资本市场”,而金融工作会议主要聚焦于金融业的长期发展,这表明“活跃资本市场”或已成为未来几年内金融工作的重要目标。另外,本次会议同样提到了要“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这些政策的落实均将成为利好资本市场的长期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11月5日,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即将迎来第五个年头。但在推行的过程中,也引发了“注册制是否意味着无人管”“如何防范违规造假”等疑问。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着力打造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

杨欣说,全面注册制改革的本质是把选择权交给市场,强化市场约束和法治约束。一方面是完善注册制的各项流程和法律法规体系,包括优化审核注册机制、压实发行人和中介机构责任、完善存续期管理及监管体系、依法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另一方面是强化投资者教育,注册制下,投资者自我判断、自我决策、风险自担,投资者风险意识的提升也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一环。当投资者参与到公司治理,合理行使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将对上市公司发挥应有的监督约束作用,促进上市公司质量提高,减少违规造假现象。

他认为,长期来看,注册制的实施将引导更多优质企业、符合国家战略发展方向的企业上市,有利于全市场上市公司行业结构的优化。此外,注册制的实施也有助于完善退市常态化机制,进一步提升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推动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