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首页 > 研究 > 论文 > 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研究
Home > Research > Paper > 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研究

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研究

作者Author:胡滨 范云朋 郑联盛 2024-03-19 2024年03月19日
宏观审慎评估体系作为我国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核心组成部分,主要监管对象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其有效性问题备受关注。本文以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及相关的广义信贷作为核心研究对象,基于2010—2021年中国银行业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作为否决项,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使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明显提升,风险显著下降,相比于微观资本监管,其对商业银行的约束作用更明显;作为“隐形”否决项,广义信贷监管同样有助于降低商业银行风险。异质性分析发现,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对城商行与农商行的风险约束更加显著。补充性检验一方面通过双重差分模型进一步证明了宏观审慎评估体系会促使商业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和降低广义信贷水平,进而降低商业银行风险;另一方面通过XG⁃Boost决策树模型进行反事实分析,估计宏观审慎与微观监管在资本充足率上的差距,结果表明,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发挥了正向风险约束功能。本文深入剖析了宏观审慎评估体系的核心内容和理论机制,为其政策有效性提供了经验证据,有利于进一步强化宏观审慎监管并推动商业银行稳健发展。

一、引言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世界主要经济体和国际组织普遍认识到以往基于金融机构个体的微观监管不能充分保证金融体系的整体稳定;原有金融监管体系难以有效应对顺周期效应以及金融衍生品、金融创新、影子银行等潜藏的重大金融风险;监管空白和灰色地带使金融风险尤其是系统性金融风险不断累积,潜藏对金融体系稳定的破坏性。基于此,亟待从宏观审慎维度强化金融监管。

十余年来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2011年,我国实施了跨境资本流动逆周期管理政策。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将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和合意贷款管理机制升级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成为我国宏观审慎政策实践的里程碑事件。随着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宏观审慎政策在我国金融管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宏观审慎评估体系作为双支柱调控框架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其政策框架、主要指标、操作方法、影响机制、政策绩效等问题值得高度关注。我国金融体系以银行业为主,宏观审慎评估体系主要作用于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所以研究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是必要的。

国际金融监管协调、混业经营与分业监管的制度性错配、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现实需要等是中国启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主要动力。2012年后,随着中国进入“大资产”管理时代,金融创新和影子银行迅猛发展,金融机构间以及金融行业间的关联性加强,金融综合经营或金融混业经营与金融分业监管的制度性错配日益凸显。2015年后,多项重大金融风险事件暴露了中国金融系统的重大稳定性威胁,国内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的现实需要大大增强。2016年1月1日中国试点实施宏观审慎评估体系,核心是引入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和广义信贷管理。

宏观审慎评估体系是中国重要的政策创新,具有清晰的政策逻辑。该评估体系具有四个要点。(1)设立宏观审慎评估体系的首要目标是着力解决金融系统的顺周期问题。(2)宏观审慎评估体系用于解决系统重要性或复杂关联性问题。在经济增长目标驱动和表内信贷监管趋严背景下,影子银行及其潜在的系统重要性或关联复杂性问题成为重大的风险隐患。(3)资本充足率是首要核心指标。在资本和杠杆项目中最重要的指标是资本充足率,其权重为80%,是判断商业银行能否达标的第一个否决项。①宏观审慎评估体系中的资本充足率通常被称作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与中国银保监会的微观资本充足率要求不同的是,该指标取决于广义信贷增速,对超过政策目标的那部分广义信贷计提资本,比“信贷/GDP 缺口”作为锚定指标更合理。根据广义信贷增速,逆周期资本缓冲可能超过《巴塞尔资本协议Ⅲ》设定的最高水平2.5%。这项创新得到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肯定。(4)广义信贷是另一核心指标。在资产负债情况中,最重要的指标是广义信贷增速,其权重为60%,用于对影子银行业务和相关广义信贷总量与结构进行监管,有效约束商业银行风险并降低系统关联性。根据宏观审慎评估体系的规定,对银行而言,广义信贷增速与目标M2增速偏离不超过20个百分点时,可获得满分60 分;偏离超过20个百分点时,计0 分。从上述两个关键性指标来看,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实现政策目标的主要抓手是广义信贷总量控制和结构优化,进而强化宏观审慎资本要求,这是中国人民银行推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的初衷,也是宏观审慎评估体系相较于《巴塞尔资本协议Ⅲ》的优势所在。

基于政策实践,本文选取资本充足率和广义信贷两个相互关联的重要指标来研究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首先,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作为否决项会直接决定商业银行宏观审慎评估是否合格,会对商业银行日常操作和风险承担等行为产生直接影响,且该指标属于“改进型”指标,是在《巴塞尔资本协议Ⅲ》和银保监会实行的资本充足率指标基础上完善而成的,重点体现出逆周期性②和系统重要性理念。其次,广义信贷作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的另一项核心指标,属于“新增型”指标,主要目标是对我国影子银行体系进行监管,减少银行资产腾挪或表内外复杂关联,以降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和系统复杂性。更值得注意的是,广义信贷作为银行资产负债考核的核心项目具有高达60% 的评分权重,会直接影响到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能否达标。在一定程度上,广义信贷是一个“隐形”否决项。

本文选取我国147家商业银行2010—2021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研究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本文边际贡献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已有文献对宏观审慎评估体系的研究较多集中在宏观介绍层面,较少对其核心机制和有效性进行深入探讨,本文以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和广义信贷的关联机制作为切入点,为深入认识我国宏观审慎管理机制及其有效性提供了新的参考;第二,已有文献对微观监管视角下资本充足率监管的研究较为充分,而对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监管及其有效性研究相对不足,本文从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视角切入,丰富和拓展了研究维度,并通过反事实分析方法证明了相较于微观资本充足率,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发挥了正向作用;第三,广义信贷监管作为中国人民银行管控影子银行的核心工具和关键手段,是否有利于降低商业银行风险尚待检验,本文为此提供了经验证据。

......

学术论文全部内容请详见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