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邮件推送
获取我们最新的更新
把握节奏与力度,平衡稳增长与防风险
各位专家、学者,各位嘉宾:上午好!
首先我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欢迎各位嘉宾的到来,也感谢各位嘉宾今天来参加我们这个会议,为金融市场风险防范这个主题建言献策。今天借这个机会,请各位专家就金融市场风险的重要环节、应对经验与教训进行讨论,相信这些讨论对我们未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这里,我就金融市场风险与应对问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供各位专家参考。
一、中国金融风险应对框架逐步完善
习总书记多次就金融风险、金融安全和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发表重要讲话。从金融风险及其防控的系列重要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前中国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政策体系框架已经逐步确定和完善。从这些讲话当中,可以看到金融风险应对的整体政策体系框架及其核心要点随着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完善,而且是在层层推进、逐步深化。习总书记多次阐述金融与经济之间的关系问题,指明金融的初衷是什么,金融的本质是什么。他指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宗旨。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是共生共荣的,金融稳、经济稳,金融活、经济活;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习总书记关于金融与经济关系的形象描述,实际上就把防范金融风险,增强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功能,提高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作为未来金融工作的重点。
在阐明金融与经济之间共生共荣的关系基础上,我们看到中央政府提出要坚持底线思维,要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紧接着在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当中,提出了要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习总书记在今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二、中国金融风险应对的四个方面
我们对系统性风险的认识,对系统性风险的理解,对系统性风险的应对措施,都在不断的深化。到了当前阶段,中国金融改革进入了深水区,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果,未来金融风险如何防范?金融改革如何进行?下一步对于中国来说,如何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指示,需要注意四个方面。
第一方面是金融信息统计与风险监测预警。随着当前中国金融风险的不断累积,风险在不断暴露,做好金融的统计分析工作,做好信息的收集工作,做好风险的预警和监测工作,是重中之重。我们必须在金融信息统计的基础上加强对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监测和重点风险领域变化的监测。未雨绸缪,做好预警。特别要防范化解两类系统性风险:第一类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频繁出现的“黑天鹅”事件所潜藏的系统性风险。第二类是“灰犀牛”风险,像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企业不良贷款,房地产金融泡沫等等。
第二方面是重点领域风险的精准防控。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不能停留于面上的问题,要着手考虑精准有效处置重点领域的风险。在预警监测之后,要分析归类,哪些重点领域存在哪些重大的风险隐患,甚至可能成为系统性风险的来源。传统意义上的金融风险我们已经非常关注了,比如债务问题、房地产价格、信用风险还有影子银行等等,并且有了应对方法。除了这些已经关注到的重点风险领域外,我们还要关注金融风险的新变化,比如外部冲击的风险要值得高度警惕,特别是中美贸易摩擦可能会对金融体系产生的影响。
第三方面是防范化解新兴领域的金融风险。我们需要看到传统金融体系之外的一些新的风险点。比如说地方金融稳定问题,一些没有金融牌照“无证驾驶”的所谓的投资顾问公司、理财公司、咨询公司从事的一些非法集资与金融诈骗、非法金融交易等等活动,我们需要予以高度重视和关注。在当前的机构改革中,各地都设立了地方金融监管局,但是市、县域机构改革刚刚开始,在地方金融监管的力量、技术、人员配备等等还没有到位的情况下,监管还很薄弱,需要我们下一步采取有效措施防控潜在的区域性金融风险。此外,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数字技术的应用,产生了一些新的金融产品及服务,像现在的比特币等虚拟货币、ICO虚拟代币等,这些产品已经具有了金融投资属性,但是又脱离于现有监管体系之外。虽然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进行整治,包括人民银行等多部委联合出台政策禁止虚拟代币在中国发行。但是虚拟货币、虚拟代币等的发行与交易,已经从境内向境外转移,从公开走向地下。这一领域的风险并没有完全消除,只是更加隐蔽,这也是我们要高度予以关注的。
第四方面是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平衡。风险防范、强化监管是应对风险的有效举措,但是,需要考虑与稳增长的关系。对于当前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来说,刘鹤副总理在6月13日第11届陆家嘴论坛上刚刚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演讲,指出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我国金融体系累积了一些风险,这是正常的。目前正处于水落石出阶段。我们按照依法依规的原则,正在稳妥、果断、细致、专业地处理这些风险和隐患。要关注大趋势,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基于此,我觉得下一步金融改革的工作重点:一是金融要回归本源,坚定服务实体经济,尤其是高质量转型中供给体系、需求体系和金融体系的匹配问题,增强金融供给的适应性。二是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要精准拆弹,尤其是阻断风险跨市场、跨区域的扩散和传染。三是要注重把控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过程中的政策节奏和力度,比如金融机构顺周期效应和相关的收缩效应,怎么能够有效平衡好防风险和稳增长之间的关系,防止在处置风险过程中产生新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