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首页 > 研究 > 论文 > 美欧银行业风险的监管反思与启示
Home > Research > Paper > 美欧银行业风险的监管反思与启示

美欧银行业风险的监管反思与启示

作者Author:郑联盛 赵志桦 2023-10-23 2023年10月23日
2007-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社会对系统性金融风险应对机制和金融稳定治理框架进行反思和改革,构建了微观监管和宏观审慎并举的金融监管框架,凸显信用风险和资本金的重要性,同时,深化了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政策的内在统筹机制,并着力完善问题机构处置机制,为危机后国际金融稳定提供了保障。但是,2023 年美欧银行业风险演进显示机构破产不是源于信用风险而是利率风险,资本金为核心的监管有效性存在一定缺陷,货币政策调整对金融稳定产生显著冲击,问题金融机构处置出现政府强力干预的趋势。美欧银行业风险凸显全球金融危机后构建的风险应对、机构处置和金融稳定治理的政策框架仍有待改进。未来需要强化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政策的再权衡,加强金融监管体系与机构风险管理的匹配性,考虑资本金为核心的微观监管和宏观审慎的潜在不足,同时需进一步优化问题机构救助中的政府职能与市场职能。

2023年3月以来,以硅谷银行、签名银行、瑞士信贷、第一共和银行等破产或被收购为代表的美欧银行业风险暴露,演化成了2007-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重大的银行业风险事件,一度引发国际社会的广泛警觉。在美欧政策当局的强力救援下,美欧银行风险较快缓释,系统性风险威胁实质性降低,中短期内继续升级演进为系统性风险或金融危机的概率相对较小。即便如此,从金融稳定机制或金融监管制度完善的角度深入分析此次美欧银行业风险暴露,或可得出一些启示。

实际上,本轮美欧银行业风险暴露是对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社会重塑的金融风险应对机制和金融监管体系的一次“压力测试”。2007-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社会对金融风险根源、演进、爆发和应对等进行了诸多反思,比如,低利率环境下的银行风险承担效应、货币政策的风险溢出效应、问题金融机构处置、平均通胀目标制以及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政策的目标统筹,等等。更重要的是,国际社会针对性地完善金融风险应对和金融稳定治理框架,系统性金融风险防控、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金融稳定政策)的关系统筹、问题机构处置等是其中三个非常重大的改革事项。2023年美欧银行业风险暴露中,系统性风险、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政策关系以及问题金融机构处置等也成为重大政策议题。比如,不管是宏观审慎还是微观监管,对利率大幅上升、银行资产负债冲击及资本金补充都缺乏足够敏感和充分应对。[7]本轮美欧银行业风险暴露是对全球金融危机后金融监管体系的一次考验,也引发了对未来完善金融监管体制的反思。2023年7月末,美国金融监管当局出台了金融监管改革的方案并征求意见,着力于针对性补齐监管短板。

本文在简要回顾本轮美欧银行业风险暴露演进的基础上,着重对全球金融危机后建立起来的微观监管和系统性风险应对框架、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政策关系以及问题金融机构处置等进行针对性的反思分析,厘清当前经济走势、政策变化和机构处置对现有金融监管体系的影响,以揭示现有监管制度存在的问题或短板,明晰当前金融监管的新要求。最后结合中国现实,提出优化中国金融稳定政策框架的建议。

美欧银行业风险演进与救助

本轮美欧银行业风险暴露具有市场预期逆转快、风险暴露速度快、市场冲击较显著等特征,是全球金融危机以来较为凸显的风险事件。本轮美欧银行业风险暴露具有一般银行业危机的普遍性,但也具有全球金融危机后这一背景显著的特殊性。

存款流出挤兑引致负债端崩溃是本轮美欧银行业风险暴露的表征,也体现了银行业风险暴露的普遍性特征。美国硅谷银行大额机构存款相对于居民存款更快流失使银行负债端急速恶化,进而引发挤兑风险。瑞士信贷和美国第一共和银行则是普通储蓄者丧失信心转移储蓄而导致负债端弱化,进而引发挤兑。此次美欧银行业风险演进主要有三个特殊性。第一,安全优质资产引致风险溢出。比如,美欧快速加息后美国国债等“无风险资产”演变为高风险资产;再如,加息后负债端成本高企并超过房地产贷款收益使得收益成本倒挂,优质资产“转劣”。第二,资产负债错配引致流动性风险。问题金融机构资产端和负债端的风险交织传染,机构流动性陷入枯竭并形成负反馈,最后导致问题机构破产。第三,利率风险而非信用风险是本轮金融风险被触发的主要原因。本轮美欧银行业风险暴露与2007-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问题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偏低、杠杆率偏高、过度冒险等情况存在实质性差异。

针对美欧银行业风险,美国金融监管当局进行了针对性应对与救援。本轮救援具有金融风险应对处置的一般性举措,同时也有特色化的救助举措。一般性政策举措包括流动性支持、重组与恢复等,其中流动性支持主要分为针对所有机构的一般性流动性支持和针对特定机构的定向支持。2023年,美联储联合多个国家中央银行实施货币互换计划,为其他国家提供美元流动性支持。同时,美国还推出紧急贷款机制——银行定期融资计划(Bank Term Funding Program),向任何有融资需求的存款机构提供融资支持,且以机构持有美国国债、机构债和MBS等的票面价值为基准提供免息(Zero Margins)、最长一年的融资支持。瑞士政府对瑞银集团和瑞士信贷分别提供最高1000亿瑞士法郎的流动性支持,这两个流动性支持是定向支持。在重组与恢复方面,不管是硅谷银行、第一共和银行,还是瑞士信贷,均引入其他金融机构或设置过桥银行来处置问题机构。

在特色化救助举措方面,主要涉及例外条款下的担保和行政干预。在此次美欧银行风险事件中,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利用“系统性风险例外”条款,为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的所有储蓄提供全额保障,即超出存款保险上限的额度也将受到全额保障。瑞士政府同样承诺对瑞士信贷储户提供全额保障。这与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不救援原则具有巨大的差异性。在行政干预方面,德国和英国致力于防范硅谷银行及其风险暴露的冲击,其中德国宣布硅谷银行德国分支机构暂停营业。除面值160亿瑞士法郎的AT1(Additional Tier 1,额外一级资本债券)债券价值直接清零外,瑞士为保证瑞银集团对瑞士信贷收购顺利完成,直接修改法律让双方可绕开股东大会直接交易。瑞士信贷股东在本次交易中不仅没有决策权,而且不能对出售方式和价格有任何意见。这与美欧此前长期坚持的市场化救助原则和财产权至上原则等存在较大差异。

......

学术论文全部内容请详见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