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首页 > 聚焦 > 演讲 > 三层次政策应对系统性金融风险
Home > Foucs > Speech > 三层次政策应对系统性金融风险

三层次政策应对系统性金融风险

演讲者: Speaker: 郑联盛 2019-02-15 2019年02月15日

从金融市场衍生机制来看,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三个重要根源:第一,实体经济的冲击。金融风险无时无刻存在,只是以前中国经济发展特别快,所以掩饰了相关风险,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换,金融风险、包括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可能会日渐凸显。第二,金融体系内部自身风险。中国金融部门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位居全球最高水平,这种现象是否会在金融体系运行过程当中产生巨大风险,需要我们考虑。第三,外溢效应,即外部冲击。如美国货币政策变化会对美国国债收益率产生进一步影响,由于美国国债收益率是全国无风险利率指标,美国货币政策变化会不会对日本、中国或其他国家产生实质性影响。更重要的是,这三种根源是否会发生共振现象,更需要关注。

在政策应对上,一般从时间和空间维度来认识金融市场风险,这也是国际清算银行、国际金融稳定理事会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相对比较认可的框架。时间维度上最重要的问题,也是过去十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的重要原因,是顺周期效应。在空间维度上,银行体系风险及各个市场之间的传染效应是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的另一个重大环节。在政策建议上,主要是基于宏观审慎管理和行业微观监管两个维度来认识我国金融市场风险及其监管问题。

银行、房地产、债券市场等重要领域的风险需要进行了重点研究。首先,银行部门的风险。银行在中国金融市场中占有核心地位,银行的风险基本可等同于中国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经过三四十年的发展,我国银行表内风险和表外风险差异巨大。其中,表内风险主要表现为不良资产问题,但数据显示中国表内银行业风险较小。表外问题则非常特殊,因为它和其他金融部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其次,证券市场特别是债券市场的风险。中国现已成为全球第三大债券市场,仅次于美国、日本,证券市场对中央、地方及企业的融资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债券市场关乎金融体系的稳定性,特别是债券市场的利率及流动性。美国货币政策变化后,美债和中国国债收益率上升,一度使得中国证券市场发行变得非常困难,甚至债券收益率比贷款利率还高,这代表直接融资市场成本比间接融资市场成本还高,这是不正常的。第三,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化风险。房地产市场已成为中国的主导产业,关乎实体经济与金融部门,这个产业是否存在潜在风险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焦点,其中,日本相关经验可供我国借鉴。另外,报告还提出了影子银行、资产管理、股票市场、外汇市场等领域或行业的潜在风险。

在政策建议方面,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应对应三个层次综合施策。第一,系统性风险应对机制。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金融稳定理事会的政策推荐,为应对潜在系统性风险时,宏观审慎管理框架需发挥的主导职能。第二,货币政策的应对。货币政策掌控信用总闸门,稳健货币政策是基础。同时,货币政策在应对系统性风险过程当中,特别是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功能是非常突出。广场协议之后,日本货币政策发挥很大功能,但是政策的非审慎性又造成房地产泡沫,这是值得中国借鉴的;第三,行业及功能监管。房地产、银行、资产管理等行业或领域的监管应是机构、行业及功能相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