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首页 > 研究 > 研究评论 > 养老金融:中国实践、国际经验与发展对策
Home > Research > Research Comment > 养老金融:中国实践、国际经验与发展对策

养老金融:中国实践、国际经验与发展对策

作者Author:郑联盛 王波 郭安 2022-08-15 2022年08月15日

引言

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情况发布,我国人口共141178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全国有6省老年人口超1000万。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程度不断加深,传统的“政府养老”和“家庭养老”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养老需求,养老问题逐渐成为社会问题和时代难题。在经济增长理论中,劳动力和资本是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劳动力要素可分为劳动力数量、质量和结构。未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将长期处于较高水平,这一人口结构和趋势将对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面对“人口红利”消退的长期趋势,如何发挥金融的资金融通和资源配置功能来健全养老金保障体系、满足老龄人群多元化资产管理需求和支持养老产业发展,成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应对老龄化的着力点。

一、我国养老金融的发展实践

养老金融不能简单定义为“养老+金融”,也不等同于西方教科书中的“养老金金融”。它是一个概念体系,究其本质是“金融支持养老”,即围绕社会成员的多样化养老需求,以及应对老龄化挑战所进行的金融活动的总和。随着养老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逐渐形成了以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和养老产业金融为主体的养老金融体系。

(一)养老金金融

养老金金融是指为储备制度化的养老金进行的一系列金融活动,其对象是制度化的养老金资产,目标是通过制度安排积累养老金资产的同时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目前,我国以三大支柱为支撑的养老金金融体系已基本构建。第一支柱是由人社部发起的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由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旨在保障广大离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需要,具有强制性。第二支柱是由企业、雇主自愿发起的职业养老金,包括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缴费由企业和员工共同负担,该基金享受国家免税优惠政策,可进行市场化运营。作为对第一支柱的补充,职业年金现已成为企业吸引人才的一项重要福利制度。第三支柱是由个人主导的个人养老金,包括储蓄型年金计划、商业养老保险、个税递延养老保险及公募养老目标基金等,是针对非正规就业群体养老保障的补充。

截至2020年底,我国各类养老基金累计已超10万亿规模,多支柱养老金体系快速发展。其中,全国社保基金总额达2.92万亿元,同比增长11.2%;年金基金规模突破3万亿元大关;个人养老金方面,共有23家保险公司参与试点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全市场已运作养老金产品规模1.52万亿元,同比增长67.3%,养老目标基金规模达590 亿元,相比往年取得了较好发展。在经济发展放缓、市场利率下降及新冠肺炎疫情大背景下,2020年我国各类投资运营的养老金取得较好收益,多项基金投资收益率创历史新高。

2020年12月30日,人社部下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调整年金基金投资范围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调整了年金基金投资范围,新增香港市场,新增同业存单、永续债等金融产品,并将权益类资产投资上限由原来的30% 提升到了40%。此外,《通知》中对年金投资行为的规范将更有利于年金基金的健康良性发展。

2022年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明确了个人养老金将与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或职业年金一起,共同组成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的“三大支柱”。个人养老金实行个人账户制度,缴费完全由参加人个人承担,实行完全积累。参加人应当指定或者开立一个本人唯一的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用于个人养老金缴费、归集收益、支付和缴纳个人所得税。参加人每年缴纳个人养老金的上限为12000元,可以用缴纳的个人养老金在符合规定的金融机构或者其依法合规委托的销售渠道购买金融产品,并承担相应风险。

(二)养老服务金融

养老服务金融是指除制度化的养老金外,金融机构围绕与社会成员养老相关的投资、理财、消费及其他衍生需求进行的金融服务活动,与养老金金融共同构成了养老金融体系的经济保障。养老服务金融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非制度化的养老财富管理服务,旨在实现个人和家庭整个生命周期的养老收益最大化,非制度化养老财富管理不仅是对养老财富积累的实践,同时也是对养老资产管理和消费创新形式的探索,产品包括保险业的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信托业的养老信托理财产品、基金业的养老目标基金等。二是养老金融便捷性支持,指的是通过技术手段畅通养老服务金融信息渠道,旨在满足不同年龄段人群对养老金融服务的需求,产品包括各种创新软件及硬件设施。例如,网上银行、支付宝等金融工具的推广大大提高了养老金融服务的效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在保障金融安全的同时,助推养老服务保障提升到更高水平。此外,很多金融服务机构针对老年人智能产品使用不便等情况,对相关软硬件进行了适老性改造,真正实现了养老服务利民便民。

近年来,养老服务金融行业广泛探索,多元化产品体系初步形成。银行业方面,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和综合性养老金融服务模式相结合,盘活固定资产的同时将理财、信贷、便利结算等内容融合,为老年客户群体提供产品定制、专业咨询、财产安全保障等服务,例如中国建设银行的“月月享”养老储蓄产品、兴业银行的“安愉储蓄”等,这已成为大多数关注养老金融业银行的主打思路。此外,基金、保险业在相关政策和市场的推动下,服务产品认购数量与往年相比实现较快增长,为养老财富储备提供了更多选择。

虽然近年来我国养老服务金融快速发展,各行业、各地区在实践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但由于发展时间较短,从实际业务量来看,养老服务金融市场的发展与预期尚存在较大差距。

(三)养老产业金融

养老产业金融指的是利用金融手段支持养老产业投融资的金融活动,是利用资本的力量将社会资源以养老服务为目标进行重新整合,通过企业并购、品牌植入和运营推广来扩大产业布局,最终通过企业上市获得资本溢价。养老产业涉及制造业、旅游业、地产业、医疗业等众多领域,存在巨大的投融资需求。同时,因养老产业普遍存在投资金额大、回收周期长的特点,资金短缺矛盾突出,亟需金融手段的引入与支持。

近年来,在整体投资环境遇冷的背景下,作为大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养老产业资本热度仍在不断升高。据和君康养的不完全统计,2020年养老产业内大型并购投资案件近10起,涉及金额达数亿元,是继2016年并购潮之后,一级市场重新开始活跃的一年。同时,银行业开始关注健康养老企业融资难问题,通过延长贷款年限、增加担保等方式来扩展养老产业债券融资市场。但是,由于我国养老产业发展起步较晚,一些养老产业的细分行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商业模式尚不成熟,加之养老产业本身存在投资风险大、盈利水平低等问题,导致其在融资可得性和融资成本方面受到较大程度制约。目前开展针对养老服务企业贷款融资的银行仅有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银行两家,集中度较低,头部效应尚未形成,养老产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

......

研究评论全部内容请详见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