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首页 > 研究 > 研究评论 > 老舍茶馆非遗传承的“四化”建议
Home > Research > Research Comment > 老舍茶馆非遗传承的“四化”建议

老舍茶馆非遗传承的“四化”建议

作者Author:王增武 2018-10-31 2018年10月31日
1979年,在改革开放的体制机制创新浪潮下,为解决返城知青的就业问题,大栅栏街道办事处干部尹盛喜带领返城知青,白手起家,在前门箭楼搭建茶棚,售卖“二分钱”一碗的大碗茶。1988年,大碗茶公司创办老舍茶馆。老舍茶馆以“振兴古国茶文化,扶植民族艺术花”为经营宗旨,现营业面积5000多平方米,是集京味茶文化、戏曲文化、餐饮文化等于一身,融书茶馆、餐茶馆、清茶馆、大茶馆、野茶馆、清音桌等六大老北京传统茶馆形式于一体的京味茶馆文化集萃地。店内开设有新京调茶餐坊、京味茶文化产品服务体验售卖区、艺苑、四合茶院、品珍楼、演出大厅六大经营场所,另有老二分大碗茶摊、戏迷乐京剧票房和老北京传统商业博物馆三大公益项目。


作者:王增武、覃婧

1979年,在改革开放的体制机制创新浪潮下,为解决返城知青的就业问题,大栅栏街道办事处干部尹盛喜带领返城知青,白手起家,在前门箭楼搭建茶棚,售卖“二分钱”一碗的大碗茶。1988年,大碗茶公司创办老舍茶馆。老舍茶馆以“振兴古国茶文化,扶植民族艺术花”为经营宗旨,现营业面积5000多平方米,是集京味茶文化、戏曲文化、餐饮文化等于一身,融书茶馆、餐茶馆、清茶馆、大茶馆、野茶馆、清音桌等六大老北京传统茶馆形式于一体的京味茶馆文化集萃地。店内开设有新京调茶餐坊、京味茶文化产品服务体验售卖区、艺苑、四合茶院、品珍楼、演出大厅六大经营场所,另有老二分大碗茶摊、戏迷乐京剧票房和老北京传统商业博物馆三大公益项目。

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现任老舍茶馆掌门人尹智君看重的并不是企业传承或股权传承,而是文化传承和精神传承。鉴于此,我们先从两代人的文化情怀说起,然后再从家族两代即老舍茶馆第二代掌门人尹智君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进行传承的视角,给出进一步发展的“四化”策略建议。

一、两代人的文化情怀一、两代人的文化情怀

检查信念是不是有充足的证据

老舍茶馆创始人尹盛喜幼儿时期,在前门大栅栏老天桥一带的庆乐宫、庆和园、三庆宫、广德楼、同乐轩等戏院是他最爱逗留的地方,看京剧、观曲艺、听说书,学戏操琴,润物细无声地爱上传统文化,儿时的这些经历使得他深深扎根在了蕴含着民族精魂的土壤之中。1987年9月,尹盛喜把原来卖大碗茶的地方改建成了一幢古色古香的小楼,绿瓦飞檐,金漆匾额,五个大字——“北京大碗茶”。当年以“二分钱”的大碗茶开始创业的青年茶社已然成为了年营业额5000余万元的大碗茶商贸集团公司,但是大碗茶精神却一直在公司中传承着,公司各级的干部员工都要定期到这里来卖大碗茶。80年代末,西方的思潮大量涌进中国,以卡拉OK、迪斯科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了巨大的挤压,许多艺术失去了他们原有的艺术舞台,从《百鸟朝凤》电影中唢呐队的消亡可见一斑。“日笛月箫半年笙,一年的胡琴没法听”,从小饱受传统文化的浸润,面对民族戏曲日渐式微的窘况,对中国京剧、说书、绘画、书法等艺术都有一定造诣的尹盛喜,怀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提出“振兴古国茶文化,扶植民族艺术花”文化理念,决定恢复茶馆文化,弘扬传统艺术,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要。于是大栅栏贸易公司投资780万元,在箭楼西侧的路南兴建了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的大碗茶商场,这在当时就牵动了文化界人士的关注,著名导演谢添、电影演员陈强、戏曲艺术家袁世海、新凤霞、刘长瑜、李婉芬和相声大师候宝林,曲艺家关学增、魏喜奎等众多名人,自愿组成了顾问团。

在茶馆的命名上,大家群思群策,最后定名为“老舍茶馆”——这既是对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及其经典话剧《茶馆》的致敬,也是对文化传承的一种祈愿。1988年11月30日,老舍茶馆在民族文化宫举行了庆祝成立大会。政界和文化界人士济济一堂,著名作家曹禺和国家领导人杨静仁也来到了会场。著名艺术家吴素秋、关学增、李宗义、骆玉笙、李金斗、陈涌泉等明星汇聚一堂,老舍茶馆让北京的文化界振奋了。各位艺术家都以自己的方式向老舍茶馆的成立表达了他们的欣赏和祝福。其中,张瑞龄献上了一首藏头诗:

舒门览胜春色阑,舍清客雅雍千宫。

予闻九天起仙乐,家富国强故人还。

茶淡酒簿情欲寡,馆设京华誉世间。

开轩闲听知音聚,市侩俗夫落孙山。

现任掌门人尹智君记得父亲说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和文明一定要通过人与人、心与心、生命与生命的传递才能传承下来。”在不断摸索中,尹智君越发体会到了这句话的深意——要传承传统文化,就要把老北京的生活和性格带到茶馆里,通过心与心的连接传递给客人。展望未来,老舍茶馆要深挖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文化和“非遗”体验,以茶为载体展现北京城市旅游形象,打造高品质的生活方式;同时发展连锁经营,由北京辐射全国,发挥管理优势,融合当地特色,为当地的旅游业做出贡献。除了丰富茶馆经营业态、丰富六大茶类产品外,2014年,老舍茶馆推出以“聚焦茶会、融合资源、倡导中国式生活”为宗旨的”小饮茶会“,向“80后”“90后”年轻人推广以茶为载体的中国式生活方式。尹总的“大非遗、小生活”理念是其对非遗传承的思想精髓,鉴于此,我们从金融视角给出尹总传承“非遗”文化的策略建议。

二、非遗传承的“四化”建议

为进一步构建非遗传承的长效市场化机制,我们给出非遗项目产品化、产品需求交易化、交易需求平台化和平台建设市场化的“四化”建议。即在充分了解非遗文化传承需求的基础上,创设可交易的非遗传承产品,对接外部开放式的平台资源,拓宽非遗资金来源,实现非遗传承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再者,积极探索非遗传承项目资产证券化事宜,通过资产证券化加快非遗项目流转,盘活存量资产。

1.jpg

金融扶贫产品“四化”建设的中心思想是非遗项目来源和非遗资金来源两头在外的“轻资本”非遗传承运作模式,如图所示。老舍茶馆的主要任务是做好信息共享和资源对接。非遗项目产品化的要义在于全面梳理非遗项目,对非遗项目进行标准化、可标准化和非标准化三档分类,将可标准化的产品逐步标准化,如采取非遗项目或产业合作社的方式等,对标准化和可标准化非遗项目可开发标准化非遗传承产品,非标准化传承项目可对接公益慈善类传承产品。

产品需求交易化旨在全面分析非遗资金供给方——金融或非金融机构,标准化传承项目对接商业性金融或非金融机构,如对接银证保的资金运用等。非标准化非遗项目一方面可对接目下种类繁多的公益慈善类项目,如与文化传承相关的公益慈善等;另一方面也可整合老舍茶馆相关资源,成立“非标准化非遗传承项目慈善信托”,采用本金制管理,即主要用每年的增值收益支持非标准化传承项目建设,如小众不可商业化的非遗项目等。

交易需求平台化则是以老舍茶馆为中心,搭建非遗项目供需双方的对接平台,即非遗市场中的“P2P”。为保障非遗项目供需双方的良性对接,可考虑用“非标准化非遗慈善信托”的部分收益成立“标准化非遗项目保险基金”,一方面通过和保险公司合作对标准化非遗项目的收益部分进行投保,另一方面也可以对其进行有条件的部分补偿。

平台建设开放化的狭义概念是整合与老舍茶馆相关的非遗项目供需双方,进而实现非遗项目交易的公开、公平与公正;广义概念则是整合全国范围内非遗项目的供需双方,以老舍茶馆为中心,成立“非遗交易所”,在做好国家公益的基础上,探索可持续的商业运作机制,实现“大非遗、中商业、小生活”的最终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