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首页 > 研究 > 论文 > 商业银行网点转型的理论思考及转型趋势分析
Home > Research > Paper > 商业银行网点转型的理论思考及转型趋势分析

商业银行网点转型的理论思考及转型趋势分析

作者Author:胡志浩 陈涛峰 2019-06-26 2019年06月26日
面对差异化经营、金融科技与空间布局优化的挑战,当前商业银行网点转型之势已经形成。论文通过对网点转型进行理论建模分析,发现差异化经营将成为网点转型的内在动力;金融科技一方面会减少客户临柜的需求,但另一方面会提升网点的效率,网点转型需要综合考虑这两种因素的影响。同时,网点布局必须符合空间布局优化原则,不同区域的网点分布形态必须差异化。通过发现新形势下商业银行网点的价值所在,商业银行应从理念、布局、定位和技术上把握好网点转型的关键要素。

商业银行网点转型之势已经形成

基层营业网点是同一城市行政区划内设立的分行以下(不含分行)提供金融服务的营业性支行和自助银行。本文将商业银行网点定义为商业银行进行银行业务、提供金融服务的营业场所。需要说明的是,不具有独立营业场所,仅提供取款、转账、查询服务的自动取款机(ATM)也属于商业银行网点范畴。

我国的各类银行网点众多。根据《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2017》数据,截至2017年末,全国银行网点总数达到22.87万个,其中新增营业网点800多个,年内改造营业网点1.07万个,社区网点7890个,小微网点2550个。而从2014年至2017年,我国商业银行新增网点数量与标准化改造网点数量增速都呈下降趋势,新增社区网点数量基本持平,新增小微网点数量稳步提升,这说明我国银行业网点虽然数量众多,但整体朝着“轻型化、智能化、特色化、社区化”趋势发展。

当前商业银行的功能早已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存取款业务,而是呈现出多元化与多样化特征。商业银行的大部分业务都能在网点进行,实体网点依然是进行银行业务的重要物理渠道。但不可忽视的是,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形式的业务量正快速增长,电子渠道对商业银行网点业务量产生了巨大分流,导致商业银行离柜交易增加。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离柜交易达2600.44亿笔,同比增长46.33%;离柜交易金额达2010.67万亿元,同比增长32.06%;行业平均离柜业务率为87.58%。

在以数字化和智能化应用为主流的移动互联网时代,部分商业银行已开始利用移动互联技术谋求网点转型。如中国建设银行在上海市推出的“无人银行”,智慧柜员机、VTM(Video Teller Machine,远程视频柜员机)、外汇兑换机等设备分别承担了业务咨询指导、业务自助办理和现钞实时交易等功能,降低了人力成本。平安银行打造的“智能门店”,客户可通过银行APP、微信公众号、网银等多种途径完成业务预约、填单等事宜,一踏入“智能门店”即可享受定制化的金融服务。渣打银行(中国)在上海K11购物中心设立梦想体验馆与无现金支行,体验馆里无任何金融产品展示,客户可在体验馆进行各种有趣的体验互动,以此挖掘客户深层次的金融服务需求。中国农业银行将金融科技与传统ATM机相结合,创新客户认证方式,为客户提供了无卡取款方式,这种方式对老年人特别友好,避免在工资、养老保险或医疗保险发放日,网点出现“白发长队”的现象。

在金融自由化的前提下,以竞争为导向的机制会推动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产业实践和组织结构向以满足个性化需求为目的的银行体系发展,因此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网点转型的经验对中国具有重要意义。美国的富国银行在超市和百货商店等人群密集的地方设立超市银行,并采用交叉销售的营销模式,使得网点部署成本远低于独立网点,盈利期限也短于独立网点;荷兰的ING Direct将网点改造成咖啡厅,此举拉近了银行与客户之间的距离,延长了客户在网点停留的时间;美国的纽约银行在网点举办艺术展览,吸引大量艺术爱好者进入参观,既增加了客流量,又借艺术展览对高质量客户进行了筛选与分流;巴西的Bradesco银行创新开发了智能网点“Bradesco Next”,在银行网点摆放多种智能设备,以先进的生物识别技术推动网点的智能化建设;美国的M&T银行选择在机场设置网点,不但相对成本较低,且宣传作用极佳,同时可为匆忙的旅行者解决临时性的金融业务。

无论是国内亦或是国外,众多商业银行都已对网点转型展开先驱探索,但商业银行网点是否需要转型,为何需要转型,如何建立合适的绩效评价体系来评估转型前后的商业银行网点效率,需从理论上进行梳理。

论文内容详见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