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首页 > 研究 > 研究评论 > 探寻构建新发展格局之道 把握新时代中国经济运行动脉——评《读懂中国经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Home > Research > Research Comment > 探寻构建新发展格局之道 把握新时代中国经济运行动脉——评《读懂中国经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探寻构建新发展格局之道 把握新时代中国经济运行动脉——评《读懂中国经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作者Author:董昀 2021-08-24 2021年08月24日

2020年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做出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的重大战略判断和战略抉择,为我们开启第二个百年征程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其中,加快构建以 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此次全会提出的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应对新发展阶段机遇和挑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选择,需要从全局高度准确把握和积极推进。《读懂中国经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一本深入阐释新发展格局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对构建新发展格局进程中的若干重大问题进行深度剖析的新作。

在前言中,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晓晶分析了新发展格局的内涵、背景与基本遵循,点明了全书的主旨。在他看来,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有三个要点:一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即“国内优先”;二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让世界各国在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红利中获 得发展新动能;三是开放的循环,要在国内统一大市场基础上形成大循环,而不是自我小循环。张晓晶认为,我国发展环境的变化和全球化逻辑的变化是新发展格局提出的现实背景。新形势下,市场与效率原则有所弱化,而分配与安全原则有所加强,发达经济体在维护本国供应链安全方面已经开始布局。因此,我国在新发展阶段,也要统筹好发展与安全,这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本遵循。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一级巡视员刘培林在第一章“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着力点”中表示,构建内循环主体地位,需要实现“供需匹配转起来,供需同步涨上去,供需协调好起来”三个目标,主要着力点是促进技术进步,挖掘设备投资潜力,壮大中等收入群体。而要畅通内外循环,关键是秉持大国间技术能力均势的技术安全观,表明自己不会凭借新型举国体制占据全球前沿,从而缓解产业断链风险。

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陈劲等人在第二章“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分析了我国科技创新体系面临的三大突出问题:创新政策体系集成度和联动性不足,区域创新体系整合程度低,企业创新面临的关键技术“卡脖子”问 题严重。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要以“底线开放思维+全面自主创新”为战略指针,以新型举国体制引领重大原创性科技成果攻关,以未来产业引领产业发展新生态的构建,以整合式创新战略打造世界一流企业。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主任冯鹏志则强调要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切实推进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

高水平自立自强的一个重要表现是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在第三章“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中,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顾学明等人认为,当前全球供应链收缩趋势加剧,趋向于本地化、多元化发展态势;我国供应链面临加速转移、供给中断、环节割裂和链路失控四大风险。要厚植产业集群发展根基以增强供应链竞争力,发挥数字经济竞争优势以培育供应链创新力,加强与亚洲其他经济体合作以巩固供应链控制力,推动全球供应链合作以提升供应链黏着力,建立供应链安全防控体系以提升供应链安全保障力。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的文章聚焦我国产业基础能力薄弱问题,提出要从四个方面着手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邮件有利于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创新生态;充分发挥竞争政策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上的基础作用;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逐步探索适合不同企业的、向高附加值环节拓展的产业链水平提升路径。

在第四章“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中,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院长 张杰等人回顾了我国扩大内需政策的演进轨迹,分析了我国全面进入内需主导型发展阶段的驱动因素,讨论了转型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并且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微等人探讨了以强大国内市场促进国内大循环的政策思路,一是要提高居民特别是中等收入群体消费能力;二是要建立适应消费升级和产业转型的多元化供给体系;三是要加强基础设施系统化和智能化建设;四是要营造宽松开放、激励有效的发展环境;五是要加快建设竞争有序的统一大市场;六是要提高国内国际市场的接轨程度;七是要完善市场治理的基础性制度。

第五章“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包括改革与开放两个部分。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曙光等人聚焦要素市场化改革,提出双循环战略下实现要素市场化的三个重要方向,一是有序引导和促进产业转移,打通区域之间的壁垒,实现要素快速流动。二是通过户籍制度改革和跨区域土地交易 体制改革,畅通区域联系。三是通过消除行业垄断,实现全行业均衡发展。为保障这些改革落地,需要保持竞争中性,完善交易机制,健全产权制度,促进行业开放,激活民间资本。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叶辅靖回顾了我国对外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阐述了“十四五”时期我国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提出了六大主攻方向:全面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势,积极参与构建新型全球生产分工网络,推动深化改革和扩大开发在更高层次上的有机统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以积极参与世贸组织(WTO)改革引领高标准自贸区战略,以自贸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为重点提升开放平台功能。

第六章“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包括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两部分内容。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杜志雄等人分析了供给侧生产端和进口端变化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全方位多层次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增加粮食供给的五点建议:合理协调“保产量”“优结构”与“提品质”的关系,通过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与效率,多举措提高农户种粮与地方政府抓粮食生产的积极性,优化收储调控机制以增强风险应对能力,统筹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中国农业大学土地学院教授孔祥斌精炼地分析了我国耕地保护面临的若干突出问题及其成因,并提出创新国家耕地保护与治理协同政策体系,建立国家耕地后备资源保护性开发储备制度,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协调国家、地方和农民利益等政策建议。

“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是 2020 年底之后的一个热点话题。如何弘扬企业家精神,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平衡好创新与风险,是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在第七章中,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陈富良等人对数字经济反垄断规制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回溯,强调要推动数字经济反垄断理论分析范式的转型,科学确定政策目标,合理设定规则限度,退税规制模式的融合创新。中国证监会科技监管局局长姚前探讨了数字税问题,认为加强数字税的研究和国际规则建设是加强数字经济治理的必要措施。我国要积极跟踪进展,加强研究,参与规则制定。

 “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经济社会问题。在第八章中,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田莉等人基于15个国际都市租赁住房发展的历史进程和经验教训,着重谈了对我国的三点启示:一是要从二元化体制向多元化体制转型;二要培育专业租赁机构,增加租赁住房供应;三要完善租赁市场立法与管理制度,保护租住群体权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邵挺认为,我国住房租赁市场面临热点城市租赁房源供给短缺,住房品质较差,机构化比重不高,租赁群体需求分化,租赁金融乱象较多,租房租赁立法和监管不健全等困境,应以盘活存量为主增加供给,完善金融、税收、监管等配套政策,完善相关法律以保障双方合法 权益,着力落实租购同权的机制建设与配套措施。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事关我国经济中长期转型的大事。在第九章中,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田慧芳对国际碳中和的进展与趋势进行了梳理,并针对我国现状提出了加速“去煤化”,推动交通电气化,加快建筑绿色和智能化,促进消费低碳化,加快金融绿色化布局,完善碳定价机制等六条建议。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研究员陈迎和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巢清尘系统阐述了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路径,建议做好顶层设计,以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为能源转型的先行目标,发挥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减排与增汇并重,持续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稳步前进。

《读懂中国经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既有提纲挈领的理论分析,也有扎实系统的对策分析,研究范围不求面面俱到,但直击新发展格局构建的关键点,是研究新发展格局的一部上乘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