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首页 > 研究 > 研究评论 > 数字金融基本内涵与未来发展
Home > Research > Research Comment > 数字金融基本内涵与未来发展

数字金融基本内涵与未来发展

作者Author:黄国平 2025-07-04 2025年07月04日

数字金融是金融体系以现代数字科技为重要支撑,以数据资源作为关键生产要素,通过科技与数字据双轮驱动,协同发展,推动金融组织变革与功能完善以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社会发展要求的动态、历史演进过程。本文从金融科技角度定义数字金融技术属性,从数据应用与治理角度定义数字金融业务形态,并在此基础上就数字金融的未来发展与趋势进行展望。

一、引言

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数字金融在中央和国家层面上得以确认,成为建设金融强的国关键力量和核心内容。数字金融利用现代数字和信息技术,充分挖掘数据资源价值,推动现行金融体系业务发展和模式理念数字化转型,既是金融体系适应数字经济和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更是金融体系依托科技和数据双轮驱动,实现数字化发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当下的视角中,数字金融作为一个与时俱进的概念可定义为:数字金融是金融体系以现代数字科技为重要支撑,以数据资源作为关键生产要素,通过科技和数据双轮驱动,协同发展,推动金融组织变革与功能完善以契合数字化、 智能化社会发展要求的动态、历史演进过程。

二、金融科技定义数字金融技术属性

金融科技(Fintech)概念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最初是指银行业的专业业务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2016年,金融稳定理事会将金融科技定义为通过技术手段推动金融创新,形成对金融市场、机构及金融服务产生重大影响的业务模式、技术应用以及流程和产品。技术是金融科技的供给端,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底层技术是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的原动力;金融是金融科技的需求端,优化金融业态,使更多的消费者从金融服务中受益应当是金融科技的根本目标。

金融与科技协同演进历史,可追踪到20世纪60年代。这个时期,人类从工业社会开始步入信息科技范式主导的信息社会,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逐渐成熟并走向应用。金融行业作为新技术应用前沿阵地,信息化和电子化进程正式拉开序幕。金融机构层面,计算机、信息技术开始应用于金融机构内部的日常办公、会计财务、风险管理、业务发展各个领域,增强业务部门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同时,金融机构也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开发诸如自动提款机(ATM)、银行卡、电话银行、自助银行等新型业务,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和能力。基础设施方面,1970年,纽约清算所银行间支付系统(CHIPS)为企业和银行间提供电子化美元支付的清算与结算服务,代替了传统的纸质支付清算业务;1973年,环球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成立,为国际金融和银行机构提供安全可靠、快捷便利的标准化金融支付清算通信业务。1984年,英国央行在伦敦创建的“自动清算支付系统”,目前,仍然为全球金融体系提供以英镑和欧元计值的两种独立性清算服务。金融市场创新方面,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工程依托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发展,推动金融衍生工具和量化金融蓬勃发展,为粮食、能源、贵金属等大宗商品套期保值、风险对冲提供现代化金融工具手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开始普及应用,早期网页技术(Web1.0)和电子商务发展,为互联网经济和社会发展在技术发展与数据累积上奠定基础。世纪之交,交互式动态网页技术(Web2.0)和移动互联网兴起,电子商务(如eBay、淘宝等)、社交网络(Facebook、Twitter、腾讯)、搜索引擎(如Google、百度)等互联网商业模式与平台相继涌现,为互联网金融发展在供给侧奠定技术支撑,在需求端提供广阔市场空间。例如互联网银行(如SFNB银行、网商银行、微众银行)依托互联网和现代数字通信技术实现信贷业务完全线上化,服务便捷高效,流程简单可靠;还有,网络借贷平台(如英国的Zopa平台、美国的Lending Club、中国的拍拍贷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平台通过点对点(Peer to Peer)模式为个人与中小微企业投融资提供一种新途径;再如互联网和移动支付出现,打破支付清算长期为银行等金融机构垄断的局面,为电子商务、网络购物、居民日常小额支付等支付领域发展产生了革命性的冲击,变革了互联网和数字化时代经济社会交易模式。互联网平台利用现代数字信息技术开展的各类互联网金融业务也激发和倒逼了银行等金融机构纷纷利用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现代化数字信息技术最新发展成果创新金融业务模式,提升金融服务效率。例如大数据技术通过分析和挖掘巨量非结构化数据,可以帮助缺失信用和征信记录的个体获得信用评估,辅助金融机构更高效地鉴别金融欺诈。还有,人工智能着眼于理解和创造具有自适应、自组织和自学习的智能科技,应用于金融领域智能客户服务、智能投资顾问以及智能化风险管理与投资决策方面,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客户体验。尤其是分布式账本技术(区块链)、数字加密技术以及Web3.0技术,推动数字货币和去中心化金融(DeFi),非同质化(NFT)交易发展,为重构数字社会、智能社会金融架构和生态系统做好技术与范式准备。

三、数据应用与治理定义数字金融业务形态

金融科技作为数字金融的基础设施支撑和技术手段支持,定义了数字金融技术属性。数字化和智能化时代,数据应用和治理则是社会治理水平的综合体现,定义了数字金融发展的业务形态。

数据低成本、大规模可得性是数字信息范式取代工业能源范式、数据成为关键要素的前提和基础。数据成为“数智经济”时代大规模使用的关键生产要素,根本原因在于提取和应用数据所蕴含的有价值信息。诚然,数据资源具备转化为生产要素的潜在可能,数据在多大程度上成为关键生产要素则取决于数据内部治理、行业共治以及公共治理与监管协调。

金融活动的本质就是从数据中寻找价值和管控风险。金融数据价值充分实现和金融风险精准捕获与防控,取决于金融数据质量提升。1958年,计算机首次引入美国银行,辅助金融业务和管理活动,开启金融信息化进程。金融信息化时期,数据采集和处理处于低水平粗放状态,数据之于业务应用主要服务于办公自动化和业务流程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依托数据仓库技术和系统,数据开始全面应用于金融机构各个业务和功能模块。尽管数据应用降低了运营成本,提高了运行效率,但尚不能发挥关键生产要素作用创新和重构传统金融体系,拓展新型金融产品和服务。2010年前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现代数字信息技术陆续发展与应用,推动数据采集、存储、传输和处理成本大幅降低,数据资源得以大规模积累和开发,支撑平台经济、数字经济等新业态和新模式崛起。在金融领域,随着数据治理和应用的不断深化,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发挥协同作用和独立功能的作用日益显现,推动数字金融不断创新发展。其一,金融机构通过强化内部数据治理,推动过去以产品为中心的僵化、被动的服务模式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灵活、主动的服务模式转变。例如在风险管理中,加强数据治理与风险管理融合发展,挖掘数据中潜藏的有价值信息,降低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不确定性,提高金融风险识别和管控能力。还有,规划和实施数据“企业级架构”战略,构建以客户为中心、满足各种应用场景的业务和技术平台,推动金融数字化转型和金融数据治理发展。其二,培育和完善数字金融生态,推动新型数字金融业务创新发展。例如数据的流动和共享,提高行业整体发展水平,促进行业专业化分工,传统金融与新型科技平台合作产生联合贷款(助贷)、互联网(数字)征信等新型业务形式;还有,金融机构与各类购物(电商)平台通过数据共享与联系,打造各类数字化场景消费金融模式,活跃消费,提振民生。其三,促进经济—技术范式从工业社会向数字信息社会转变,推动金融(机构)功能与特征演化。例如数字加密和分布式账本技术(区块链)发展,加速金融业务去中心化和去信任进程,银行业等金融机构中介功能可能会从当前的信用中介向信息中介转变,最终成为开放式生态业务平台(开放银行)。数据要素促进宏观增长,提高微观效率,但是,数据不当应用也会产生诸如泄露个体隐私、危害公共安全等诸多问题。数字金融和金融科技对促进普惠金融与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也可能因数据治理和监管上滞后衍生新的金融与经济风险。例如2015年前后,由于数据监管与治理滞后,导致我国P2P借贷无序发展,没有形成持续有效的业务和技术发展模式,对我国金融体系健康发展造成严重冲击。还有,电商平台基于掌握的客户信息优势,开展消费贷款销售平台商品,诱导某些家庭和居民超过自身财务能力超前消费,累积金融和经济风险。为此,我们需要完善金融数据监管与治理框架,创新监管理念和工具。以保护消费者数据信息利益、维护社会和国家安全、防范体系性风险为目标,提升金融数据监管的效率与水平,增强数据治理的决策制定和统筹协调能力,推动和鼓励市场化的数据交易平台建设,提高数据要素支持金融和技术创新的能力。

四、未来发展与趋势

展望未来,在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双轮驱动下,数字金融在技术和基础设施支撑、数据治理和应用、业务和生态重构以及风险管理和监管等诸多领域势必进一步创新发展,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其一,技术基础与支撑方面,基础建设迈向“云”深,分布式架构大势所趋。新型云平台和云原生技术发展客观上要求变革集中式架构为边缘计算和云计算为核心的分布式架构。基于分布式架构实现云化,不仅提升金融机构数字化开发、管理效率,保持业务的持续创新和发展,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数据共享和流动,融合各种通用解决方案,根据应用场景进行业务订制,整合百行千业生态应用。其二,数据治理与应用方面,数据推动发展创新,共治共融势在必行。数据共治和数据开放融合,需要行业、市场和多元化主体协同治理与深度合作。金融数据开放融合与治理重构相较于其他行业,有着独特要求和更高标准。加强金融数据共治,推动金融数据行业开放,促进金融数据治理体系和金融风险管理架构深度有机融合,不仅是数字金融和金融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基础条件,更是数智化时代金融更好服务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其三,业务与生态重构方面,智能助推业务重构,生态场景不断丰富。数字化时代,金融产品和服务是业务发展与生态重构的一体两面,尤其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为数字金融的业务重塑和场景应用带来了更智能、更高效、更个性化的想象空间。其四,风险管理与监管方面,数智风控精准高效,金融监管包容审慎。当前,生成式人工智能(AI)快速发展,为数智风控体系的精准化和智能化提供了更加可靠与有效的手段工具。金融行业在具体使用生成式AI时,可能会面临一些问题。这需要我们革新传统的监管体系和监管治理架构,监管当局应摒弃简单粗放、过度干预等监管方式,遵循包容审慎监管理念,统筹兼顾,充分利用金融科技手段工具,推动监管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