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首页 > 研究 > 论文 > 绿色投资视角下中国上市公司ESG表现的碳减排效应
Home > Research > Paper > 绿色投资视角下中国上市公司ESG表现的碳减排效应

绿色投资视角下中国上市公司ESG表现的碳减排效应

作者Author:张小溪 肖志敏 马宗明 2025-05-22 2025年05月22日
好的ESG表现是否能够真实带来碳减排? 文章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基于中国上市公司2018---2022年数据,实证检验了企业ESG表现对碳减排的影响和绿色信贷在其中发挥的调节作用,进一步验证了绿色投资视角下中国资本市场对于绿色资产识别及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证实:好的ESG表现可以显著促进企业减排,但是对非国有企业的影响更大;绿色信贷在其中发挥出正向调节作用,促进了ESG的碳减排效应;好的ESG表现有助于企业在资本市场获得青睐,但在实践中正向反馈作用有限;上市公司 ESG实践有助于降低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成本,但对股权融资成本的影响更显著。因此,监管机构应制定更严格的ESG信息披露规则、进一步完善绿色信贷政策、加强对ESG投资产品的监管,提高上市公司ESG评级水平。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资本市场不仅关注企业的财务表现,更重视企业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ESG)方面的表现。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之一,积极响应全球减排倡议,提出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双碳”目标,旨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在此过程中,上市公司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其ESG表现与减排效果的关联性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

绿色投资作为资本市场的新型投资策略,与仅关注短期利润最大化的传统投资方式不同,更强调长期价值的创造和积极的社会影响。 当前ESG已成为资本市场贯彻绿色投资战略的重要抓手。ESG行为由ESG实践和ESG投资构成:前者指实体企业在管理流程中将ESG纳入,在绿色治理中起决定作用;后者指资本市场 投资人在投资研究、决策和管理过程中纳入ESG,在绿色治理中起引导激励作用。对于企业而言,提高自身ESG表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能否实现社会价值与经营发展的“双赢”,是企业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内在动力的关键因素。特别是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时期,如果较好的ESG表现能够带来资本市场青睐和融资成本的降低,则加大在可持续能力建设上的投入便会成为企业经营的自主选择;反之,如果较好的ESG表现不能带来正面回馈,则会损害企业的积极性,进而对经济绿色转型的可持续性造成不利影响。

ESG表现已成为衡量企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指标。近年来,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企业的ESG表现逐渐受到投资者的广泛关注,并对企业长期经营产生持续影响。高杰英等的研究表明,良好的ESG表现能够提升企业价值,具体表现在缓解融资约束、提高经营效率和降低风险等方面。好的ESG表现可以显著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特别是影响银行贷款成本,企业享有更宽松的银行债务契约,如可以获得更大的贷款规模、更长的贷款期限以及更高的信用贷款比例。企业ESG表现的提升被认为是企业创新的驱动力。研究表明,企业ESG表现的提高能够激励企业加强研发创新投入,采用节能环保技术,从而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ESG表现可能通过提高企业声誉和降低融资成本等中介变量,促进企业获取创新资源,进而提高创新能力。 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企业的ESG表现对绿色创新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环境敏感性行业中,ESG表现的提升对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此外,ESG标准的兴起对企业供应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使企业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考虑可持续发展的因素。ESG 的有效履行有助于建立一个更加公正和包容的供应链生态系统,从而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稳定性和弹性,增强供应链的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良好的ESG 治理实践可以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增强消费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信心。值得注意的是,ESG表现的作用效果在不同产权性质、行业特性及区域发展的企业中表现出显著的异质性。例如,非国有企业和东部地区的企业在ESG 表现对绩效的提升作用上更为明显,这可能与这些企业在资源获取能力、市场认可度及政策支持方面的优势有关。

企业在全球碳排放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其生产活动对气候变化产生显著影响 。 企业碳排放受多种因素影响,可以归纳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大类。内部因素包括企业的生产工艺、技术装备、能源结构和管理水平等;外部因素则涉及政策法规、市场机制和社会环境等。从内部因素来看,企业生产工艺的优化和升级以及技术装备的现代化,是降低碳排放的重要途径。陈钊和陈乔伊指出,企业规模与能源效率紧密相关,大型企业往往能够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和能源,降低单位产出的碳排放。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尤其是清洁能源的增加,也有助于减少企业碳排放。此外,管理水平的提升可以使企业更有效地监控和减少碳排放,如采取碳足迹核算和能源管理体系。从外部因素来看,政府的环境政策可以通过立法或经济激励等方式引导企业减少碳排放。周行和马延柏分析了环境规制和政府补贴如何影响企业的碳排放效率,指出政策工具在促进企业减排方面的潜力。此外,市场机制如碳交易和碳税为企业减排提供了经济激励,也能显著影响企业的排放决策。杨胜刚和成程探讨了市场结构和能源价格对工业碳排放的影响,指出市场因素在碳排放中扮演重要角色。

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选取2018---2022年相关金融指标,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讨中国上市公司在ESG方面的实践是否带来企业碳排放的减少。通过实证分析,证实了ESG表现有助于减少企业碳排放,并且发现绿色信贷在其中发挥着正向调节作用。此外,进一步评估了当前中国资本市场对于绿色资产识别的有效性以及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作用。

本文可能的边际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使用企业碳排放量作为衡量“双碳”治理效果的指标,上市公司ESG表现作为衡量“双碳”践行水平的指标,验证上市公司提高ESG实践水平是否促进企业减排。第二,使用绿色信贷作为调节变量,考量政策性资金配置是否提升了ESG对企业碳减排的作用。第三,从资本市场投资倾向和企业融资两个视角切入,检验上市公司提高ESG实践水平能否带来资本市场青睐和融资成本降低,进而厘清绿色投资在促进企业绿色转型中的作用。

......

学术论文全部内容请详见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