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首页 > 媒体报道 > 财政可持续发展:新格局下统筹财政发展和安全
Home > MediaCoverage > 财政可持续发展:新格局下统筹财政发展和安全

财政可持续发展:新格局下统筹财政发展和安全

2020-12-23 2020年12月23日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范思立

12月22日,《中国财政可持续发展报告2020》发布。该报告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党委书记闫坤组建研究团队,长期跟踪财政可持续发展问题并出版系列年度研究报告的第二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高培勇表示,在“十四五”开局前夕,探讨财政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四五”时期我国的经济工作将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主线索展开。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出发点和归宿就在于统筹发展和安全,将财政可持续发展放到新发展格局的语境条件下进行阐释,就是要统筹财政发展和安全。

报告主编闫坤表示,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宏大的课题,财政可持续是可持续发展体系中的基石。2020年对于整个世界都有特殊性,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次大考。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的可持续与否决定着此次危机能否安然度过,而中国财政可持续与否也关系到世界可持续发展能否拥有“定力”。

该报告副主编于树一代表课题组发布《中国财政可持续发展报告2020》。报告在“四位一体”的理论框架下,分别从内部、外部两个层面,财政收入、支出、管理三个维度对我国财政可持续发展问题加以研究。报告论述了税制及税收收入可持续问题、土地财政可持续问题、政府债务可持续问题、社会保障可持续问题、公共危机应急体系可持续问题、审计监督对于财政可持续的保障与促进问题以及开放视角下财政可持续的问题等七方面内容。

报告认为,在全球疫情格局下,要选择有利于税收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着力点,在减税降费的同时需要通过扩大税基来稳定财政收入,通过税收结构调整实现增强经济内生动力的长期目标。土地出让收入可持续发展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互影响,需要通过改革使土地出让制度发展模式适配当前高质量发展,从而实现土地出让制度与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发展。在疫情下保持政府债务可持续性,需要保持一定的政策空间,优化债务资金激活经济的传导机制,打通“六稳”“六保”主要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重视外部复杂环境对债务可持续性的影响。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认为,该报告系统、突出重点地研讨了财政可持续发展问题,并对2021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报告的选题提出建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晓晶从中国债务和资产状况的比较分析入手,探讨了中国财政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内在原因,并提出打破政府干预的风险定价模式、金融领域市场化、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增长可持续四方面的对策。

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马海涛从“收、支、管”角度分别分析了财政可持续性问题,认为当前财政收入形势严峻,财政支出边界、规模和结构有待调整,财政预算需要加强统筹,并应注重中期预算和绩效管理,整体有序地推进财政改革。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平新乔从人口老龄化、经济增速放缓、内循环为主对财政资源的影响和环保压力等角度分析了当前税制供给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强调了发债在财政支持“新基建”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税制调整要适应新经济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贾俊雪从内债和外债两方面讨论了财政可持续问题,提出减税降费政策有效落地需要进行支出控制,控制财政支出规模,提升财政支出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