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首页 > 媒体报道 > 发展数字金融 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Home > MediaCoverage > 发展数字金融 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发展数字金融 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2023-12-22 2023年12月22日

在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数字金融”首次被写入中央文件。

业内人士认为,做好数字金融这篇大文章,需要着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推动金融与数字技术的有机融合,做好基础设施与生态建设,强化系统性风险防控,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金融服务需求,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33.png

南京玄武湖畔,金陵STYLE浪漫中心的“数字人民币体验小屋”吸引游客。(图片由CNSPHOTO提供)

切实服务实体经济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认为,对于数字金融或金融科技的概念,虽然学界和业界有一些争议,但其实质内涵基本一致,都是通过数据要素、新技术在金融业的深入应用,全面改变金融的要素、功能、模式、流程、价值等。

虽然数字金融尚未有统一定义,但业界对于发展数字金融是为了金融体系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这一目标已基本达成共识。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周迪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数字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可以使融资便利化,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容易获得的融资渠道,同时提升支付系统效率、简化交易过程、降低成本。

金融机构在开展信贷业务的过程中,运用大数据技术对用户进行“画像”,能够在提升融资效率的同时,将违约概率维持在较低水平。金融机构还可以发挥数字金融的资源匹配功能,把合适的金融产品提供给合适的客户,从而达到精准服务的效果。

建设银行行长张金良表示,金融机构必须增强金融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利用数字化理念和手段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持续加大对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和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助力国家加快培育发展新优势。

据了解,工商银行锚定提升“专精特新”企业金融服务的获得感、普惠性,探索专属网银版本、专属数字运营、专属生态赋能、专属优惠政策,有力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中国银行丰富线上服务渠道,深圳分行打造“中银企易达”微信小程序,提供线上预约开户、金融产品介绍、7×24小时在线客服等功能,增强金融服务的可及性及便利度,为企业打造贴心的“掌上客户经理”。

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工程执行主任袁帅对记者表示,在未来发展中,数字金融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数据和技术“两手抓”

业内人士认为,现在传统金融机构还在依靠分支机构获客,依靠专业员工提供投资和银行服务。未来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将不在于资产规模、分支机构数量和金融从业人数,而是取决于数据库的规模和算力的强弱。

兴业研究公司认为,金融体系对金融科技的应用,是数字金融由数据向实际转化落地的重要技术基础和媒介。从当前的趋势来看,未来金融科技的深度应用或将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隐私计算的大规模应用,二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在金融行业内正式落地,三是数字员工的批量部署。应当关注的是,算力或将是金融科技广泛应用的潜在制约因素。

杨涛认为,要充分把握好“技术成熟度”与“应用广泛度”,并且从现代金融活动的需求痛点出发,围绕成本收益考量,不应“为技术而技术”。同时,要努力缓解我国数字金融与金融科技领域“技术应用百花齐放”,但“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仍待进一步突破”的问题。

与新技术作为数字金融“新生产方式”相对应,数据则是数字金融创新的“生产资料”,是数字金融的基石。杨涛认为,当前金融业需积极应对“数据—数据要素—数据资产”的迭代升级,真正促使数据资产能够给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

从政策层面来看,被称为“数据二十条”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已提出我国数据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四梁八柱”。《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强调,数据要素是数字经济深化发展的核心引擎。而对于金融业的数据治理,相关部门也出台了众多引导和规范的政策。

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书记、专职副会长邢炜表示,当前数字化转型和数字金融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银行业要不断强化数据安全意识,提升防范化解新型金融风险能力。不断完善数据安全管理架构,提高内部合规要求,提升数据安全保障水平,做好数据分析、分类管理和用户分析报告。

扩大数字人民币试点

推广数字人民币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布局,也是推动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

数字人民币以电子形式存在,采用最新的加密技术和安全算法,可以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支付需求。在央行数字货币领域,我国数字人民币推广应用加快。当前数字人民币试点范围已扩大至17个省份的26个地区,覆盖应用场景越发丰富,交易金额加速上升。央行原行长易纲此前称,截至2023年6月底,数字人民币交易量达1.8万亿元,总交易量达9.5亿笔,开通钱包1.2亿个。

近期,汇丰中国、恒生中国、渣打中国等纷纷宣布上线数字人民币业务,成为首批推出数字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2023年11月29日,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表示,一直以来,传统跨境支付面临着成本高、效率低、透明度低等三大挑战。央行数字货币是数字经济时代的金融基础设施,也是对央行支付系统的一次大升级,为数字金融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底部支撑。

兴业研究公司认为,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推广数字人民币存在以下业务机会:一是收单业务增厚银行支付业务利润,不过具体利润规模取决于未来数字人民币交易手续费的厘定;二是拓展数字人民币相关业务,将有助于丰富银行结算性负债;三是基于数字人民币的支付业务,商业银行将可以构建丰富的金融服务生态,进而可以获得交易信息以提升商业银行的授信能力;四是创新智能合约应用,拓展盈利模式;五是数字人民币与碳账户的结合。

强化监管势在必行

数字金融的快速发展也会带来一些新的风险形态。数字金融涉及复杂的信息结构、相互关联的信息系统、海量的数据,增加了风险监测的难度。杨涛表示,数字金融发展需要关注几方面风险,包括模型算法风险、创新业务合规性、自主创新与自主可控、数据治理风险。

兴业研究公司认为,我国目前已形成以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与个人信息保护法三大法为主的法律框架,结合民法典、中央和地方性法规及规章、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数据安全法律法规的“四梁八柱”已相对健全。随着数字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数据相关的法律执行将会逐步厘清企业合规使用数据的边界。

北京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范文仲表示,金融创新始于数据、兴于技术、成于制度,不仅要在技术上进行持续攻关,也要在管理制度、法律环境上进行配套创新,加大基础理论研发力度,积极培育创新型社会中介组织,这样才能行稳致远,实现可持续发展。

天使投资人、人工智能专家郭涛建议,建立完善的伦理规范和标准。监管机构应加大对金融科技的监管和执法力度,确保金融机构和科技公司遵守伦理规范和标准。同时,对于违反伦理规范的行为,应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以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此外,行业自律也是金融科技伦理治理的重要一环。行业协会应发挥积极作用,推动行业自律和规范的形成。金融机构应加强自我管理,增强自律意识,自觉遵守伦理规范和标准。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张晓晶表示,必须切实提高金融监管的有效性,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消除监管的空白和盲区,坚决惩治违法犯罪和腐败行为,严防道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