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首页 > 研究 > 研究评论 > 大国经济崛起与双循环:国际经验
Home > Research > Research Comment > 大国经济崛起与双循环:国际经验

大国经济崛起与双循环:国际经验

作者Author:汤铎铎 2022-03-17 2022年03月17日
经济现代化是一种全球化现象,没有国家能够脱离全球经济而封闭、独立地实现经济现代化。然而,全球化并不是经济现代化的充分条件,对任何国家而言,实现经济现代化都绝非易事,这是由国际经济大循环的周期叠加特征所决定的。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关键是要在开放的同时保持自主性,采取正确的应对策略。通过财政现代化和发展制造业构建坚强的国内经济循环,在制造业取得优势后,贸易政策从“以外促内”转向“以内促外”,协调双循环。政府在此过程中一直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就经济现代化而言,成功的国家总是相似的,而失败的国家则各有各的失败。在国内外经济力量对比发生明显变化之际,新发展格局是中国的必然战略选择。

新发展格局自提出以来引起很大反响,“双循环”很快就成为舆论热词。在社会各界学习、研究和阐发的过程中,新发展格局的理论内涵、现实意义和历史纵深越来越明确地呈现出来。作为一种理论和战略,新发展格局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和包容性,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基本经济理论问题都可以在其框架下讨论;作为一种理论和战略,新发展格局具有很强的现实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除了对中国经济发展阶段作出准确判断,对中国经济主要挑战作出深刻分析,新发展格局也明确指出了中国经济下一步的行动方略;作为一种理论和战略,新发展格局以开阔的国际视野和深厚的历史背景为支撑,回顾大国经济崛起的历程,可以看到成功经济体如何构建内循环、协调双循环,从而实现经济现代化。

一、经济现代化是一种全球化现象

新发展格局是一种经济现代化理论和战略。经济现代化要通过现代经济增长来实现。现代经济增长是人均产出的持续增长,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等巨大的经济结构变化( 库兹涅茨,1989)。现代经济增长肇始于18世纪的英国,此后开始逐步向全球扩散。迄今为止,能够取得高增长、顺利实现经济现代化的仍然只有少数国家。如表1 所示,2019年全球人口超过500万、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的国家只有24个,总人口10.5亿,是全球人口的1/7。

在这24个国家中,除了传统工业强国外,还有新兴工业化国家、石油输出国和前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这些国家的共同特点是:它们在全球分工体系中各居其位,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离开全球经济而封闭、独立地实现经济现代化。这就引出了有意思的问题:全球化到底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充分条件还是必要条件?具体而言,第一个问题是,加入全球化进程是否必然进入增长通道,从而实现经济现代化? 第二个问题是,不加入全球化进程是否必然不能触发增长进程,从而也不能实现经济现代化? 考诸历史和现实,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即全球化不是经济现代化的充分条件,拥抱全球化并不能保证必然实现经济现代化。第二个问题的答案很大程度上则是肯定的,即全球化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想要实现经济现代化就必须加入全球化进程。

表一.png

第二个问题可以从两方面论证。从现实逻辑看,表1提供了很好的例子。从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看,经济现代化本身就是一个全球现象,孕育和发展于国际经济大循环之中。它发端自欧洲的均势体系,通过不断将周边地区吸附裹挟其中而增长壮大,直至全球经济都进入其漩涡之中。任何世界帝国的武力扩张,均无法企及全球经济目前的疆域。经济因素跨越边界,通过世界范围的劳动分工,以更巧妙的方式将更多国家和地区紧密联系在一起(沃勒斯坦,2013)。在这种整体视角下,工业化和经济现代化首先是一种全球化现象。离开全球经济和世界市场去谈一个国家的“工业革命”或“增长奇迹”,即不符合历史事实,也没有意义。即使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英国,其经济现代化进程也是深嵌于世界经济之中。正如雷诺兹(2021)所言,“从1700年到1900年,欧洲扩张的大浪塑造了整个世界,而英国就是这次大浪中的弄潮儿。”离开了国际经济大循环的大浪,任何国家都不能立于经济现代化的潮头。

我国的经济发展经验同样支持这一结论。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改革开放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加入国际大循环,形成了市场和资源(如矿产资源)‘两头在外’、形成‘世界工厂’的发展模式,对我国抓住经济全球化机遇、快速提升经济实力、改善人民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很多研究都指出,改革开放后的前30年,我国外循环的地位持续提升,在促进增长、结构调整和

技术进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江小涓、孟丽君,2021)。可以说,如果不加入世界分工体系和全球价值链,我国就不可能取得当前的经济成就。

......

研究评论全部内容请详见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