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首页 > 聚焦 > 采访 > 深度关注丨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
Home > Foucs > Interview > 深度关注丨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

深度关注丨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

受访者: Interviewe: 汤铎铎 2024-08-22 2024年08月22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作出部署,强调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必须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统筹推进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落实《决定》部署,必须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 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为何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如何理解国家宏观资产负债表、预期管理、劳动性所得统一征税、人民币离岸市场等名词及其意义?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汤铎铎,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刘向东。

健全目标优化、分工合理、高效协同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

记者:为什么说“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汤铎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多方面的优势: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宏观经济稳定发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推进共同富裕,有利于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这些优势一方面可以保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避免市场经济的盲目性和无序性,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刘向东:推进科学的宏观调控和有效的政府治理,充分体现了党中央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决心和信心,是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转化为宏观经济治理效能的具体表现。创新完善宏观调控,意味着要将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活动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确保政策效果的最大化,从而熨平经济的周期波动、应对外部冲击、维持社会大局稳定,保障全体人民普遍享受改革开放成果。通过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紧密结合,健全目标优化、分工合理、高效协同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提高宏观经济治理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执行力,既能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也能促进经济总量平衡、结构优化、内外均衡。

记者:《决定》提出,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对此如何理解?

刘向东: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需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对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作出重大部署,其背后深意在于要统筹当前和长远、全面和重点、整体和局部,推动跨周期设计与逆周期调节的协同、增强宏观政策取向的一致性。要根据规划目标要求和发展形势的需要,合理确定财政、货币、产业、价格、就业等政策取向,注重把各类宏观政策举措、年度计划和公共资源配置统一到国家发展规划的部署要求上来,促使国家发展规划和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实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切实把握好各类政策工具的节奏和力度,促进各项规划和各类政策相互衔接、协同发力,确保宏观政策举措适时落地见效,保障国家发展规划确定的重大工程项目落地实施,形成放大叠加效应。

汤铎铎:我国经济主体数量多、差异大,任何单一政策目标都难免挂一漏万、顾此失彼,难以权衡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目标多元化必然要求工具多样化,必须始终坚持系统思维和全局观念。

从历史层面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一直由各种战略规划指导和引领,这是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重要经验,需要继续坚持;从理论层面看,完备的战略规划体系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重要手段;从现实层面看,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对于提升国家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以及适应国内外形势变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有效摸清国家“家底”,确保政策实施能够达到预期效果

记者:什么是国家宏观资产负债表?为什么要探索实行国家宏观资产负债表管理?

汤铎铎:国家宏观资产负债表是综合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特定时间点上拥有的资产、负债总量及结构的统计表,包括政府、住户、非金融企业、金融机构等各部门机构所拥有的资产与负债的规模和结构。国家宏观资产负债表可以衡量一国多年经济增长所形成的财富积累,用以从存量视角分析国家经济的变化趋势和健康状况。

刘向东:这是党中央对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作出的重大部署。探索实行国家宏观资产负债表管理,能有效摸清国家“家底”,揭示国民财富的积累分布状况及经济活动之间的勾稽关系,反映全国、地方和各部门的资产负债结构的矛盾和宏观风险的累积状况,从而能清楚展现国家资产负债结构情况和各部门经济活动的对应变化关系,辨识全国、地方和各部门的宏观杠杆水平、债务风险状况等,对增强宏观经济分析能力、提高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提升政府宏观管理水平和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风险意义重大。

记者:什么是预期管理?为什么要健全预期管理机制?

汤铎铎:预期管理是宏观经济治理的重要内容,指政府部门通过政策解读、信息公开、新闻发布等方式,加强与公众的信息沟通,有效引导、协调和稳定社会预期,使政策在某种程度上可被预见和理解,以实现政策效果最大化,确保政策的实施能够达到预期效果。预期管理对于稳定市场、提高政策效果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有效的预期管理,可以引导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减少市场波动,提高政策的执行效率和效果。

刘向东:健全预期管理机制意味着要更理性有效地加强与公众的信息沟通,使政策信号能被市场充分消化吸收理解,从而在公众作出反应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政策效果。可以说,健全预期管理有利于稳定社会预期和提振市场参与者信心,尽可能减少市场参与者的非理性预期反应,降低经济运行的异常波动幅度,切实提高政策的执行效率和实施效果。

完善现代税收制度,推动金融高水平开放

记者:《决定》提出,实行劳动性所得统一征税。什么是劳动性所得统一征税?健全直接税体系,对于优化税制结构有何作用?

汤铎铎:劳动性所得是指经过劳动创造了价值和使用价值而取得的所得,包含物质性和非物质性的劳动产品。劳动性所得不同于资本性所得,其取得的条件是必须经过劳动,从劳动中取得,不劳动则无所得。实行劳动性所得统一征税是指将个人从劳动中获得的各种收入,包括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及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等劳动性所得,统一纳入一个税种进行征税。这一税收制度的实施旨在简化税制、公平税收负担、提高税收效率,并促进社会公平。

健全直接税体系具有增强税制公平性、提高税收效率、推动税制现代化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的作用。这是完善我国现代税收制度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记者:《决定》提出,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为什么要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推动金融高水平开放,对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有何意义?

刘向东: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定义,离岸市场一般指在货币发行国之外,开展该国货币资金融通活动的区域,也可位于货币发行国国内具备与国际接轨的法律、会计、金融监管等制度条件的特殊区域。相应地,人民币离岸市场是指在中国司法管辖之外,开展人民币存贷款、汇兑和结算,以及人民币计价的股票、债券、衍生品等金融产品发行和交易的区域。目前人民币离岸市场主要包括中国香港、新加坡、英国伦敦等地。

随着中国对外贸易规模成长和企业走出去提速,跨境贸易投资中人民币本币结算量不断提高,迫切需要解决流出境外的人民币的流通和交易问题。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可以利用市场机制吸引更多贸易伙伴规模使用人民币,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人民币投资交易,从而加快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我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推动金融高水平开放是题中应有之义。推动金融高水平开放意味着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这样既有利于以开放倒逼金融体制改革,助力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也有利于深化外汇领域改革,着力提升资本项目开放的质量,扩大人民币使用范围,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为金融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

记者:《决定》提出,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取得哪些成就?未来还应在哪些方面发力?

刘向东: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始终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统筹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进一步完善支持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的政策体系,推动建立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重大成就。

随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持续实施,我国区域一体化不断发展、经济布局持续优化,区域板块发展平衡性协调性显著增强,优势互补和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布局框架初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加快构建,革命老区、资源枯竭型城市等特殊类型地区发展水平明显提升。与此同时,区域发展的相对差距逐步缩小,区域间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更加均衡,基本生活保障水平逐步接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

汤铎铎:未来在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方面,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持续发力:进一步加强跨区域合作,打破行政壁垒,促进资源、技术、人才等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根据各地区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科学规划产业布局,避免同质化竞争;加强区域间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构建高效便捷的区域交通网络和物流体系;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区域间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合作与协同,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