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邮件推送
获取我们最新的更新
标普“狼来了”激发国内信用评级业变局
28日,标普获准正式进入中国开展信用评级业务,这标志着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对外开放进一步提速,有助于完善我国信用评级体系。
信用评级主要包括债项评级和主体评级,评级过程有发行前的首次评级和发行后的跟踪评级,是价值挖掘、揭示风险、保护投资者利益的主要手段,作为债券定价的主要参考,是债券市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我国信用评级体系仍然存在着诸多可供改善的空间:一是我国尚未建立针对信用体系的独立制度法规,评级行业处于多头监管状态;二是评级市场没有形成有效的行业壁垒,国际评级渗透国内评级市场,而国内评级机构很难进入国际评级市场;三是评级标准国际与国内不一致,影响境外主体在境内发债的积极性,我国评级机构的公信力有待上升,评级水平较国际巨头还有差距;四是国内评级机构对发行体的评级结果普遍较高,发行体之间区分度不高,信用利差在市场定价中并未真正体现,加之刚性兑付未打破,违约处置机制不健全, 债权保障机制不完善,导致境外投资人投资信用债的意愿不强。
随着国际评级机构的进入,将有助于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我国的信用评级体系:一是尊重国际市场规则和惯例,建立健全涵盖国际评级机构在内的统一注册管理制度,有序开放信用评级市场,结合国际评级机构情况明确市场管理具体要求,明确境外评级机构可选择境内设立商业存在或以境外法人实体两种方式开展评级业务;二是建立健全信用评级准入条件、指标体系、评级方法、评级流程、评级人员以及数据处理等基本规范标准。同时,应该健全监管机制规范评级机构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评级原则;三是对信用评级公司进行“再评级”,健全市场化退出机制,完善信用评级方法和指标体系,提高信用评级机构的准入门槛,以提升评级机制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作者相关研究
Author Related Research
相关研究中心成果
Relate ResearchCenter Resul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