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首页 > 媒体报道 > 杨涛:金融科技除服务金融自身 还要有更长期、更社会化、更民生的作用
Home > MediaCoverage > 杨涛:金融科技除服务金融自身 还要有更长期、更社会化、更民生的作用

杨涛:金融科技除服务金融自身 还要有更长期、更社会化、更民生的作用

2021-07-29 2021年07月29日

7月28日,由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中关村金融科技产业发展联盟、 中国互联网金融三十人论坛主办的2021中关村金融科技与金融安全峰会暨2021“光大杯”第五届中关村“番钛客”金融科技国际创新大赛在北京举行,主题为“聚焦金融科技创新,打造数字金融应用场景”。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杨涛出席并发表演讲。

4.png

杨涛

杨涛在演讲中表示,金融科技或者数字金融的价值,来自于以下几个层面:提高金融的效能,弥补功能的短板,能否保障金融的安全,是否能够发挥价值外溢作用。除了服务金融自身,能否还有更长期、更社会化、更民生的作用。新形势下这几个层面都要兼顾和考虑。从行业来说,大家可能更关注技术、应用,但是在新的特定历史时期,关注价值观,关注政策,关注宏观,有时候更加重要,未来,要在数据、技术、需求和制度四个方面予以重视。

杨涛指出,现在讨论所有的东西都离不开数据,数据在新形势下面临治理的难题,有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微观层面,在企业、机构层面如何提升数据管理能力,已经有更系统的标准和机制在推。宏观层面现在也面临一些重要的问题,在一系列事件的冲击下,当前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把数据运用和发展当中一些基础原则、基本指标、基本标准梳理清楚,然后再跟纷繁复杂的政策规则相融合。

“此外,还需注意两大问题,一个是在国际范围讨论数据主权,一个是在国内讨论数据安全问题。这两个概念背后也蕴含了非常丰富的内涵,所以我们在商业模式创新的时候,第一个重点离不开在新形势下对于数据治理的一些理解和判断。”他说。

技术方面,杨涛认为,技术自身问题很大程度上是能够通过创新和学习来解决的,现在更重要的是技术背后的伦理问题。无论关注的利用新技术的过程当中,如何更好的保护消费者,如何打破一些数据牢笼,还是大数据杀熟问题,背后都是伦理问题。

关于需求,在杨涛看来,要战略先行,机制保障,否则一切都是镜花水月。但是具体的场景创新路径,其中有两个,第一个路径叫在边际上改善现有的场景,第二是颠覆式的重构,现在看起来大多数创新到目前为止基本上还是边际上改善,没有跳出原有核心企业作为信用兜底的问题。如果真正突破这些约束,实现平台式的供应链金融融合,那带来的创新价值是很大的,但是挑战也是极大的。

制度方面,杨涛指出,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制度和规则的变化,另一方面也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来推动制定与政策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