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首页 > 媒体报道 > 中小银行数字化变革迫在眉睫
Home > MediaCoverage > 中小银行数字化变革迫在眉睫

中小银行数字化变革迫在眉睫

2020-07-16 2020年07月16日

京东数科与国际数据公司(IDC)日前联合发布了《中国区域性银行数字化转型白皮书》(简称“白皮书”),对于我国区域性银行面临的挑战、数字化变革的动力、所需的能力建设与战略发展思路,进行了系统分析,并且选择了相关优秀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在数字化趋势已经给金融业带来巨大影响之际,该白皮书在理论、政策、实践等方面都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员杨涛通过署名文章《中小银行数字化变革迫在眉睫》的形式,针对“白皮书”做出独家解读。杨涛告诉经济日报记者,应该说,包括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技术、分布式技术、安全技术等在内的新技术演进,已经深刻改变着经济金融运行模式,整个现代金融业就是一部科技发展史。近年来,我们关注的银行信息化、银行电子化、银行互联网金融、银行金融科技等概念,背后都意味着新技术、新模式对商业银行组织架构、业务和机理的重构,也贯穿了银行数字化转型的主线索。究其根本,都是利用各项领先的技术与相应的场景优化,实现银行效率、效益、效果的全面改进和提升。

杨涛认为,需要承认的是,我国商业银行虽然开始高度重视数字化转型,但是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对此,一是要结合全球规律和本土特色,厘清银行数字化的边界,把不同阶段银行拥抱技术的模式界定清楚,并且梳理出银行技术变革的演进逻辑。二是真正扎根于需求和问题,来看银行数字化转型究竟是我国银行业变革的内在规律,还是有可能“昙花一现”。

其中,对于区域性中小银行来说,面临的压力与挑战更加突出。无论是经济周期下行、短期疫情冲击,还是行业竞争加剧、严监管与政策趋紧,都使得中小企业难以再依靠“随波逐流”而生存下去。我们看到,即便在美国等发达国家里,也有大量中小银行在历史变迁中“黯然”退出市场,或被兼并、或者破产。

就国外经验来看,能够生存和发展下来的中小银行,往往有几个不同选择,一是安于扎根社区,客户对象相对稳定,也不会盲目扩张和加杠杆;二是被大集团、大机构所并购,依靠“背景”资源而更好地发展;三是利用数字化、新技术寻求变化,起码努力降低成本、多获得客户、提高效率、改善商业模式。由此来看,中小银行最重要的是转变观念,应对新的挑战,先夯实自己的基础,把内部的各种能力巩固好,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如何利用新技术对业务、流程、产品、治理、风控各个方面,尽量做一些边际上的改良,这才是应对未来挑战的正确方向。

杨涛表示,白皮书中也提到:“相比大型银行,区域性银行的数量十分庞大,但在业务规模、资金实力、科技水平和人才储备等方面均存在差距。因此,区域性银行的数字化转型需求更加迫切,也更加需要量身定制的、思路清晰的转型规划。做好符合自身发展特征的数字化转型,会给区域性银行带来更加开放的业务结构、开放的运营系统及开放的服务模式。”同时,白皮书通过对中国境内50家区域性银行的样本调研,发现多数区域性银行已经将数字化转型作为其弯道超车的重要举措。

在实践中,面对经济复苏压力、金融业给实体让利的政策压力等,银行业出现分化的可能性不断加大,其中对区域中小银行的影响自然首当其冲。无论如何,敢于尝试和推动数字化转型,总是值得尝试的战略选项之一。我们看到在白皮书的案例分析中,诸如苏州农商行、自贡银行等已经成为区域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典型代表,一方面综合动员自身资源禀赋,实现“由内而外”的数字化自我赋能。另一方面,也有选择包括京东数科在内的第三方科技服务企业,进行开放式合作,从而弥补自己研发建设能力较弱且信息化支持不足的问题。

杨涛认为,总之,在推动区域中小银行数字化变革过程中,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其服务实体、服务小微与防范风险之间的矛盾与权衡。对此,一方面有效利用新技术,能够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效率、缓解信息不对称;另一方面,金融科技不仅是技术,还有业务模式和规则的创新探索,可以弥补现有制度缺失,优化产融合作生态。当然,为了实现支持实体与小微、中小银行稳定与可持续发展、数字化提升效率等不同目标,还需要把握好监管与政策思路的优先次序选择,从而处理好鼓励创新与风险容忍度的边界,合理推动中小银行拥抱金融科技与实现开放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