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邮件推送
获取我们最新的更新
当前推动股票市场改革发展的着力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资本市场在金融运行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要通过深化改革,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股票市场是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5年股灾以来,我国股票市场发生的一系列重要事件引起中央高度重视,陆续出台的新监管措施总体上对于规范股票市场秩序和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发挥了积极作用。根据中央和习总书记对于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总体要求,目前需要进一步细化股票市场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形成切实可行的总体方略,统筹考虑重大制度调整,促进各方面形成合力,共同推动股票市场健康发展。
以“宝万之争”为代表的资方争夺上市公司控制权事件、某些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清仓式减持”、以利益输送为目的的并购重组、乐视网、獐子岛、长生生物等上市公司不当经营危害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事件时有发生。这些并非孤立的事件持续冲击和侵蚀股市稳定发展的基础,表明我国股市内在矛盾正在特定条件下不断激化。去年以来,受中美贸易战等外部因素诱发,股市再次出现较大波动,成交量大幅萎缩。笔者认为股市本轮震荡不仅仅是实体经济波动的反应,根本原因是市场稳定运行的基础仍然不牢。结构性、体制性和周期性因素交互作用,使得市场对实体经济变化做出了过激反应。
中央对股市出现的问题高度重视,党的十九大、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明确提出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更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对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提出“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四项具体要求。按照中央和习总书记要求,证监会自去年以来采取措施加强证券市场监管,在强化执法检查、查处信息披露和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案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同时修订有关监管规则,加强对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增发股份、股东减持股份等活动的限制,并通过颁布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强化投资者教育、支持投资者维权等措施强化投资者权益的保护,总体而言对于维护市场正常秩序和增强投资者信心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还应当看到,目前已有的加强监管措施,主要针对市场上已经出现并产生不良影响的某些案件或者现象,“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特征明显。即便近期关于加快退市和促进创新企业境内上市等相关监管意见,依然延续这一思路。给人留下的印象是:市场影响大、社会舆论反应强烈的表象性问题,能够及时得到监管关注,但即便关注也不一定能根本解决问题,相反某些规则修订可能产生出新问题。而涉及市场基础性制度和长期内在矛盾的问题,表面上紧迫性不强,牵扯利益不少,往往容易被忽视,显然这不利于股票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
对照党中央和习总书记提出的四点要求,目前我国股票市场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解决。
一是融资功能出现弱化迹象。在证监会陆续发布了上市公司再融资和特定股东减持新规并加强IPO核查以后,去年股市融资规模明显收缩。有105家公司IPO融资1378亿元,267家上市公司增发融资7524亿元,同比均大幅减少。股权性资金抗风险能力强,对于企业降杠杆能够产生立杆见影的效果。当前面临艰巨的防控债务风险和去杠杆任务,国家需要股票市场提供更多股权性资金以降低实体经济杠杆率,实现“无痛去杠杆”,并按照效率优先原则配置股权资金。目前某些新监管措施尽管对于压缩股市融资规模有直接效果,但是否可以就此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仍然存疑。
二是基础性制度改革难以突破。各方面呼吁多年的新股发行注册制、股票上市制度、退市制度、转板制度改革进展低于市场预期,各层次股票市场定位不清、功能不强的问题突出,筹备中的科创板对注册制改革的发力点还没有找准,与其他板块市场的协同关系尚不明朗。这些问题都需要克服各方面的利益羁绊,对股市基础性制度做出重大调整才能够逐步解决。目前仅依靠监管机构的局部调整,难以取得明显成效。亟需中央和国家层面出台明确指导意见并大力推动。
三是缺乏加强市场监管长效机制。近年来股票市场部分监管规则常变常新,某些监管措施自由裁量权过大,市场主体疲于适应,难以形成稳定预期,监管规则的严肃性受到挑战。比如,在加强监管阶段,此前并不明析的某些关于IPO、上市公司再融资和并购重组方面的监管规则能够得到严格执行,审核标准收紧;一旦监管机构的重心工作发生偏移,在规则不变的情况下,具体执行尺度还有可能放松。再比如,监管机构不断开放IPO审核“绿色通道”,打破拟上市企业正常排队顺序,尽管表面上支持了若干大企业、贫困地区企业和创新企业上市,但却为此延长了其他众多企业的等待周期,而且审核过程和标准不够透明,使核准制的公允性受到伤害。
四是对投资者权益保护重视不够。我国股市投资者急需得到专业客观的风险教育,这是抑制市场投机,增强中小投资者风险意识的重要措施。但目前的投资者教育机制不尽合理,大量的投资者教育基地由交易所、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等市场利益主体开设,无法解决其商业利益与投资者保护的天然冲突,也就无法保护投资者教育的实际效果。同时,目前对庞大的中小投资者群体缺乏充分维权保障。相关部门积极性不够,政府投入不足,律师事务所和非盈利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投资者维权仍然面临不少障碍。
按照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增强股票市场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能力,需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进一步细化股票市场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综合考虑防风险、强实体、惠民生、利长远等多种因素,形成统揽全局的多层次股票市场发展总方略,以此指导和督促各项具体改革及监管措施形成合力,尽快落地。关于方略的具体内容,建议至少应明确以下几点:
一、明确多层次股票市场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中的突出重要地位。宏观经济降杠杆和防风险既需要控制债务规模,更需要股权性资金的注入。多层次股票市场是募集股权性资金的主要场所之一,其作用的充分发挥在未来三年对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尤为关键。
二、明确股票市场建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目前股市资产低于10万元的小投资者约有7000万人,是典型的低风险承受者,也是我国股市投资者的主体组成部分,这是股市发展的现实起点。随着人民收入的不断增长和股市向好发展,进入股市的中小投资者数量还会继续增加。“办好股市,让全体人民长期受益”,应成为股票市场建设的根本宗旨。在这一宗旨指引下,选择上市公司、保护投资者、倡导长期投资和理性投资等工作才会有明确方向。
三、明确股票市场建设必须全面贯彻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应充分体现在股票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监管体系建设、产品和服务体系建设等各方面。创新发展,着重强调摆脱对发达市场的简单模仿,促进符合我国国情的市场制度和产品创新,更好适应实体经济转型需要;绿色发展,强调推广社会责任投资,为生态环保类项目提供便捷和低成本的融资通道;协调发展,强调协调各市场主体的利益关系,实现合作共赢;开放发展,强调促进股票市场有序开放,鼓励国内外市场相融相生,为我国企业和投资者提供更多选择;共享发展,强调股票市场发展成果由全体参与者共同享有,不允许为少部分人的利益而损害公众利益,用“零和游戏”达到圈钱目的。
四、明确促进股市发展更加平衡充分是长期工作重点。当前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与中小投资者的权利义务不平衡,中小投资者付出与收益不对等,A股市场与其他层次股票市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比较突出,需要下大力气从基础性工作着手逐步解决。
五、明确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和市场分层是投资者保护的重要抓手。需要抓紧落实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实施细则和完善A股市场分层制度,推动中小投资者逐步撤出高风险股票投资,为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和退市制度改革创造基础性条件,防止中小投资者因改革出现大规模损失,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
作者相关研究
Author Related Research
相关研究中心成果
Relate ResearchCenter Resul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