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首页 > 媒体报道 > 金融消保大咖说:到底谁是“赢家”?
Home > MediaCoverage > 金融消保大咖说:到底谁是“赢家”?

金融消保大咖说:到底谁是“赢家”?

2021-11-24 2021年11月24日

“手指一动,日结刷单返现”真的是“躺赢”吗?“网友巨额财产委托代管”真的那么单纯吗?那些听起来离奇,但又屡见不鲜 “电信诈骗奇谈”到底是如何层层设陷?今晚20:00,第九期《金融消保大咖说》节目即将播出,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金融科技研究室主任尹振涛、平安银行北京分行行长助理姜旭将与广大网友交流,以案说法,为金融消费者普及电信诈骗的相关套路,增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欢迎收看!

44.png

长按扫描二维码即可观看

随着电信网络技术的发展,足不出户便可畅联无阻,极大便利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但有些不法分子却对它动起歪心思,构建“网络虚拟世界”,抓住消费者盲目追求收益心理或是展开“洗脑”式话术等欺诈手段实施诈骗。

本期节目,我们将通过以下两个案例来给大家分析一下骗子是如何步步设陷并给大家支招。

案例一 “网络刷单”陷阱

张某收到一条短信:淘宝信誉良好,可以日结刷单返现。随后便加了对方的QQ,对方在QQ上说“可以刷单返佣金,按照刷单金额比例返还佣金,刷的金额越多,赚取的佣金越多”。 张某便将他的身份信息、手机号、支付宝账号发送给对方,对方发来第一个任务,通过微信扫描二维码张某支付了100元完成一次刷单,之后嫌疑人返还给他105元,张某就相信了。完成了第一单后,对方又发了第二个任务,张某通过支付宝刷了1800元,但对方称这是第二个任务的第一次,还需要完成2次才算完成第二个任务,要让张某继续刷单,刷到规定任务数才返还本金和佣金。张某为了拿回刷掉的本金和佣金,便继续按照要求进行支付。然后,对方并没有返现给张某,当张某提出疑问时,对方便称他刷单超时了,需要重新刷单或者任务单被冻结了,需要激活,不停的让其进行刷单支付。就这样,张某进行了多次支付、在微信群发红包的操作,共计付出3万余元。

案例二 从“维和”到 “违和”的变脸

李女士在社交网站上结识了一位“网友”,对方透露自己是“利比亚维和部队医生”还会发一些军事基地设备等图片。两人相谈甚欢,很快便以“兄妹”相称。对方称“因自己在部队工作,平时不语音视频和电话”所以两人一直以微信文字沟通。一天,该“网友”称“两国要交战了,军营里的将军建议我们把钱寄回家,我在国内也没有其他亲人,你是我唯一信任的人。我想把这笔250万的美金邮寄到你那里,在我回国之前请你帮我保管。”基于之前“良好”的沟通,李女士答应了“网友”的请求。随即对方称:因金额巨大,提出这笔钱需要向海关支付35万元的“保证金”。很快一家公司与李女士加了微信开始沟通“保证金”支付流程,对方每次都会以pdf格式的文本发送沟通内容,并多次提示“需在几小时内支付款项,且不要和外界联系,否则无法提取”。李女士怕耽误提取,按照对方的提示速到银行操作“保证金”汇款。

节目将同步在中国经济网、平安口袋银行APP上线播出。每期节目的最后还特别推出了金融知识趣味有奖答题活动,大家只要扫码进入页面,就可以参与答题,并有机会抽取由平安银行等提供的盲盒小礼品一份。

新兴金融消费场景不断出现,让我们的生活更为便利,但也让不法诈骗分子有更多可乘之机,给我们的金融财产安全造成隐患。为积极配合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央网信办、公安部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工作,普及金融基础知识、提升金融消费者素养,号召广大网友争做金融好网民,中国经济网联合中国平安今年继续推出12期金融消费者素养提升系列公益课堂。节目旨在传递科学的投资理财理念,防止人民群众受骗上当,引导金融消费者正确使用金融服务,倡导理性消费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