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邮件推送
获取我们最新的更新
加大金融科技投入 银行数字化建设按下“快进”键
在全球数字化经济崛起和国内“无接触经济”发展的背景下,银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进入了快车道。随着银行不断加大对金融科技的投入,数字化在改变银行业务模式的同时,也构建起了数字金融新生态。在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推动下,科技与金融的融合创新不断提速,推动了金融业经营理念及服务模式的重塑和转型,创新发展成为银行业信息科技演进的主旋律。
银行业的竞争正在演变为一场金融科技的竞争。从市场情况看,息差收窄和信贷扩张是大趋势,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则是摆脱行业困境的关键。同时,银行的业务侧重点也在逐渐转向普惠小微等领域,这让银行在经营模式、产品、风控等方面更需要金融科技的赋能,而加大在金融科技上的投入也成为未来银行业的共同选择。
“押注”金融科技
2022年,银行对于金融科技的投入仍然维持较快的增长态势,金融科技对银行业务的赋能被应用在普惠、“三农”、产业供应链等多个领域。
从42家上市银行2022年半年报看,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等均明确表示,将加快推进金融科技创新应用,为银行数字化转型做好支撑。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兴业银行则在其中提出了将强化科技型人才布局作为数字化转型的重点任务。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上半年,交通银行金融科技投入28.05亿元,同比增长14.5%;招商银行信息科技投入53.6亿元,同比增长6.03%,占营业收入的3.26%;兴业银行科技投入21.38亿元,同比增长25.47%。
“近年来,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为商业银行提供了持续不断的创新动力,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正在改变中国银行业发展轨迹,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持续推动银行业提质增效,数字化转型成为商业银行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的关键。”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书记、专职副会长邢炜表示。
据邢炜介绍,银行业的金融科技整体投入持续加大。超七成银行近三年金融科技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超2%。分银行类型来看,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对金融科技的投入最高,农商行对金融科技投入的增速最明显。同时,银行人士关注度最高的三项技术为大数据、区块链和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已日趋成熟,且已证明可被广泛应用到银行的业务营销、风险管理、后台管理等多个环节,有助于提升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创新业务模式。
国有银行整体在金融科技投入上占据头部位置,金融科技的布局较早且覆盖全面。工商银行通过金融科技赋能打造了开放银行统一品牌“工银聚富通”,面向政务平台、产业平台、消费平台、涉农平台,为平台及平台用户提供多种金融服务。截至2022年上半年,“工银聚富通”服务G端政务平台160余个,B端活跃客户3.5万户,C端活跃客户556万户。
建设银行于2021年9月发布了金融科技战略规划,规划第一年的工作集中在推进全面云化转型、加快技术中台建设和完善金融科技体制机制等方面。截至2022年上半年,该行“业务中台”共梳理440项标准化能力,已应用于全行49个场景平台。
此外,农业银行和交通银行在金融科技应用上也有诸多尝试。农业银行2022年在区块链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方面持续提升科技赋能水平,尤其是推进区块链云服务平台系统建设,并将区块链应用于养老金管理、信贷风控等领域场景。交通银行则在人工智能技术上有规模化应用,统一图像识别平台应用于手机银行、企业网银、小程序和H5页面等主流渠道,服务的业务场景达到167个。
“特色化”发展路径
对于股份制银行来说,在金融科技的投入紧随国有大行步伐。2022年,招商银行构建业内首个零售财富管理业务投研工作平台。按照该行的说法,在财富管理业务中,资产配置背后一定有强大的投研能力,而零售财富管理业务投研工作平台能够整合资本市场各类离散的数据信息,构建起量化筛选、产品池管理、理财产品研究、组合管理、AUM透视等一系列深度赋能总、分、支行员工工作的功能模块,将长期积累的专业选品能力、研究成果、研究标准及实践经验进行数字化沉淀,成为财富管理业务独具特色的专业化工具。
面对金融科技的发展,中信银行则将构建“一流的科技型股份制银行”作为该行发展目标。近几年,该行实现了由科技年投入不足20亿元、总行端科技人员不足300人,向年投入超70亿元、全行科技人员规模超4000人的跨越式发展。此前中信银行瞄准了云计算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重要角色,打造了承载数字化系统的核心平台——信创云。截至2022年6月末,中信银行基础设施云化率达到99.7%,银行生产云、开发测试云、生态云和子公司云“四朵云”布局基本成型。
光大银行金融科技在银行的地位上升到了前所未来的高度。据该行高管称,光大银行2022年全年的科技预算比上年增长5.4%。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年内计划新增科技人员1000人以上。光大银行副行长杨兵兵表示,2022年的重点工作是实施推进2021年制定的五年新一期科技战略规划,包括了业务赋能十大工程,科技治理优化四大工程和基础技术能力提升五大工程,一共涉及到了80个子项目。同时,光大银行对公司金融和零售金融进行了科技驻派工作,包括模型人员一共1430人,大幅提升了需求响应和开发效率。
此外,中小银行对金融科技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但是分化较大。对于金融科技的投入和赋能,宁波银行表示将金融科技作为重要生产力,每年将营业收入的5%左右投入到金融科技建设上,在金融产品、服务渠道、营销经营、营运风控四大领域赋能经营,重点为客户提供响应更快、体验更好的全流程、全周期、全场景综合服务。
“与大型银行相比,中小银行开展数字化转型既存在固有的瓶颈掣肘,也存在明显的优势空间。”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科技研究室主任尹振涛表示。
尹振涛认为,影响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就是数字经营理念和数字治理文化尚未形成。同时,由于科技投入及技术更新需要较长的投资周期和较大的资金投入,中小银行在人才基础、技术能力等方面的差距越拉越大。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是顺应时代的需要,是应对市场竞争的需要,更是自身发展的需要,必须走出符合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的特色之路。
科技赋能谋突围
2022年1月,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旨在加快数字经济建设,全面推进银行业和保险业数字化转型,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和满足人民群众需要。
“在现代化建设和数字化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监管在政策上鼓励银行业加快数字化转型,而金融科技是银行数字化转型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也意味着未来行业对金融科技和数字化转型的重视程度会越来越高。”一家股份制银行数字金融部人士称。
该人士认为,金融科技在银行的业务应用非常广泛,不仅涉及到银行产品的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等方面,还涉及到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风险管理水平等领域。“展望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数字化经济将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驱动力量,而银行在服务实体经济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数字化转型也是不可或缺的。”
按照他的说法,银行传统业务的同质化较严重,行业的竞争激烈。在银行数字化过程中,金融科技的实力和业务方向存在一定差异,落脚到实际业务中,银行的获客能力、客户体验等方面都是有差别的,这也就会形成竞争比较优势。
艾瑞咨询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预计银行业技术投入规模未来将保持20%左右的速度增长,到2024年将达到4328亿元。
另外,金融科技对银行业务的赋能能够有效地降低银行运营成本,这成为银行加大科技投入和加快数字化转型的动力。2022年12月26日,毕马威发布《2022年中国银行业远程银行发展白皮书》称,远程银行建设有效帮助银行触达85%的长尾客户,在客户服务体验、客户经营能力方面有显著提升,而远程银行经营成本只需要传统银行的四分之一,极大地降低了银行的运营成本。超过50%被调研的银行在智能技术创新与科技赋能平台投入资金高于500万元,其中有40%以上的银行投入超过1000万元。
“每一家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成熟度是不同的。尽管金融机构越来越认识到银行数字化转型战略的重要性,并积极为未来做准备,但是要通过数字化实现业务的迅速扩张,银行仍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上述股份制银行人士称。
相关
Relev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