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首页 > 研究 > 研究评论 > 让利1.5万亿元的背后:一个有趣的模型
Home > Research > Research Comment > 让利1.5万亿元的背后:一个有趣的模型

让利1.5万亿元的背后:一个有趣的模型

作者Author:王剑 2020-06-23 2020年06月23日
近日国常会指出:“推动金融系统全年向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这是金融让利被提了很久之后,第一次明确了数字。 明确总比不明确好,大部分人类毕竟是讨厌不确定性的。 2019年,商业银行全年净利润是2万亿元左右(没查到整个金融业的数据,但金融业的主体是商业银行,所以不会比2万亿元多出太多),因此,让利的1.5万亿元应该不是指净利润,要不然,让全年的净利润消失一大半,这会动摇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性,没有哪个国家敢出这样的招。

一、让利有数了

近日国常会指出:“推动金融系统全年向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这是金融让利被提了很久之后,第一次明确了数字。

明确总比不明确好,大部分人类毕竟是讨厌不确定性的。

2019年,商业银行全年净利润是2万亿元左右(没查到整个金融业的数据,但金融业的主体是商业银行,所以不会比2万亿元多出太多),因此,让利的1.5万亿元应该不是指净利润,要不然,让全年的净利润消失一大半,这会动摇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性,没有哪个国家敢出这样的招。

至于让利的本质,我们前面已经有多篇文章阐述。首先,企业经营面临困难,而银行贷款利息照收不误,这会导致企业经营恶化,最后银行也承受不良资产损失。“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因此,让利也是救银行自己。只有让企业正常经营,哪怕少收点利息,总归大家都还能过下去。

请见:又见“银行让利”(2019-2-3)

因此,比起少赚的利息,资产质量才是银行的生命线。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这一角度,让利若能改善企业经营,那么对银企双方都是重大利好。

但是,实际操作中,会有一些问题,主要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市场失灵、交易摩擦。比如无需让利的好企业可能也会来浑水摸鱼,或者银行分支机构人员向总行上报了一些已经没救的企业(理应计入不良贷款并开始处置),以便让这些企业继续苟活下去。这些属于交易层面的具体技术问题,需要设计更好的制度去解决,而并不能因此就否认让利的意义。

请见:银行让利于实体是双赢选择(2020-5-16)

这次,我们建立一个简易的模型,来帮大家理解让利的实际效果。

二、简单模型

我们先假设一个封闭经济体,没有对外贸易,这也意味着一国的总产出由本国人民享有,大家不同人群之间的让利无法是如何划分这些总产出的问题。

我们还先假设这个经济体里只有三个群体:居民、银行、企业。全部总产出来自企业的生产,银行为企业提供包括融资在内的金融服务(主要是贷款),并收取利息收入。居民是银行、企业的股东(完全私有制),最终占有银行、企业的利润(假设利润全部分红)。居民还为银行提供了存款(先忽略企业存款)。然后,居民在银行、企业上班,但我们也先忽略工资因素(否则模型太繁琐了,本文并无意写成一篇学术论文),也忽略其他成本费用,因此营业收入即为利润。

1.png

在这个模型中,企业要向银行支付贷款利息,银行要向居民支付存款利息(两项利息之差构成银行的收入),同时,企业和银行均会把一年的利润分配给股东,也就是居民。

此时,整个经济体的全部产出,一部分以贷款利息的方式付给银行,另一部分作为企业利润分配给居民股东。银行收到的贷款利息,又是以存款利息、银行利润的方式支付给居民。换言之,在完全私有制的情况下,整个社会的总产出反正最终都是付给居民的,全由居民享有。

2.png

这时候,让利的意义,只是总产出在银行、企业之间的划分问题。正常情况下这一划分有个合理比例,经济不好时,银行占有过多(因为贷款利息是按合同约定照收的),企业经营恶化,最后连贷款本金都还不起了,居民最终可能依次损失企业股份、银行股份甚至严重的情况下还会损失存款。因此,让利是为了让企业活下去,然后大家才能活下去。

所以,如果让利1.5万亿元,那么银行就少收企业利息1.5万亿元。然后,由于存款利率也在降,因此,银行支付给存款人的存款利息、股东分红均下降,两者合计也是1.5万亿元。

上文是指居民看成一体。但现实,有些居民是银行股东,有些居民是企业股东,有些还是银行存款人,那么让利的时候,自然是银行股东、存款人少赚钱,企业股东受益。但从银行股东自身角度,让利是少收点利息,而如果不让利,则可能损失贷款本金,所以两害取其轻,也是让利好于不让利。

三、引入政府

上述的简单模型离现实太远,现在引入政府及央行。这样,问题就复杂起来了。

首先,政府也是银行、企业的股东。我们先假设政府和居民各占银行、企业的股权的一半(这个假设后面可修改)。这较为符合我国这种混合所有制结构。

然后,政府还有设有中央银行,央行是国家的银行、银行的银行,管理一国货币,并为银行提供其他负债(通过再贷款、逆回购等货币工具)。也就是说,银行的负债来源除了居民存款,还有对央行的负债。

我国央行没有股东,政府是其所有人,因此央行全年运营的收支最后都由政府承担,政府很像股东的角色。即,如果一年下来央行是净支出的,那么就构成政府的支出,如果是净收入的,那么就是政府的收入。我们先简单将其描述为政府“拥有”央行。

为简洁起见,先不考虑税收。还假设,政府的钱全存在国库,不存在银行。

这个简易模型变为:

3.png

他们之间的支付是:

4.png

由于企业向银行支付利息可减1.5万亿元,因此企业利润多了1.5万亿元,按股权比例分给居民股东和国有股东,两者各得0.75万亿元。

银行少收了1.5万亿元的利息收入,但同时存款利率、央行货币工具利率也在降,我们现在还不能确定降幅,所以先随意写个数,假设存款利息、央行货币工具利息各减少0.5万亿元,那么银行自己承担的收入下降是0.5万亿元。这种情况下,央行、存款人和银行自己各承担了0.5万亿元的让利(这一假设也可调整,待具体让利细节进一步披露之后)。银行自己承担的0.5万亿元让利,最终由居民股东和国有股东承担,两者各承担0.25万亿元。

 央行是由政府所有的,它承担的让利0.5万亿元,最终也是政府承担。

体现到图中:

5.png

最终的效果,居民从银行少收的存款利息和分红,刚好被从企业多收的分红抵消。政府也是一样。

当然,这里用到几个假设,现实中会调整:政府、居民对银行、企业的各自持股比例。比如,如果政府对银行的持股比例为80%,其余20%为居民股东(我国大型银行差不多是这个股权结构),那么,数字就变成如下图:

6.png

让利过程中政府净支出了,净支出了0.15万亿元,因为它是银行的大股东,银行让利更大程度上是政府让利,这就形成了类似了降税的效果。因此,银行让利还需考虑财政收支平衡。

同样,我们也可调整政府对企业的持股比例。当然也可以不调整,因为我国企业部门的国有、民营股权差不多就是各一半。

四、小结

上述模型中有几个关键假设:

(1)银行向企业让渡贷款利息收入的同时,还要看各项负债的降息情况。即,让渡的贷款利息收入,最终是由存款人、央行(本质是政府)、银行自己(本质是股东)来分担。目前,我国央行货币政策工具利率已经明显下行,存款利率也开始下行,但幅度尚难预判。因此,最终由股东承担的比例尚不明确。由于我国银行业经营整体情况并算特别良好(虽然我们平时经常接触的银行是非常优秀的,但多的中小银行经营情况不佳),因此,股东能够承担的空间并不大。因此,监管部门还是得继续想方设法降低银行负债。

请见:从成本角度看银行让利空间(2020-6-12)

(1)银行的股权结构。一般而言,国有股权比例高的银行会更加配合让利,因此其股东承担的部分,政府承担更多。因此起到了政府向企业让利的结果,效果类似减税。

(3)企业的股权结构。企业享受了让利,而且,政府还要求银行让利对象倾斜给中小微企业,这些企业是民营的居多,因此,银行让利能够更大比例被居民享有。要不然,就变成政府自己让利给自己了。

因此,基于制度设计,通过这一简易模型,我们能够观察到让利的最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