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首页 > 研究 > 论文 > 人民币名义汇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动态演进
Home > Research > Paper > 人民币名义汇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动态演进

人民币名义汇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动态演进

作者Author:林楠 2021-06-03 2021年06月03日
货币国际化的历史经验表明,货币走强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历史峰值息息相关,伴随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从峰值回落,汇率动态增强。结合我国实体经济与金融相互协调下的生产能力扩张与货币化进程,揭示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与人民币名义汇率及其动态变化之间的相互关联与影响机理。通过人民币汇率、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及资本形成和货币化进程的联立方程求解,系统提供由其联合形成的人民币汇率动态演进。在本质上,人民币汇率动态,是与中国实体经济生产能力扩张和货币化进程相伴而行的动态演进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从不同情景看:(1)本币汇率升值对应的是资本形成的快速扩张, 货币化进程不断加速;(2)本币贬值对应的是生产能力的缓慢形成和货币化的逐步提升;(3)人民币汇率逐步趋向均衡汇率,既促进中国经济增长和发展方式转变,也是经济新常态趋向长期均衡稳态之必然。

一、引言

汇率问题不是表面上关于汇价水平及其决定的相对价格问题。尽管汇率政策不能简单地视为国家主权问题,但实行怎样的汇率体制却是一国自己的货币主权,根本上由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根本利益所决定。在开放经济金融运行中纳入制度约束后的国民根本利益最大化,最终表现为国民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但是,现实经济中可能存在的制度缺陷、资源错配会导致资源使用效率的损失。由此,标准新古典经济学中的“索洛残差”或“全要素生产率(TFP)”就不仅仅代表的是技术进步,效率和制度因素也自然包含在其中,即TFP的估计值中隐含了效率改善(或恶化)。近年来,全要素生产率和汇率都已经成为关注的焦点,而对于把二者联系起来的综合思考,在政策分析中应用较少,在研究分析中也不多见,更多还是基于购买力平价(PPP)拓展的“宾大(Penn)效应”和“巴拉萨- 萨缪尔森(B-S)效应”分析以及均衡汇率研究等,这或许与对制度约束的考虑相对不足有关。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中国的汇率体制必须与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人民币的汇价确定,需要结合中国经济体制的特点。人民币汇率动态演进,必须与国内经济体制改革相协调。在此过程中是否存在某种发挥支撑、牵引作用的内在机理?如何实现保持币值对外稳定、保持人民币汇率处于合理均衡水平,以此促进经济增长?纳入制度因素的影响对汇率动态演进及行为边界划定又有何启示?本文尝试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基本思路:采取分析全要素生产率指数TFP来引入制度因素;结合实体经济与金融相互协调下的生产能力扩张与货币化进程, 揭示TFP与人民币名义汇率及其动态变化之间的相互关联与影响机理。

......

学术论文全部内容请详见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