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首页 > 研究 > 论文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世界货币相关问题探析
Home > Research > Paper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世界货币相关问题探析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世界货币相关问题探析

作者Author:林楠 2019-01-16 2019年01月16日
马克思对于世界货币的分析,是其有关国际金融分析的基础。其中,对于在表面上货币危机因国际信用而成为普遍现象,在根本上信用须服务于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的分析对当今时代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相对西方主流经济学侧重“市场经济”分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世界货币分析在(1)注重国际货币流通与风险和危机之间的联系与考量,(2)世界货币是在世界市场上占统治地位的国际储备货币,其国际流通与汇率关系密切,(3)如何在注重风险分析的同时充分体现市场经济并将两者有机融合等三个方面上更注重基于结构分析的动态研究和过程考量。本文将尝试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分析基础上,在突出风险分析和结构分析的同时,纳入市场过程分析。基于马克思《资本论》产业资本循环的三阶段和三种形态分析,尝试构建“生产 /科技 - 市场 /政府 - 货币 /金融” 三位一体分析框架,并以此进行人民币迈向国际货币的战略思考。

马克思对于世界货币的分析,是其有关国际金融分析的基础( 陈岱孙和厉以宁 1991) 。对于世界货币与国际货币,从概念上看,两者有所不同: 国际货币,是指为国际间经济活动服务的货币;世界货币,是指世界各国或多国共同作为正式货币而在国内流通和国际交易中使用的同一种货币;一般而言,世界货币高于国际货币,即国际货币不一定成为世界货币( 韩文秀 2011) 。在马克思所处时代,金银等贵金属是世界货币的承担者。当今时代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已发生巨大变化。在当今时代,世界强国的国家信用货币主导国际货币金融领域,特别是伴随美国通过主导国际货币体系体现出的新金融特征( 即美元霸权) 已进入货币帝国主义阶段( 赫德森 2008) ,当前国际货币问题已日益重要,与之相关的国际货币秩序研究也刻不容缓( 陈彪如 1991) 。

一、马克思从世界市场考察国际信用制下的货币流通

在货币理论基础上,马克思提出了世界货币的概念。马克思认为,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对于世界货币,是在商品流通超出国界后产生的。马克思创造性地归纳出货币的五种职能,但是对于货币职能,马克思在叙述体系上却不是并列的。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三章中,“货币或商品流通”的结构如下: 1. 价值尺度; 2. 流通手段; 3. 货币: (a) 货币贮藏、(b) 支付手段、(c)世界货币。对此,正如马克思所言: “一种商品变成货币,首先是作为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换句话说,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是货币。”而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只是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后才产生的,至于世界货币,则是在商品流通跨越国界后才产生的。这表明货币的五种职能是由逻辑和历史的发展所决定的( 薛荣久 2013) 。

(一) 世界货币是在世界市场上占统治地位的真金白银马克思认为,世界货币必须是贵金属。《资本论》第一卷第三章指出,“在国内流通领域内,只能有一种商品充当价值尺度,从而充当货币。在世界市场上,占统治地位的是双重价值尺度,即金和银。”在马克思生活的时代,资本主义各国实行的是金属铸币流通,尽管在流通界除金属铸币及与金属铸币相联系的纸币外,还有汇票、银行券等信用工具,但是在世界货币职能上,始终需要物质货币,即金和银( 陈岱孙和厉以宁 1991) 。正如马克思所指出,“货币贮藏的职能,一部分来源于货币作为国内流通手段和国内支付手段的职能,一部分来源于货币作为世界货币的职能。在后一种职能上,始终需要实在的货币商品,真实的金和银。”并且马克思还指出,“在实行金属本位的国家,有了货币贮藏的机构,无须普遍流通的明显支持,也能够执行清偿国际债务的每种必要的职能。”

(二) 贵金属在国际间的流通与信用货币之间的关联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作为国际货币的贵金属,其在国际信用制度下的流通,即金或银在国际间的流通( 薛荣久 2013) 。马克思认为,一个国家贵金属的流入和流出情况,大体上可用该国中央银行金属准备金的增加和减少来测量: 若中央银行金属准备金增加了,表明贵金属的流入,相反,央行金属准备金减少,表明贵金属的流出,并且这种测量准确到什么程度,取决于银行业务集中到什么程度( 陈岱孙和厉以宁1991) 。这是因为对信用货币(即用以代替金属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信用凭证)而言,作为最重要的信用货币,银行券代替金属货币进入流通,是信用制度下货币流通的一个重要特点。一方面,如果通过发行银行券来代替流通中的金属货币,则国内流通中的准备金就不必要了,这部分贵金属就会长期外流。另一方面,从贵金属在国际间流动产生的影响看,其作为借贷资本,贵金属在国际间流动自然会影响到国内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从而会影响到利息率的高低和整个资本主义信用( 薛荣久 2013) 。

(三) 世界市场事关国际交换关系和国际流通过程马克思把世界市场看作国际流通过程的一个因素,是国内市场向国外的延伸,是商品交换突破国家界限扩充到世界范围的结果( 薛荣久 2013) 。正如马克思所言: “世界市场不仅是同存在于国内市场以外的一切外国市场相联系的国内市场,而且同时也是作为本国市场构成部分的一切外国市场的国内市场。”从国际交换关系来看,马克思认为“一个国家资本主义越发达,那里的国民劳动强度和生产率,就越超过国际水平。因此,不同国家在同一劳动时间内所生产的同种商品的不同量,有不同的国际价值,从而表现为不同的价格,即表现为按各自的国际价值而不同的货币额。所以,货币的相对价值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达的国家里,比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太发达的国家要小。”对国际流通过程而言,马克思认为,在金银作为世界货币所具有的职能中,“最主要的职能,是作为支付手段平衡国际贸易差额”,并且“不同各国流通领域之间商品交换越发展,世界货币作为支付手段以平衡国际差额的职能也就越发展。”

(四) 贵金属的国际流动与汇兑率关系很大正如马克思所指出,作为世界货币时,一国的货币就抛弃了它的地方性; 一国货币可以用另一国的货币来表现,因此,所有的货币都还原为它们的金或银的含量(李慎明 2013) 。在金本位制下,汇率是两国货币以其内在的含金量为基础而确立的交换比例( 薛荣久 2013) 。从世界货币的流动看,马克思指出金银在各国间的流动是二重的,一方面,金银从产地分散到整个世界市场; 另一方面,贵金属不断往返于不同国家的流通领域之间,而这又是一种随汇率的不断变化而产生的运动( 陈岱孙和厉以宁1991) 。此外,马克思还指出,当相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过剩资本输出到全世界时,如果这种输出是以贵金属的形式进行的,那就会“直接影响汇兑率”; 如果资本是用铁轨等的形式输出,就不会对汇兑率发生任何影响( 薛荣久 2013) 。换言之,除了两国货币价值本身的相对变动以外,只有足以影响外汇收支状况的因素才会影响汇率,而一般的资本输出则不会对汇率产生影响( 陈岱孙和厉以宁 1991)。

学术论文详见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