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首页 > 会议 > 智库论坛 > 复苏可期,风险犹存——中国金融发展2021年展望
Home > Metting > THINK TANK FORUMS > 复苏可期,风险犹存——中国金融发展2021年展望

复苏可期,风险犹存——中国金融发展2021年展望

  • 简介:
  • 《复苏可期,风险犹存—中国金融发展2021年展望》发布会将于2月24日上午9:00在新浪经频、网易研究局、凤凰财经频道直播播出。

“复苏可期、风险犹存——中国金融发展2021年展望”会议在京召开

11.png

2021年2月24日,由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办的“复苏可期、风险犹存——中国金融发展2021年展望”会议在京顺利召开,与会嘉宾基于宏观经济、全球金融市场、人民币汇率、国家资产负债表、财政运行、金融监管、保险业运行、房地产金融、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特殊资产行业运行等领域的持续跟踪研究,对各领域2020年的情况进行深刻剖析,并对2021年的金融发展进行展望。本次会议由新浪财经、网易研究局、凤凰网财经提供直播支持。

以下为各位嘉宾发言实录:

李扬1.png

李扬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在“2021年宏观经济:若干值得关注的问题”开题演讲中,主要关注了四个方面的宏观经济问题。第一,全球经济复苏局面初步形成,这主要得益于疫情的控制、强有力的公共投资和主要国家持续的扩张性政策。第二,中国经济增长的外部环境将发生变化,应谨慎乐观地看待中国经济增长。货币政策是稳字当头,主要利率持平略降。财政收支状况不容乐观,为政府债务融资将是未来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之一。第三,超低利率和负利率成为长期现象,对经济各个方面产生深入影响。中国要在双循环新格局中更为关注内部均衡,有效监测跨境资本流动,谨慎、有掌控、有次序地开放国内金融市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加速金融改革。第四,债务危机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一方面,强化了美元霸权和“薅羊毛”机制,另一方面,给中国的金融运行带来了重大冲击。面对这种状况,稳步推行人民币国际化是彻底摆脱困境的唯一出路。

胡志浩1.png

胡志浩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胡志浩在题为“流动性泛滥下的‘紧平衡’”的演讲中指出,在全球流动性泛滥的情况下,居民和企业无法获得充足的信贷,流动性存在着一种很微妙的“紧平衡”状态。这种状态是因为大量的资金集中在政府和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中所导致的,尤其是资金大量淤积在金融机构的短期头寸上,使得金融市场更容易受到短期流动性变化的冲击。他进一步指出,基于金融市场的视角来看待流动性仍然属于狭义流动性分析;只有结合实体经济供需因素才能形成广义流动性分析,当前狭义流动性对于实体经济总需求的刺激作用有限,而广义流动性中的影响因素更多需要关注长周期因素,以及经济体系以外的疫情、政治甚至气候等影响因素。最后,他总结了当前市场关注的两个焦点问题:第一,再通胀预期迅速升温,他认为除非总供给受到重大影响,否则当前依旧疲软的总需求不足以支撑持续的通胀预期;第二,当前罕见的美国利率上升和美元汇率下跌的背离加剧,这一状况或将于2021年下半年得到修复,美元汇率出现反转将对全球流动性状况产生重大影响。

张明1.png

张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张明发表了题为“人民币汇率:从单边升值重返双向波动”的主旨演讲。他指出,2020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呈现出先抑后扬的趋势,总体升值了6.5%。人民币汇率较快升值将会带来两个潜在风险:一是,人民币兑美元有效汇率过快升值,在经过一段时滞后可能冲击出口;二是,短期资本流入过快,继续助推汇率升值,并且可能带来资产价格过快上涨。2021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走势将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综合分析,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可能围绕6.4左右的中枢水平重新呈现双向波动态势。如果中国央行开始采取更加中性的外汇与资本管制政策、中国央行重新采用边际放松货币政策、美国经济复苏超预期、中美双边摩擦超预期恶化,那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可能再度贬值。2021年中国外汇储备可能温和增长、外汇储备的结构未必会显著变化;在人民币汇率升值与境内外利差高企的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的速度将会再度加快。

杨耀武1.png

杨耀武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实验中心研究员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实验中心研究员杨耀武发表“复苏、重塑与政策选择——2021年经济展望”主题演讲。他预测,2021年中国经济增速将呈现明显的前高后低态势,全年经济可能实现8%-9%的增速。物价走势方面,2021年CPI一季度大概率为负增长,二季度转正,全年涨幅预计在1%左右;PPI将逐步攀升,预计年中将触及高点,走势上先冲高后回落。从复苏的结构视角来看,K型复苏是否存在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一是国别差异,各国经济复苏非同步和由此引起的政策调整步伐差异将是影响未来全球金融市场的重要因素;二是行业差异,一些产业或行业未来可能加速成长,而另一些则可能出现持续衰落;三是家户差异,涉及到让全体社会成员平等享受经济恢复成果以及降低阶层分化等问题。因此,财政政策要保持适度支出强度,着力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货币政策继续保持稳定,重点改革利率传导机制。在财政和货币政策不转急弯的情况下,注重加强社会政策对受冲击严重群体的保护和扶持力度。

刘磊1.png

刘磊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秘书长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秘书长刘磊发布2020年度宏观杠杆率报告。他指出,2020年的宏观杠杆率从2019年末的246.5%攀升至270.1%,四个季度的增幅分别为13.9、7.2、3.6和-1.1个百分点。杠杆率增幅逐季回落,四季度已呈现去杠杆。2020年我国宏观杠杆率增幅为23.6个百分点,不但低于2009年31.8个百分点的增幅,也低于发达经济体2020年前三季度30.7个百分点的增幅;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增速达2.3%,是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这充分显示:面对百年不遇的疫情冲击,政策当局的扩张与扶持政策仍有节制,不搞“大水漫灌”,给未来发展留有政策余地;寻求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平衡,体现出政府的定力与克制以及跨周期调控的意图。全年看,一方面债务增速较快;另一方面,居民、企业部门存款上升,部分地方政府债务资金闲置,这表明大量资金沉淀,信贷扩张与实体经济吸纳能力不匹配,资金利用效率有待提高。基于对债务水平和名义GDP的预测,宏观杠杆率在2021年上半年将有所下行,从当前的270.1%下降到267%左右,随后再回升至270%,全年宏观杠杆率与上年持平。

汪红驹1.png

汪红驹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高级研究员、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高级研究员、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汪红驹发表“我国财政运行超预期好转,财政政策期待正常化”的主题演讲。他指出,受新冠疫情冲击,2020年我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下降,支出增速比去年略有降低。政府基金性预算收支增速比去年大幅上升,国有资本预算收入增长加快,社保基金收入负增长,支出继续扩张,累计结余负增长。四本账综合财政收支逆差扩大,但数额低于年初预算,财政政府债券加快发行。因我国疫情防控成效显著,下半年经济增长恢复较快,财政收入也处于持续恢复过程,总体上看,我国财政运行状况出现超预期好转。2020年,剔除地方政府专项债后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逆差扩大,政府债务负担上升,财政收支“紧平衡”将长期存在,地方政府基金性收支扩张受房地产市场影响大。2021年,为加快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进财政政策正常化,全面深化财税改革攻坚,应从以下六方面入手:一是总量控制,二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三是优化政府债务管理,四是完善社会保险制度,五是完善减税降费的制度建设,六是积极防控地方政府潜在债务风险。

胡滨1.png

胡滨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党委书记兼副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理事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党委书记兼副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理事长胡滨对中国金融监管进行了回顾与展望。他指出,2020年新冠疫情对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市场造成了重大的冲击,全球金融监管体系出现两个重要变化:一是金融监管强化的趋势有所放缓;二是国际社会数字化转型加速。2020年国内金融监管体系不断完善。一是金融科技监管持续加强;二是金融监管法律制度规范不断完善;三是重点风险环节把控有力,重大风险事件处置得当。2021年的金融监管呈现如下趋势:一是反垄断将成为全球金融科技、数字服务和数字市场监管的重要内容;二是系统性金融风险防控常态化;三是政策当局将致力于稳定宏观杠杆率;四是国内监管机构将加大对大型互联网平台公司的监管;五是高风险中小银行、保险、信托机构风险处置任重道远;六是房地产金融审慎监管仍将延续。此外,优化数字服务与数字市场监管是2021年金融监管的重中之重。

阎建军1.png

阎建军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保险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保险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阎建军发表主题演讲,题目是“探寻保险业高质量发展之路”。他谈到,2020年中国保险业保持了稳健发展势头,承保业务同比增速达6.13%,资产业务平稳发展,偿付能力状况总体良好。保险业努力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政策性农业再保险机制已成型,车险综合改革开始实施,寿险经营坚持回归本源,新保险合同准则发布,个险渠道格局重构,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展望2021年,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被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迎来大发展机遇。基于结构化改革框架,协调财政政策和金融发展政策,我国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似可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设立个人账户养老金登记机构,为“N对1”的养老金账户支付机制提供基础保证;二是加大税收优惠力度;三是个人账户透明化运作;四是探索做实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合并到第三支柱养老保险账户。商业健康保险将加快发展,长期医疗保险市场活力迸发,供给能力提升,市场需求得到促进;城市定制商业医疗险保持高速增长,但亟待制度规范。

蔡真1.png

蔡真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房地产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房地产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蔡真以“踏浪而行”为题分享了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判断及预测。首先,我们对过往的判断是中国房地产市场已进入“青铜时代”,一线城市房价大幅上涨的概率不高,热点二线城市房价则会随着高铁网络对城市化的重塑而继续上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一线城市的房价却形成了上涨的“大浪”。我们认为,疫情向房价传导的机制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房价上涨与资本向国内流入的时间高度吻合;二是海外疫情影响了留学生就业和深造,纷纷选择回国落户发展;三是疫情影响下,金融大力支持小微企业成为政策目标,房抵经营贷利率与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利率形成倒挂,为购房者加杠杆提供了便利条件。展望2021年,对中期的预测取决于疫情的结束时间,当疫情不再全球大流行时就是房地产市场浪潮褪去之时;对于短期的预测则是一线和城市群核心城市房价仍然整体看涨,更多的三四线和部分北方二线城市可能会出现住房价格同比下降的情况。

李刚1.png

李刚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高级研究员,鹏扬基金董事合伙人、副总经理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高级研究员,鹏扬基金董事合伙人、副总经理李刚指出,长期内我们处在利率下行的周期,短期内利率可能会小幅上行,但空间有限。针对2021年债券市场的运行,他指出将由五个预期差主导:第一,2021年是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债券市场运行将相对平稳;第二,下半年或者三季度的经济走势可能并不像市场预期的这么低;第三,汇率与利率双升背景下,利率上行空间受到压缩;第四,面对稳杠杆、降成本、结构化紧信用的“新不可能三角”难题,央行可以通过结构性工具与监管改革来解决;第五,全球供给能力恢复到正常水平的时间可能较长,我国对全球的供给不会立即大幅下降。同时,他还指出,稳杠杆背景下,社融增速平稳回落,“社融-M2”将缩小;我国债券利率有可能在今年出现相对高点,二、四季度的能不能出现新的投资机会值得关注。

尹中立1.png

尹中立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高级研究员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高级研究员尹中立对2020年股票市场严重分化的现象进行了具体分析,并对2021年股票市场发展要点作出展望。他指出,2020年股票市场的最大特点是分化,蓝筹股普遍上涨,而中小市值的股票普遍持续下跌。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新股发行加速导致“壳价值”贬值;二是基金的投资行为进一步加速了市场分化。展望2021年,有如下要点值得关注。第一,影响2021年股市的敏感因素是货币政策,而决定货币政策是否转向的关键因素在于物价指数。第二,储蓄资金正在加速流入股市,但基金的发行易受到外部因素干扰,一旦募集资金的速度跟不上股价上涨的需要,行情就难以持续,因此应警惕出现股市的冲高回落。第三,随着注册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A股市场将全面进入注册制时代,股市生态会发生系统性变化,同时,也应关注来自市场的风险和阻力,防止由于市场过度分化导致的金融风险。

曾刚1.png

曾刚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分享了2020年特殊资产行业的整体运行情况。他指出,受疫情、经济结构调整及政策影响,2020年特殊资产市场供给持续增长,但成交量仍未恢复至疫情前。从商业银行不良率来看,特殊资产行业供给在持续增加,银行潜在的存量风险可能会持续上升,需加快对不良资产的处置;从特殊资产交易指数来看,2020年下半年交易量迅速回升,特殊资产行业存在大量的投资机会,AMC为这些投资过程提供了多样化服务。特殊资产行业已经形成一个非常丰富的生态体系,极大地提升了特殊资产的价值修复和挖掘空间。2021年,随着经济在疫情之后的逐步回暖、市场预期的逐步回稳,特殊资产经过调整之后将进入更加稳定的可持续的健康发展路径中,与此同时,与之相关的体制机制建设也要不断地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