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邮件推送
获取我们最新的更新
张晓晶:中国经济的底气
会议现场
以下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张晓晶的主旨发言内容。
诸位大使、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中午好!
很高兴参加大使圆桌对话会。我今天与各位分享的题目是《中国经济的底气》。
张晓晶主旨发言
一、中国未来增长的底气
中国未来增长取决于要素的支撑。从资本、劳动以及创新这三个维度来看,中国未来增长的底气十足。
其一,中国的国民储蓄率很高,这对资本形成是一个重要支撑。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中国的国民总储蓄率显著高于其它主要经济体,且中国总储蓄率在未来的五年仍将维持在45%左右的水平,远高于美国(20%多)、欧元区(25%)和日本(不到30%)。较高的国民储蓄率对未来的资本形成(当然也包括扩大消费)是一个重要的支撑。
其二,人力资本积累加速。尽管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在十年前就开始下降,且面临人口峰值提前和人口老龄化加速,但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值得强调的是,中国人力资本积累在不断加速,2021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0.9年。另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领衔的《包容性财富报告》(inclusive wealth report, 简称IWR)显示,中国的中国人力资本存量甚至已经超过了美国。
其三,创新驱动逐步增强。中国坚持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中国创新能力排名,由2012年的第34位上升到2022年的第11位,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从2012年的1.03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79万亿元,居世界第二位;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首位;国际论文数量连续多年排世界第二位;国内发明专利、PCT国际申请量连续三年位居世界首位。这些均体现出中国创新驱动在逐步增强。
二、中国应对风险的底气
其一,债务攀升与资产积累同步。很多人担心中国的债务风险。但他们可能不太清楚的是,中国的债务攀升与资产积累几乎是同步的;不能只看到债务这一面,而忽略了资产这一面。这也是我们编制资产负债表的意义所在。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CNBS)的数据,中国社会总负债由2000年的54.7万亿上升到2019年的980.1万亿,后者是前者的17.9倍。与此同时,我国社会总资产也快速积累,由2000年的93.6万亿上升到2019年的1655.6万亿,后者是前者的17.7倍。由此可见,中国债务攀升与资产积累是“同步的”,连步幅也都差不多。中国的债务与资产同步积累的特点,与主要发达经济体是有较大区别的。这里的关键差异在于:发达经济体的政府负债更多地是用于社保、转移支付、补贴低收入群体,用于消费,因此未能形成相应的资产,而中国地方政府负债主要是用于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债务增长与资产形成是同步的(从强调扩大消费角度,投资驱动模式亟待转变,但决不能因此否定投资驱动对于增长以及财富积累的意义)。
其二,政府家底雄厚,有能力应对风险。2021年末,加总中国非金融企业、金融机构和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共计155.1万亿元(占GDP比重135.0%),其中由中央政府持有的资产43.2万亿元(占GDP比重37.6%),地方政府持有的资产为111.9万亿元(占GDP比重97.4%)。经过多年的积累,中国政府部门的净财富大概占到社会财富的四分之一左右,而很多发达经济体的政府净值(财富)是负的。这些财富可以帮助中国政府应对债务风险。地方政府可适当减持这部分资产,通过REITs等方式盘活部分存量资产,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民间资本,以此来弥补部分收支缺口,应对债务风险。
其三,中国居民储蓄率维持在较高水平。中国居民储蓄率在2009年达到接近40.4%的顶峰后开始回落,2019年降到34.8%;疫情后又有所上升,我们估算2022年的居民储蓄率达到38.4%。尽管经济由投资拉动向消费驱动转型,叠加人口加速老龄化的影响,趋势上看未来居民储蓄率还将继续回落,但相较于主要发达经济体,还是要高得多。除了德国在15-20%之间,美英日基本上是在10%左右。较高的居民储蓄率也成为中国居民部门应对金融风险的“压舱石”。
三、中国扩大开放的底气
其一,中国潜在增长率仍然较高。关于中国未来的潜在增长率有很多预测。综合各家,中国未来一段时间的潜在增长率将保持在5%-6%之间,处于较高水平,比发达经济体增速的两倍还要高。通过对外开放,可以让世界各国分享到中国经济较快增长的红利。
其二,中国营商环境在不断改善。从2013年至今,中国营商环境全球排名从第96位跃升至最新的31位。
其三,中国拥有超大规模市场。“中国14亿多人口实现现代化将是人类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发表书面演讲指出,中国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使中等收入群体在未来15年比当前翻番,超过8亿,推动超大规模市场不断发展。
其四,中国经济发展的底层逻辑没有变。通过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领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两个“毫不动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政方针,这充分表明中国经济发展的底层逻辑没有变、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战略部署没有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