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首页 > 聚焦 > 演讲 > 监管科技(RegTech)的理论基础、实践应用与发展建议
Home > Foucs > Speech > 监管科技(RegTech)的理论基础、实践应用与发展建议

监管科技(RegTech)的理论基础、实践应用与发展建议

演讲者: Speaker: 尹振涛 2019-06-26 2019年06月26日

近年来,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金融产品和金融供给创新层出不穷,在有效提升金融服务便利性和可得性的同时,金融风险也出现了一些新特征,这些新型金融风险倒逼监管改革,因此监管科技适时地被引入讨论和应用。监管科技应被视作在整个金融系统中,帮助企业处理监管合规和风险控制等相关问题的各种信息技术应用和解决方案。

一、监管科技兴起的背景和意义

一是从金融科技FinTech到监管科技RegTech。金融科技具备的四大核心要素——跨界化、去中介、分布式、智能化,极大地改变了当前金融生态,也在一定程度上倒逼现有金融监管体系改革。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现有金融业务出现新变化,传统金融风险出现新特征,主要表现在:金融准入门槛的降低、金融客户普适范围的增大、金融交易的高频化和大数据化、金融风险的预测和识别变更加困难。监管科技(RegTech)由于其技术中性、智能自动化、大数据处理等优势脱颖而出,旨在提高监管部门的监管效能,降低金融机构的合规成本,应对全球范围内监管和法律业务不断增加的复杂性和紧迫性。金融科技FinTech和监管科技RegTech是同类技术在不同需求场景下的应用,其兴起动因具有同源性。

二是促使监管科技发展的宏观趋势和驱动力。从资本参与视角来看,金融科技投资持续升温,监管科技稳步前行。根据毕马威2018年10月发布的全球金融科技投资报告的数据,2018年金融科技全球投资总额达到1180亿美元,相较2017年增长了一倍多,而监管科技是37亿美元,尽管总额较少,但是比2017年增长了208%,所以也处于稳步增长的趋势。从金融机构视角来看,合规监管的费用和成本增长过快。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政策调控引起了金融监管改革的热潮,近十年来监管改革实践中所面临的监管复杂性和较大合规成本,将金融机构乃至金融行业推至前所未有的压力边缘。目前全球范围内金融行业需要耗费800亿美元满足合规要求,预计这一数据将在五年内上升至1200亿美元。同时,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全球范围内金融业务的关联度迅速提高,各国金融监管框架的差异也增加了跨国性金融机构的合规成本,以监管科技为新兴技术框架的统一化和标准化原则有助于解决国别间的金融监管差异和冲突。因此监管科技的迅速崛起是满足新兴市场需求和应对新一轮金融监管改革的理性反应。从监管视角看,是利用科技手段履行监管职责的内在需求。借助新的监管科技手段,监管机构可以采用基于风险和数据的监管方式,直接获取被监管者数据避免了以往依赖于金融机构提供数据的局限,降低了“监管俘获”风险,可以更加充分利用和分析金融数据,更有效地监管各类金融市场参与者,调控市场结构。

三是监管科技有助于拓展金融监管体系的“生产可能性空间”。依据宏观经济学中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理论”和“内生增长模型”,我们可知现有的金融监管体系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达到了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发挥的最大监管效益。在内生增长模型中,制度性变革和技术进步作为两项重要的内生变量,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长期且持久的。在拓展金融监管体系的“生产可能性空间”上,制度性变革和技术进步同样至关重要,危机十年来世界各国推行的金融监管改革属于“制度性变革”,有利于有效监管金融市场行为和维护金融体系稳定。而监管科技作为技术进步内生变量的代表,是在制度性变革基础上继续提升金融监管有效边界的必要手段和必由之路。

二、监管科技的理论基础:内涵与外延

监管科技的英文缩写“RegTech”是Regulation Technology的缩写,包括监管和合规双层含义,其本质是通过科技赋能金融监管改革,助力监管机构优化监管方式,帮助金融机构降低合规成本,平衡监管与创新,最终实现金融业平稳健康发展的目标。近年来,国际国内学界对于监管科技的定义即已兴起,各种释义如出一辙,但因侧重点不同,尚未形成统一口径的官方定义。

从狭义来看,将监管科技视作金融科技的一个分支,专注于监测、识别、防控金融科技带来的金融风险问题,通过技术构建金融科技生态体系,促进金融科技的稳步健康发展。从广义来看,监管科技应被视作在整个金融系统中,帮助企业处理监管合规和风险控制等相关问题的各种信息技术应用和解决方案。

监管科技的相关概念辨析则包括监管科技与科技监管、监管科技与合规科技、监管科技与治理科技,在此不做具体论述。

2018年5月,央行等九部委出台了《“十三五”现代金融体系规划》,重点提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金融基础设施数据监控功能,实现金融业务全覆盖、穿透式监管。新时代下,监管科技的意义不言而喻,充分体现在推动监管治理精准化、宏观决策科学化、金融服务高效化等方面。本文将监管科技的主要特征及优势归纳为:数字化、智能化、实时性、预测性、共享性。

一是数字化。基于数据分析、数据预测、数据决策、数据可视化等全方位数字化应用,进一步弱化了监管机构的人工审核评估机制,有效提升了监管水平和沟通效率。

二是智能化。监管科技的智能化主要体现在运用技术的能力重构监管机制,减少人工监管的环节和流程,运用智能算法和智能程序自动执行监管提示、提交合规报告。

三是实时性。监管科技是解决监管实时性的必由之路,通过降低流程化时间成本,实现监管原则、准则的实时提示和反馈,灵活调整合规分析评估模型及参数,快速生成合规评估报告和监管解决方案,弥补监管漏洞,平衡金融创新和风险。

四是预测性。利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新兴技术,掌握历史数据及规律,将人类特有的学习模式、行为模式于大数据处理能力相结合,实现趋势性预测分析。

五是共享性。监管科技可以通过统一的API接口、规范化的数据标准来实现不同监管系统间的数据共享、案例共享,有效提升综合监管能力和监管协同度。

三、监管科技发展的技术支撑、场景分类和实践应用

第一个表是监管科技的技术支撑。包括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加密技术、API应用程序接口、生物识别技术、区块链技术/分布式账本。

第二个表是监管科技的场景分类。我通过阅读国内外研究报告等文献资料,把应用场景分为合规数据报送/数字化合规报告、法律法规的追踪、内部行为监控、客户身份识别/客户尽职调查、金融机构系统评估和金融创新实验等六大应用场景。

第三个表是国内外监管科技的实践应用。国外典型的应用场景是有四大方面:一是合规数据采集和监管报告,二是身份认证和反欺诈,三是交易和内部行为监控,四是风险预测和分析。国内的典型企业应用包括:蚂蚁金服的风险大脑系统、腾讯金融的灵鲲金融风险监管平台和京东金融的安全魔方产品等。

四、监管科技面临的挑战、制约和风险

一是监管科技无法完全替代人工监管和现场监管;

二是监管科技的标准化体系和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健全;

三是监管科技具有较大的技术风险,存在合成谬误和羊群效应;

四是监管科技的高昂成本和监管弹性边界值得高度关注。

五、构筑监管科技生态长效机制

一是从顶层设计视角制定监管科技发展长期规划;

二是健全监管科技政策管理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

三是培育监管科技产业生态圈,有序推进试点应用;

四是推进监管科技各维度主体协同合作,实现耦合共赢;

五是加强技术应用风险防控。

今天向各位专家学者汇报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