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首页 > 媒体报道 > 《广东金融大讲堂》第81期:中央银行数字货币
Home > MediaCoverage > 《广东金融大讲堂》第81期:中央银行数字货币

《广东金融大讲堂》第81期:中央银行数字货币

2021-09-13 2021年09月13日

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中央银行的数字货币愈行愈近,那什么是数字货币,它的概念是什么?央行为什么要推出数字货币,如何定位数字货币?数字货币对跨境支付有什么深远的影响?本期节目邀请到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广州金羊金融研究院院长胡志浩院长,将和大家一起分享解答。

央行数字货币的概念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关于数字货币的白皮书,央行数字货币白皮书,它其中准确地提到什么是央行的数字货币。

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货币是人民银行发行的以数字形式存在的法定货币,由指定的运营机构参与运营,以广义账户体系为基础,支持银行的账户送耦合的功能,以实物人民币等价,具有价值特征和法偿性。

胡院长指出,央行在公布央行数字货币的定义的时候,明确地提出了7个涉及的特征。第一,数字货币兼具账户和价值的特征。不计付利息。第二,低成本。无论从中央银行发行到商业银行,或是专业银行,通过商业银行发行到个人,发行成本很低。和现钞不同,因为现钞涉及储存ATM、押韵,发行成本很高,而数字货币没有这个发行成本。第三,支付及结算。因为现有的货币支付过程中,支付完实际上是通过账户结算的,存在时间差。但是基于央行货币,支付的过程就是结算的过程。第四,货币的可匿名性。跟现在的这个纸钞有很多特点很像,因为纸钞具有匿名性,但是现在纸钞票的匿名性大家也有不同的观点,因为纸钞有冠字号,纸钞的使用轨迹是可以追踪的。同时还有安全性,基于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网络特征决定了它比加密货币更安全;另外一个是可编程性,这个特征虽然说在这次的白皮书里面说得不对,但其实这个可编程性有可能是未来真正的央行数字货币,可能深入到居民生活中每一个细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因为可编程性就意味着央行它在发行货币的时候有已经预留了很多的技术接口,可以在未来跟更多的应用场景相结合。

为什么要发数字货币呢?胡院长指出,未来的经济逐渐开始步入数字经济时代,其他的经济和金融的各种活动必然要跟数字经济的特征挂钩。而在央行行动之前,已经出现很多加密货币,甚至是面临这种加密的出现,其他国家和一些国际组织也在讨论,所以根据目前的法定形式是不是要跟数字货币相结合,更多地符合数字特征,胡院长说,我们的人民银行已经很早意识并且认识到了这点,开始研究、布局去探索,这应该是发行数字货币的一个最深刻、最根本的原因和动力。

央行数字货币匿名性的好处

胡院长指出,数字货币的匿名性要强于微信和支付宝,因为它是双耦合的,但是微信和支付宝是强耦合的,它们跟个人账户是直接捆绑的,每一笔支付都意味着账户里资金的转动。个人账户资金不是匿名,但现钞的使用在某种意义上是匿名的,所以它的匿名性比现有的电子支付会好一些。

胡院长指出,在利用央行数字货币支付的时候,它可以对个人的很多数据性进行保护。原来运用很多电子平台支付,多少会存在一些个人信息的泄露。第二,它不需要银行账户,使用上比原有的电子支付更方便。第三,不需要提现,因为它本身就是现金。第四,能够离线支付。目前的电子支付需要网络才能实现,未来的央行数字货币直接离线支付就可以,两个硬件一碰就能够完成。

央行数字货币的技术形态和运行机制

胡院长指出,要绑一个银行卡。但是未来央行的这个货币它是基于Token。如果是一个纯粹的Token,它实际上是匿名的。在它匿名的时候,它会带来什么问题。目前我国的金融体系,对于反洗钱、反恐融资,包括资金的追踪,都有最基本的要求。如果完全匿名就会存在问题,对于金融体系的管理有可能失控。所以现在人民银行甚至是很多在积极探索这个数字货币的中央银行,都在讨论这个可控匿名。最开始进入这个环节的时候,有几种类型,一是基于个人身份的,还有一个是基于准账户的,而只要能识别个人特征的信息,就是基于准账户的。第三个是完全基于Token的,但是我们中央银行使用的还是对个人,在进入的时候有一个基本准入。就是什么人能进入到这个央行央行数字货币体系,其实有一个准入门槛。也就是说,央行它其实有一个最终集中统一的账,知道谁拥有了哪个地址,拥有了这个数字货币。

胡院长提醒,数字货币还有一个运行机制不同,从理论讲,央行数字货币机制可以分为层。第一层是单层式的,中央银行直接来运营这个数字货币了,我发行我编队直接的零售主体他来使用,由我来管理。这种是很小的,除非你这个经济体量很小,中央银行才能触及到方方面面,因为这个机制的话你就把中间原来的这些商业银行机构跳过去了,它创新和运营的这个动力就会下降,所以一般的中央银行尝试这个,包括我们人民银行使用都是双层机制,就是中央银行参与,中间还有一层是商业银行和其他支付机构,中央央行可以面对他们,他们才可以把这个数字货币发放到其他零售用户,就是中间层商业银行支付机构它来创造钱包,然后中央银行把数字货币给中间层,中间层再通过他们分发给其他零售用户,零售用户使用这些中间层创设的钱包。

胡院长指出,虽然数字货币的派发的机制一样,但是中间的货币派生和传导机制不一样。原来是中央银行给商业银行发钱,商业银行把钱给居民,居民把钱再存到商业银行,再贷款。但现在这个是中央银行给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拿钱直接给用户,用户把钱包拿在自己手里,也就是没有派生功能的现钞。

央行的数字货币有几种基础架构

央行数字货币有两种机制,一种是集中统一账户式,还有一种就是分布式。

胡院长指出,集中统一账户式的就是中心化手段,分布式的就是现在很多加密货币或者加密资产使用的方式。以分布式的技术手段来讲,虽然这个技术本身已经不新,但是随着现在这个计算技术,无论是算力,还是算法的优化,使得我们原来很多做不了的事,现在逐步已经可以在这种分布式的模块上去做。

纸钞的发行是中心化的模式,中央银行发我记账,分布式的模式就是在现在这些数字货币、数字资产中运用得比较多。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的发行,主体还是基于中性化的,可扩展的,可扩展的意思就是,中央银行的数字货币发行以后,未来在有些定的场景里面,是用分布式的,有分布式的模块,但是可以接纳数字货币,双方是有接口的。

胡院长提出,美联储最近监管的副主席奎尔斯所谈到的他对央行数字货币的看法,是比较持负面的态度,没有太多意义,他认为现有的美元体系已经足够应付现在的金融活动了,同时他也认识到,美元稳定币的发行,更大的一个功能就是希望通过稳定币的形式,跟很多其他带有这种区块链式的应用场景可以结合。相当于是美元版权又在未来下一个数字时代接上了端口。

胡院长提出,数字货币技术形态最主要就是两点。一个是基于账户的,一个是基于Token的。这样就会派生出第三种带有混合特征的,需要通过认证的那种Token。这个过程中涉及到一个问题,如果是那种账户式的,是跟个人信息是高度捆绑的。基于Token的就是类似于现钞的使用一样。

胡院长前面提到,中央银行发行数字货币,有这种设想和愿景,希望达到目标,基于这个Token它有很多的优势,尤其带许可的这种Token,它可以直接跟未来的中央银行,包括一些普惠,甚至是中央银行的一些货币政策的调控,一种新的货币政策的范式下去调控相结合。这个理论界有一些讨论,中央银行要实行负利率,如果是Token会更方便,因为它可以直接个人持有的Token,可以在这个算法上对个人实行负利率。现在人民银行发行的试用型的数字货币来讲,是基于这种广义账户的这种Token。

胡院长指出广义账户的Token,第一可能是基于账户的,第二有可能是基于准账户的,基于凡是能够佩戴个人信息的,能够识别你个人信息的,都可以做,第三是基于纯粹Token的,纯粹Token就是我把这个NFC给你了,你只要达到它跟其他NFC一碰,一样交易,离线交易,它就可以完成这个支付。但于基于Token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基于Token的交易甚至可以跨越国境,但现在人民银行的数字货币使用还是在境内,没有涉及到跨境的交易。如果使用场景更多,尤其是有外宾来的时候,基于Token的交易的这种跨境支付,确实有可能是对下一步整个数字货币的管理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

央行数字货币对于金融机构会产生什么影响

胡院长提醒,货币有存续价值尺度的功能,最重要的就是交易和支付。假如有很多现金想去支付的时候,通过银行体系支付看起来没有风险,但实际上把钱放到一个商业机构来帮你支付,这个功能是有潜在信用风险的。因为银行有可能在过程中会发生各种风险,例如流动性风险、挤兑风险,但是基于央行的数字货币就不需要担心这种问题的发生,因为本身支付即等于结算过程,所以这个安全性是很好的。因为它只涉及到中央银行债权的转移,在支付过程里已经完成结算,不需要通过其他人,再去做一次清算和结算的作用。尤其对于对公的大额的主体来讲,这种支付应该是安全性是最高的。

胡院长提出,原来通过金融服务,给我们提供支付服务的过程中是有利有弊的,更方便,但很多个人的信息都遭到泄露。目前人民银行对于数字货币的构想是,这种可控匿名的支付方式,对于央行来讲,它能看到这个货币的对应的主体是谁,但是对于中间承担这种商业金融服务的机构,是匿名的,它不掌握这个信息。但是你基于原来的这个银行帐户不行,我要汇款给谁,银行都知道是谁给谁汇款,未来基于央行数字货币,这些中间的金融服务机构它有可能不知道这两个主体是谁,我能帮你完成这个工作,但我不知道这两个主体是谁。这样的过程就是商业银行这些不叫商业银行,广义的金融机构它有这个动力去为你提供服务,因为提供服务它有收益,而且它会创新地想办法给你提供好服务。

因为广义的金融机构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对它来讲是匿名的。有可能就可以保护好消费者在享受金融服务的同时,又保护好了个人的一些隐私信息,例如支付习惯、消费习惯等,但这在中央平台上是能看到的。

数字货币对于跨境支付会带来怎么样的影响

胡院长指出,货币对于一个国家内部来说是发偿货币,放到国际层面来看,国际的金融和国际经济体系,其实跟国家和国家之间的竞争高度相关。从技术上和使用上来讲,如果中央银行的数字货币能够得到广泛的使用,对于这个国际跨境支付来讲是非常便捷的。因为没有一个全球的中央银行,当我要给另外一个人去汇钱的时候,我一定要找到我的代理机构,请他帮我汇,汇完以后再到相应的他开户的银行做清算和结算,这个过程其实涉及到中间的包括一些代码、一些监管,各种流程,不管再电子化,它重点都有一个实质,而且成本会比较高。但如果未来是中央银行的数字货币,只要我们双方共同接受这种密码规则,就可以迅速很快安全地完成交易,支付的成本是非常低的。

胡院长提出,如果某种中央银行数字货币被接受,这个时候形成的货币替代比在现在这种账户体系下形成的货币替代还要强,很有可能意味着很多货币信用不好的小国,它的货币失去了存在意义。因为其他居民和企业会很迅速地接受一种另外更方便、价值更稳定,使用更便捷的货币。这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因为货币是一个国家主权,它的国家信用,相当于国家的信用已经不存在了,被完全替代了。

胡院长提醒,一旦未来数字经济的形态发生变化,有可能很多价值形态会跟便捷度高度挂钩,这就是为什么美联储很关注别人使用跟美元挂钩的稳定比。跟业态挂钩就意味着国家法币的价值形态跟那种业态的价值形态高度契合,这样的话它的接受程度就会很高。

胡教授指出,人民币未来的发展也会考虑这个问题,所以数字人民币也会考虑到可扩展性和可兼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