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邮件推送
获取我们最新的更新
专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金融强国建设要强调中国特色,从三方面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
一、金融强国建设要强调中国特色
21世纪:围绕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有哪些学习体会可以与我们分享?
李扬:2023年10月底举行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我们要建设的金融强国,既有世界的共同性,也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从纯粹金融体系角度考量,金融强国的世界共同性,具体可以体现在八个维度上:金融机构的规模及结构、金融市场规模及结构、财富总量及结构、金融发展状况、国际投资头寸、货币的国际地位、金融基础设施以及对国际金融体系的影响力等。我们就这八个维度,就中国和美国的状况进行了详细比较,大致的结论是,美国在各个维度上的优势都比较明显,但是,中国金融从无到有,发展得极为迅速,目前,已经在有些方面,例如政府财富总量,领先了美国。相信经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中美的差距将更加缩小,到本世纪中叶,应当可以旗鼓相当。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还特别强调了中国特色。中国特色是指做好金融工作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一极其鲜明的政治性和人民性。
在政治性上,我们要完善党领导金融工作的体制机制,发挥好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的作用,切实加强金融系统党的建设;发挥好地方党委金融委员会和金融工委的作用,落实属地责任;要坚持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标准,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金融干部人才队伍;要在金融系统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诚实守信、以义取利、稳健审慎、守正创新、依法合规;要加强金融法治建设,及时推进金融重点领域和新兴领域立法,为金融业发展保驾护航。
人民性的基本要求是为人民服务,金融要助力公平分配,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减少金融压抑,同时防止过度金融化;要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特别要发挥政府在住房保障方面的作用,实现广大人民住有所居;要落实农民土地财产权利,缩小城乡差距;要发展普惠金融,提升低收入群体和小微企业的金融可得性。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特别强调监管和金融安全,提出要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优化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结构。这些都是中国特色,在别的国家金融体系建设过程中看不到的。
21世纪: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系统提出做好“五篇大文章”,你如何看待五篇大文章之间的关联性?
李扬:为了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金融系统要着力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这五篇大文章,有的直接涉及金融与科技的结合问题,有的则与此密切相关。因此,把握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特点,是做好五篇大文章的必要条件。
我认为,此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的重点之一,就是把金融资源用于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科技创新。这意味着,要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大力支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确保国家粮食和能源安全等。
二、从三大方面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
21世纪:金融在支持科创的过程中,要如何找准方向,要注意哪些市场规律?
李扬:金融支持科创,绝不是简单“给钱”,而是要遵循金融支持科创和实体经济的规律,创造有效的金融机制。
具体说,在微观上,要按照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给予不同形式的金融工具支持;在宏观上,要正确认识投资泡沫和股市泡沫;在管理上则要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最新阐述的原则,即“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
先从微观上分析,我们必须认识到,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需要不同形式的融资。
在企业的初创及成长阶段,它们的大部分融资需求只能依靠自身以及从地方性市场或区域市场得到满足。因为它们那时还是小微企业,未来或许会成长为世界五百强,但此时它们尚不为人知。在这一阶段,企业的资金只能来自于所有者自筹、风险投资、天使投资等,当然,企业可以形成合伙制、有限合伙制等来筹资,这就涉及改制了,以这种改制的方式筹资,企业发起人对企业的控制权、企业的治理结构都会发生变化。在这里,“有限合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制度安排:在法律上,它既以“合伙”强调了投资者的自身责任,同时,也以“有限”为投资者解除了一定的后顾之忧。
总之,科创企业在早期发展时期资金需求最为紧迫,但这些资金基本上无法从银行和资本市场获取。这意味着,所谓金融支持科创,主要的功夫要下在企业成长的初期,所谓“投早”“投小”,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等到企业成长起来,它们的筹资渠道就逐渐打开了,包括上市、银行贷款、增发新股、发行债券、直至发行可转换债券、高收益债券,从事兼并收购等。需要指出的是,发行债券是在企业发展相对成熟的阶段才可以被使用的金融活动,这意味着,发债的条件较之发行股票乃至获取银行贷款都要严格得多;若不能满足这些条件,比如完备的财务报表、透明度、高信用评级等,债券是无人购买的,即便勉强推出,也会给市场带来很大的信用风险。我注意到,有些地方为了支持小微企业,常常会有让小微企业发债的安排,这都是与金融市场运行的规律相悖的。
正如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所指出的,我国金融体系规模已经很大,但资金配置不均衡,融资结构不合理。可以说,不缺资金缺本金,关键是要提高融资效率,重点解决资金“苦乐不均”和“钱多本少”“耐心资本”不足等问题。
因此,科技金融要迎难而上,聚焦重点。首先,要引导金融机构健全激励约束机制,统筹运用好股权、债权、保险等手段,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支持做强制造业。其次,要发展多元化股权融资,发挥好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作用。如此等等,在我看来,都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对于科技金融发展的非常重要的论述,强调的就是要遵循风险投资的原则。我们发展科技金融必须遵循这里的规律。
21世纪: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规律中,宏观上需要认识哪些问题,解决哪些难题?
李扬:此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特别重视科技金融和资本市场。这是十分重要的,因为金融支持科创发展,主要依赖的是资本市场。
但是,资本市场支持科创发展,从来都是极度夸张的,因此,正确认识金融泡沫和产业形成的关系,非常必要。自18世纪末以来,在科技创新带动下,全球经济增长历经了五个阶段,也迎来了五次工业革命。从五次工业革命的特殊事件及历程来看,无不经历过金融大爆炸的阶段。正如Cariota Perez在《技术革命和金融泡沫》所提及的,与技术革命进程相伴随的金融发展,一般都遵循相同的剧烈波动模式,即都要经历爆发阶段、狂热阶段、协同阶段、成熟阶段四个阶段。作者甚至认为“无泡沫,不繁荣”,就是说,要正确认识到,在科技大发展特别是颠覆性创新层出不穷时,金融通常都是以极度夸张的方式参与并支持这个过程,其中,对于金融泡沫我们应当有一个全面的看法。
在我的研究经历中,正好见证过一次泡沫膨胀和泡沫破裂的过程。上世纪末,在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强力支持了互联网革命,一时间资本都聚集在美国,纳斯达克指数曾高达近6000点,然后,互联网泡沫破灭,几天内暴跌到800多,后续长期稳定在1000多点。沉寂了几年后,在新的科技股的推动上,如今又高达15000多点。当年纳斯达克市场暴跌时,大家对资本市场诸多责难,但是,过若干年后,回头去看,就是在纳斯达克市场暴涨过程之中,全球资本涌入,美国的互联网产业在巨量资金的支持下迅速建立起来,并在全球占据了领导地位。这就告诉我们,金融特别是股市支持科创产业发展,通常都是以非常夸张的方式。这个过程中几家欢乐几家愁,其本质,在实体经济层面,是迅速建立起一个新的产业,在金融层面,则是对社会财富进行了一次暴力式再分配。
美国资本市场研究所的研究显示,1999年至2001年间,纽交所和纳斯达克市场有899家科技公司进行了IPO;截至2019年11月末,上市的科技公司只剩下61家,存活率只有7%。其他企业要么退市了,要么被并购了,存活的上市公司则成为世界著名的高科技公司,比如亚马逊、台积电、英伟达、雅虎、网易等,这些企业引领着当今全球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现方向,市值占美国股市市值的50%以上。
相对而言,中国A股市值排行第一的是贵州茅台,此外是银行、石油等传统金融机构或传统资源型企业。这样的股市结构,比较难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对于股市这种特点,其实马克思在《资本论》早就有过非常精辟的分析。他经常用“交易所的豺狼”来形容股市中那些兴风作浪的投机者和投资者;同时,他也多次指出:“没有股市,没有股份公司,我们现在可能还没有铁路”。我以为,马克思的分析,科学、全面且深刻,值得我们细细理解。总之,我们在谈金融支持创新的时候,宏观上要有接受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剧烈波动和出现大量泡沫的准备。质言之,上市公司的损失和股市的泡沫,固然给资本市场带来了很多问题,但是,它们给高科技行业带来了大量新的资本,泡沫散去,尘埃落定,我们得到的是一系列新兴产业迅速产生。
21世纪: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还提及,要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我们要做好做实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要如何正确看待风险与发展的问题?
李扬:这就是我要谈的第三点,要发展科技金融,就要遵循风险投资的原则。
当前,几乎没有不支持科创企业、不支持科技金融的地方政府。我想说的是,政府支持科技金融,首先就一定要明确意识到,对科创企业的投资属于风险投资,因此,政府必须有承担风险的准备。如果对此有充分的认识,政府一定不会让那些风险厌恶型的金融机构来参与其间,一定要像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所指出的那样,要发展多元化股权融资,发挥好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作用。这就需要我们从体制上进行安排,特别是要“将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
客观地说,最近两年,在我国,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及的这些VC、PE等发展得较差,下滑速度很快。因此,支持科创,恐怕还需要依靠银行体系。然而,若不能改变对银行的传统的考核方式,实现科技金融发展会有现实的障碍。历史上,我们也有依托银行支持科创企业发展的例子,留下了诸如“芜湖模式”“天津模式”等成功经验,如今又有了“合肥模式”等,这些经验我们必须认真总结,大力推广。
2023年10月底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开完,金融支持科创已经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们必须按照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精神去支持科技金融发展,必须突破原来的障碍 ,也要认真总结创新经验,切切实实地支持小的、早的、微的科创企业,推动科技创新向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