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首页 > 聚焦 > 采访 > “拼经济”不在乎一个两个政策,而是始终不变的政策取向与稳定的预期
Home > Foucs > Interview > “拼经济”不在乎一个两个政策,而是始终不变的政策取向与稳定的预期

“拼经济”不在乎一个两个政策,而是始终不变的政策取向与稳定的预期

受访者: Interviewe: 李扬 2023-02-08 2023年02月08日
凤凰网财经与东北证券联合发起了“2023(首届)长白山高峰论坛”。本次峰会主题为“展望2023——后疫情时代春暖花开”,重点从宏观政策、投资、房地产、能源、旅游等领域展望未来经济发展的机会,把握时代脉络。 会上,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接受了凤凰网财经记者独家专访,并就市场信心恢复、房地产发展、通胀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看法。 李扬认为,目前各省市密集出台了“拼经济”政策当然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明确一个始终不变的政策取向,让整个社会有稳定的预期; 谈及房地产今年是否会再次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李扬表示,恐怕不可能那么立竿见影,我们还需要更全面、更深入的改革措施。此次房地产市场下泻暴露出了很多体制性和结构性问题,这些问题在市场飙涨的时候暴露不出来,但是当市场下落时,便会水落石出。总而言之,这个市场的问题绝对不只是缺钱,降低首套房利率,降低首付率、放款贷款条件等等都是在救火,并未解决根本性的体制机制和结构性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时间。 对于通胀问题,李扬还是坚持他一贯的看法:自2021年底开始的全球通胀只是短期冲击,而且供给侧因素较强,预料2023年会有变化,通胀将不会成为特别大的问题,相反,我们更应警惕金融危机,防止以债务危机为基本特色的金融危机的发生,尤其要防止通货紧缩和经济衰退再度降临。

凤凰网财经:兔年伊始,各省市都在密集出台政策或者喊话,释放全力拼经济,奋战开门红的强烈信号,扩内需、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成发力重点,那在您看来,市场跟企业的信心何时能够恢复?各地的行动对于扭转“三重压力”的状况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李扬:“拼经济”,你的意思表达的很明白,就要把经济建设重新摆到第一位。从二十大报告到此后的一系列重要会议,都释放出了这样的信号,十分明确。当然,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会有阶段性,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重点,可以说,从现在开始到未来的一个很长时期,工作的重点是要把经济建设搞上去,这肯定是最重要的。但是,就像很多研究都指出的那样,三年的封闭和半封闭,给整个社会留下了很多的疤痕,这些疤痕并不是轻易就能够抚平的,它们会影响人们的心理、生理,有的可能会长久存在,对企业的发展和居民的行为产生长期影响。就是说,经济的恢复恐怕需要一点时间。根据这么多年的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我认为,推出一系列刺激政策肯定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确定一个始终不变的政策取向。在改革开放的历史上,凡是好的政策,发挥重要作用的政策,中央都会明确承诺50年不变,100年不变等等。为什么要这样讲呢?就是要让人们有稳定的预期,有恒心。因此,确定经济建设为中心、确定民生是核心,再给一系列政策安排,并让人们相信这些政策不会改变,这些才是最重要的。在这个意义上,各地相继的喊话、出政策、安排部署等等,只是一个开始,为了我国经济的长期增长,我们需要稳定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框架。

凤凰网财经:达沃斯论坛上,刘鹤副总理表示房地产在中国是重要的支柱产业。今年以来,多个二线城市的首套房利率都进入了3字头,最低3.7%,您认为2023年房地产会再次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吗?如何平衡房地产的支柱性地位和房住不炒之间的关系?

李扬:房地产市场是不是支柱产业?这个争议在中国有好几年了,我从不介入这种争议,因为意义不大。事实上,一个产业是否支柱产业,存在着客观的标准。一般来说,某个产业的产值占GDP 5%以上,该产业就是支柱产业,我国房地产业的产值占GDP之比早就超过5%,去年那样下跌,仍然保持在6%以上,这是没有争议的支柱产业。当然,刘鹤副总理这么说有他的意义,他其实释放了一个重要信号——今后一个很长时间内,政府的各项政策不会以打压房地产市场为主要的导向了。这是对他的讲话的正确理解——他并没有说了什么新的东西,而是释放出今后对房地产市场给予积极支持的信号。很多人期望房地产再次称为我国经济恢复的引擎,我没有那么乐观,我觉得恐怕短时间内成为不了,因为这个市场受伤很多,有许多疤痕,需要修复,要想全面恢复,恐怕需要一些时日。我觉得,重要的问题是,本轮房地产市场的下泻暴露出了很多结构性问题,体制机制问题,这些问题,在市场飙涨的时候暴露不出来,但是市场下落的时候便可能水落石出。换言之,这个市场绝对不只是个钱的问题。所以刚刚你提到的首套房利率下降以及其他一些救市措施,那只能是救一救火,并不能解决根本性问题。我认为,租售结构失衡、从拿地到物业管理的开发商制度、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住房的人自己不能盖房子的制度,以及比较混乱的房地产市场的税费制度等等,都是需要解决的底层问题,这些问题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好,我国的房地产市场仍然很难走上长期稳定发展的道路。我注意到,一些头部的房地产开发商已经开始转型,从过去做全套,现在做专项服务,这是良性的发展方向。毫无疑问,解决这些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和体制机制问题,需要挺长时间。

凤凰网财经:您之前有提到过通胀依旧是目前全球面临的主要风险,如果今年真的爆发全球性债务危机,甚至是金融危机,是否会加剧通胀风险,会对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李扬:准确说,我一直没有把通胀看成是主要风险,我只是说,近年来,它成为这个世界的主要问题。本轮通胀说早一点也就是2021年底方才开始。实际上,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一直到2021年,在将近40年中,这个世界是没有什么通胀的。我们长期面对的主要问题是通货紧缩。正因为通缩成为主要问题,这次通胀突然降临,才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说法,才出现了有关当局手足无措的情况,因为,他们的眼光一直都盯在通货紧缩上,物价一下子飙涨,大家都没有准备。也正因为如此,如今的这个通胀,应当说还是一个短期冲击,我到现在还是坚持中央的看法。现在,大家已经看到,油价、天然气价格、谷物价格、小麦价格、大豆价格,以及国内的猪肉价格,都开始下降,现在很多人转而讨论应对物价下跌的措施。所以我觉得通胀不会成为2023年中的大问题,但你刚刚说的是几个因素交织,金融危机、债务危机。金融危机可能会有,债务危机或者以债务危机为基本特色的金融危机,我觉得是会发生的。它和物价变动交织在一起,会使得问题很复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月31日的新预测认为,到今年年底有两个现象值得注意:第一经济触底反弹,第二物价触顶下落,如果他们的预言成真,你说的这个问题可能就会自然消失了。

关于物价,我还想多说几句,这就是,不同的经济主体对于物价水平及其变动有不同的看法。站在生产者一方,它们总体来说并不惧怕物价上涨,因为,物价上涨虽然可能带来投入品成本上升,但也意味着其产品的销售收入增加。作为消费者,人们当然不希望物价上涨,因为物价上涨意味着购买力降低。但是,仔细想一想,几乎每个人都是同时拥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双重身份的,所以,对于物价上涨,站在不同立场上,就会有不同的说法。因此大家看到,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中央银行都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也就是说,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维持某一物价水平,而且,多数国家都将这样的目标确定在2%。也就是说,历史反复证明,2%的物价上涨,对企业的生产可以稍微提供一点刺激,对消费者可能稍微造成点损失,但是,总体来看,由于企业得到刺激,就业上来了,收入上来了,能够覆盖这个对于消费者造成的损失,所以,2%被认为是“最适通货膨胀率”。我觉得,今年我国的物价大致上能够恢复到比较合适的水平,这意味着,物价上涨应当不会成为今年的主要风险,相反,我们更应警惕金融危机,防止以债务危机为基本特色的金融危机的发生,尤其要防止通货紧缩和经济衰退再度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