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首页 > 会议 > 智库论坛 > 第六届中国债券论坛
Home > Metting > THINK TANK FORUMS > 第六届中国债券论坛

第六届中国债券论坛

  • 简介:
  • 第六届中国债券论坛将于2021年1月12日(周二)上午9点在北京召开,此次论坛主题为“双循环:新格局·新机遇”。

重磅嘉宾“云”聚第六届中国债券论坛,共议债券市场新格局新机遇

5.png

2021年1月12日,以“双循环:新格局 新机遇”为主题的第六届中国债券论坛成功在京举办。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第一创业证券股份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芳,新浪高级副总裁邓庆旭作主办方致辞。李扬理事长与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周诚君,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IMF原副总裁朱民,工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刘劲松,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邢自强,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金融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张明,第一创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尹占华发表精彩主题演讲,共同探讨如何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解放思想、拥抱改革,化挑战为机遇,共同推动中国债券市场健康、规范、有序发展。

以下为参会嘉宾核心观点:

2.png

第一创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芳在演讲中总结了2020年中国债券市场的几个突出特点。一是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随着中国债券相继被全球三大债券指数纳入,较大利差叠加人民币升值预期,引发了外资的配置需求。二是债券市场基础设施实现互联互通。人民银行和证监会于2020年7月联合声明,同意银行间与交易所债券市场相关基础设施机构开展互联互通合作。实现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实现统一监管的中国债券市场的第一步。预计在2021年及以后,债券市场的互联互通及统一化速度将会大大加快。三是信用债违约风险进一步显现。以永煤集团实质性违约为代表的信用风险事件,使债券违约打破国企信仰。同时,连续推出的一些列政策措施,包括加强债券市场评级行业监督管理、统一公司信用类债券信息披露标准,保持了相对宽松的资金利率环境。展望2021年的债券市场,利率债收益率或将出现前高后低的态势;信用债违约风险将逐步收敛,债券融资环境将得到有效改善。

3.png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致辞,并以《债券市场发展面临新挑战》为题进行主旨演讲。他概括了2020年债券市场值得关注的五个新发展,一是债券发行增速,净融资有所上升;二是利率债和信用债净融资明显增长,同业存单净融资增幅缩窄;三是债券市场之间互联互通格局正在形成;四是违约增长有所放缓,但对市场的冲击强度更大,并呈现新特点;五是中国债券市场国际化程度加深。在中国债券市场面临的诸多挑战中,最主要的是超低利率长期化和负利率的挑战,它的形成有实体经济层面、实体经济“金融化”和货币政策逻辑方面的原因,并会对不同经济金融主体产生不同的影响。超低利率和负利率对中国的影响主要在于外部环境恶化、中外息差扩大、金融运行条件变差。中国的全面对策应当是在双循环格局中更关注内部均衡,谨慎、有掌控、有次序地开放国内金融市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国内金融改革等。

4.png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周诚君以“全球化情况下我国债券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有关问题的思考”为题发表演讲。他指出,我国现有债券市场的登记托管体系相对分割,碎片化特征较为明显,呈现出不同的登记、托管、交易、结算、清算机制,运行效率较低,也会影响收益率曲线的形成,并且有碍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执行、传导及相互配合。考虑到基础设施在未来金融市场发展中的深远意义和作用,建议建立“一级托管、多级账户”债券登记托管交易结算体系,实现全市场所有债券的统一登记托管,投资者在不同市场、不同交易平台持有、交易债券,并可自由转账;不同交易平台为投资者提供交易报价、匹配、清算和二级托管等服务,并由统一登记托管机构完成最终债券结算。这一方面是国内市场顺利发展、保护消费者权益、加强风险防控和监督管理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整个金融市场对外开放,金融服务达到国际标准,从而更好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需要。

5a.png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IMF原副总裁朱民围绕“2021:股债的失衡和平衡”发表主题演讲。他指出,疫情冲击使得2020年开始的股债失衡进一步加剧,股市继续上升,债市整体下跌,股债两重天。但是,股市、债市内部结构性分化严重:股市在不同国家、区域、产业之间的分化都在加大,科技股明显高走,其他产业继续低迷;发达国家政府债券的利率在不断下降,公司债券、垃圾债券、低信用评级债券的利率水平飙升明显,反映了市场对不同债券的风险预期不同。展望未来,对股市三个主要因子的分析表明,美国股市三月份以来的波动主要是风险溢价的大幅波动,以及公司盈利由正转负,市场无风险回报基本没有变化,在疫情形势不确定和经济缓慢恢复的背景下,股市继续分化和波动不可避免。对债市三个主要因子的分析表明,2020年债券市场的下滑主要受名义利率下降为负并持续稳定的影响,债券市场的基本因子收益大幅下滑,流动性大幅宽松使得宏观收益下滑,因此2021年,债券市场整体利率水平会逐渐稳定并回升。2021年,股债将继续两重天,但会趋于调整和平衡,且两个市场内部的分化会加剧。

6.png

工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刘劲松发表了《2021年债券市场展望与银行理财发展新趋势》的主题演讲。他首先对2020年债券市场进行了回顾,受疫情冲击,债券利率呈明显“√”型态势,收益率曲线从“牛陡”过渡到“熊平”。信用债市场呈现两大特点:净融资额大幅提高,但融资结构改善不明显;信用利差先收后阔,弱资质国有企业风险暴露,冲击“国企信仰”。展望2021年债券市场,经济增长方面,应关注“地产投资”向“制造业投资”的动力转换、出口高景气的持续性、服务业“场景”重启和汽车消费复苏、疫情的中长期影响;通胀水平方面,全球分化再通胀,国内通胀环境相对较为温和,海外通胀压力或超预期;政策趋势方面,相对经济的滞后效应仍将支撑上半年经济。综上,2021年债券市场震荡筑顶,需高度关注可能出现的预期差。最后,对银行理财的发展新趋势作了总体判断,有五个特点:融资结构的直接化、竞争格局的头部化、业务边界的全球化、业务形态的科技化、各户结构的均衡化。

7.png

针对疫情后的中国与世界经济,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指出三对变化:第一,从短期来讲,今年全球经济将同步复苏,其中美国的财政刺激加码、疫苗推出、消费回升,推动美国通胀上升;第二,从中长期视角来讲,世界经济新思潮从过去的三T(Trade、Tech、Titans)在疫情后逆转为三去(去贸易全球化、去科技主导化、去企业巨头化),带来生产率变缓,改变过去长期通缩的局面,因此全球通胀可能卷土重来;第三,疫情后世界加速朝着多极化转变,尽管中美继续长期竞争,但不会全面脱钩,而欧洲、日本、亚洲其他国家会力求平衡,基于经济机遇而继续强化与中国的贸易与投资联系,给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契机。中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加速和储蓄下降的压力,需通过人民币资产国际化来确保融资,为经济双循环和产业升级提供坚实的资本与金融支撑。

8.png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张明聚焦2021年中美经济增速、利差和汇率等问题谈了三点判断。第一,本轮疫情冲击后,受逆周期宏观调控能力、疫苗研发普及能力等差异影响,全球经济复苏可能呈现出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K型”不平衡走势。美国经济复苏的速度可能超出预期,而中国的出口和基建房地产投资恐难如2020年般强劲增长,同时消费支出和制造业投资的复苏依然缓慢,经济增速能否达到市场预测的8%-9%还存在不确定性。第二,综合多因素考量,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将温和上升,可能超过1.5%,中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则可能会围绕3.0%的水平双向波动,中美长期利差趋向于收敛。第三,尽管从美元指数自身的周期看,可能进入长期下行的阶段,但考虑到短期内美国经济相对的强劲程度,美元指数将终止单边下行的势头,在85-91的区间盘整。同时,2020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单边快速升值的格局难以重演,重返双向波动是大概率事件。

9.png

第一创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尹占华在演讲中指出,2020年百年不遇的诸多黑天鹅事件在2021年可能会余震不断,导致资本市场会充满不确定性,而疫情仍然是触发这些不确定性的核心变量。他认为需要关注真实的通胀压力,特别是全球量化宽松导致的大宗商品等的价格飙升,而不仅仅关注CPI数据;此外,需要警惕信用事件和监管政策之间的博弈可能会导致违约前兆的变化;由于经济恢复的好于预期且宏观杠杆率高企,2021年大概率会紧信用,同时,在诸多不确定下,央行可能会相机抉择,用量平抑市场短期波动,在确认经济阶段改变后才会调整价格,所以可能会稳货币。但在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下也有很多相对确定的机会。比如,对于利率债,诸多事件潜在拐点增加了其波动进而会有更多交易机会,但随着经济复苏和货币政策回归中性等不利因素,利率债有望迎来超过2020年收益率的高点。对于信用债而言,2021年普通账户要延续“宁买鸡头,不买凤尾”的思路,仍以防信用风险为主,避开那些过剩产能、历史包袱较重的高信用等级国企,有原则性地“下沉”信用等级(这并不等于下沉信用资质),同时缩短久期,寻找被市场错杀的AA+或AA细分龙头。坚持看好城投债,认为城投债仍是性价比比较高的品种,虽然城投信仰或被打破,但要坚持底线思维,用ESG投资理念在地市层级进行优选相应龙头。而对于高收益债或者垃圾债券,只适合封闭的特殊账户,要收集更多信息深入研判,在充分认识、分散风险的前提下,博取相应回报。

10.png

新浪高级副总裁邓庆旭致闭幕词。他指出,中国债券市场正在发生一系列体制性和深层次的变化,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有望发挥更大作用。一是外资对中国债券日益青睐。中国经济在2021年的持续复苏,以及金融领域的持续开放,将会吸引外资继续大量进入。二是债券市场法制与规则建设进程加快。这有助于推动债券市场更加稳健和有效,形成更能反映市场真实状况的利率曲线。三是债券市场打破刚兑和信用评级建设进入快车道。在央行的统筹之下,国内信用债市场稳步打破刚性兑付,逐步改变部分金融资产风险名义和实际承担者错位的情况。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极少数发债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的违约事件,引发债券市场的一些波动,甚至出现了是否存在恶意“逃废债”等违法违规行为的讨论。这需要发行人、评级机构、中介机构、监管机构,以及媒体共同努力,让信用债市场更加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