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首页 > 聚焦 > 演讲 > 未来量化宽松研究需关注三大方向
Home > Foucs > Speech > 未来量化宽松研究需关注三大方向

未来量化宽松研究需关注三大方向

演讲者: Speaker: 程炼 2019-08-16 2019年08月16日

量化宽松到现在有非常多的探讨,但是大多数国内的研究还停留在文献综述和对国际经验的总结,没有从特别好的角度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导致这个领域看起来非常热闹,但是显得深度不足,最近出现在学术刊物上的好文章也比较少见。我感觉下面几个方向可能是值得大家注意的。

第一,金融科技的应用对于量化宽松政策及其效果的影响。金融科技是目前很热的主题,而它对于货币金融乃至经济体系的影响非常深远,其中也包括量化宽松政策。例如,在与量化宽松密切相关的负(名义)利率政策实施之前,业界和学术界都有很多争议,尤其担心它会驱使货币从存款转向现金,从而不仅使得这一政策失效,还反而减少金融体系的流动性。尽管事后来看,现金漏损并没有想象得那么严重,但上述担心仍然存在。现在金融科技的应用,尤其是支付技术与数字货币,使得无现金社会成为可能,那么在新的货币环境中量化宽松和负利率政策的实施可行性和路径是否会发生改变,效果又会如何?这是值得我们加以考虑的。与此同时,现代电子支付系统也为货币当局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和监测其效果提供了更为有力的工具。当货币当局能够直接观察金融体系中的资金流动时,它对于作为资产购买(救助)对象的金融机构的选择会更为精确,对于政策效果的评估也会更为准确,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目前基于宏观数据进行的政策评估所面临的缺乏微观机制和变量内生性问题。事实上,荷兰、意大利等国家的央行已经有学者在尝试运用支付数据来观察消费者和企业对于量化宽松政策的反应。

第二,量化宽松环境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配合。这看起来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题目,但放在量化宽松政策或负利率环境的背景下,它蕴含了许多新的问题。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and Control在去年就做了一期专刊,讨论流动性陷阱和债务危机条件下的货币与财政政策配合,其中一些文章用了新的工具,也给出了有趣的结果。例如,Boubaker等认为欧元区的四大经济体(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能够通过政府采购摆脱流动性陷阱并在长期水平上保持预算平衡,但减税则无法达到这一效果,因此不同的财政干预措施的效力存在很大差异。当然,你可以不相信DSGE模型,但至少这类研究提供了可以讨论的对象,避免相关的政策争论停留在直觉水平上。从现实的角度来看,相关的研究对于我国当前面临的经济局势也有着相当的迫切性。重要的是,在这类讨论当中,我们需要意识到目前的货币政策环境也许已经不同于传统分析框架当中的设定,并且在预算约束上要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

第三,量化宽松政策的财富分配效应。货币政策的财富分配效应并不是一个新题目,但主流经济学对于它的兴趣一直不是很高。最近随着全球主要经济体社会阶层分化所导致的显著政治与经济后果以及国际政策效应,这个题目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相关的严格学术研究并不多。在最基本的层面上,我们都知道量化宽松政策及其引导的通货膨胀会有益于借款者而不利于贷出者,但在一个高度复杂的一般均衡体系中,仅仅了解这种一阶效应对于评估最终结果是远远不够的,并且“借款者”和“贷款者”这样的简单划分也很难与财富分配结构中的复杂阶层相匹配。在这个大方向下,如果我们具体到特定部门或社会群体的财富分配效应,可能会更有意义。例如,在量化宽松政策下金融部门和非金融部门谁是更大的受益/受损者?这直接对应着人们对于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关系的关切。另一个重要的议题是财富的代际分配,尤其是在老年人和年轻一代之间的分配。在老龄化的背景下,这个问题具有很强的经济与社会意义,而日本的经验也在很大程度上印证了这一点。

以上的几个方向只是我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所知的有限文献给出的个人看法。总之,在量化宽松这个领域,还有许多重要的工作可以做,并且对于我国当前面临的问题有很强的针对性,关键在于我们不能够停留在概念探讨与经验总结的层面,而需要基于扎实的数据和严格的分析框架做更深入的研究。